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教案模板 >

语言游戏大全_中班音乐游戏教案_中班语言游戏教案:虫虫虫虫爬

发布时间:2016-06-18 16:03

  本文关键词:中班语言游戏教案,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班语言游戏教案:虫虫虫虫爬     活动背景: 
    儿歌《虫虫虫虫爬》简单、有趣,每一幅图画联结起来就像是一幅慢慢展开的分格漫画,陆续出场的角色将儿歌内容一波一波地推进。采用了循环儿歌的形式,有很强的节奏感。每一句的末尾和下一句的开头呼应,非常有利于幼儿进行预测。同时在知识经验方面,还展现了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特征,用“爬、飞、跳、游”等动态词描绘了小动物的活动方式。 
    针对同一教学内容,让教师根据不同的年龄层次调整活动的设计,重新组织重、难点,这对于幼儿教师来说也是一次不同寻常的“经历”。这一活动设计我们根据儿歌的节奏框架,在难度和重点方面进行了调整,使它更适合中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并根据语言学习领域里提倡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将这个学习活动的目标定位在: 
    1.通过游戏和表演的形式,感知图片的内容,体验儿歌的韵律和节奏。 
    2.感受图片分格线的格式,以此猜测儿歌的内容并学习仿编儿歌。 
    3.体验参与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图片、伴奏旋律、动物卡片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模仿小动物 
    老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很好听的音乐,咦,我们一起听听这段音乐中可能藏了哪些小动物,这些小动物又是怎样走路的?(老师提醒幼儿用节奏来念)带领幼儿听音乐模仿小动物的“爬、飞、跳、游”4种走路方式。 
    (首先,创设情境,以一首听上去轻松而且节奏感很强的旋律导入,并借助于问题:这段音乐中可能藏了哪些小动物,他们又是怎样走路的,来调动幼儿最直接的经验回忆。带领幼儿模仿小动物,虽然这个环节比较简单,但需要幼儿不断适应新的动作模式,因此老师的示范、鼓励等策略由而此介入:看,谁来了,它是怎样走路的呀?等等,帮助幼儿初步感知了儿歌的节奏型,为后面的活动做了很好的经验准备。) 
    (二)看图学儿歌,了解分格线的格式 
    老师:“刚才你学了哪些小动物,它是怎样走路的?” 
    老师:“我们还可以把这个好玩的游戏变成一首很有趣的儿歌呢?这首儿歌在哪儿呢?就藏在老师带来的图片里,我们一起来看看。” 
    1、出示第一张图片: 
    老师:“图片上有谁?它在干什么?它爬到谁的家?” 
    (这张图片可以用一句好听的话来说——“虫虫虫爬,爬到蝴蝶家。”老师带领幼儿集体学说。) 
    2、出示第二张图片: 
    “蝴蝶是怎样走路的?它又会飞到谁的家呢?” 
    (这张图片也可以像第一张图片一样用一句好听的话来说,谁来说说,请幼儿个别讲述——“蝴蝶蝴蝶飞,飞到青蛙家。”) 
    (将第一幅和第二幅图片放在一起讲述因为这两幅图片的内容、画面、句式有着许多相似之处。问题简单明了,对幼儿来说,图片儿歌的内容是简单的,富有节奏的句式是有趣的。因此,这个环节我不断地提醒幼儿将注意力集中在儿歌的句式节奏上。通过这一环节,幼儿也会初步感知到这种首尾呼应的句式。) 
    3.了解分格线的格式 
    (1)请幼儿比较第一、二张图片:“这两张图片和我们平时看的图片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你能发现其中的小秘密吗?” 
    (2)向幼儿介绍分格线。 
    老师:“这个分格线有什么用呢?” 
    小结:当我们把几幅小图片放在一起,用分格线隔开,我们就可以看出这些小动物在做这些事情的连续过程了。 
    (3)出示第三幅图片: 
    老师:“这幅图片上也有分格线,谁来用一句好听的话把这幅图片的内容像前两幅图片一样说出来呢?” 
    ——“青蛙青蛙跳,跳到小鱼家。” 
    (这个环节重点是解决分格线这个难点。分格线对于幼儿来说知识性含量大,所以我把它放在第一个大环节中单独解决掉,同时也是想让幼儿带着初步掌握的知识经验潜移默化地在后面的环节中慢慢地消化理解。) 
    4.第四、五张图片: 
    老师:“咦,小青蛙跳到小鱼家,它找小鱼干什么呢?”原来,青蛙要告诉小鱼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我们一起来看看。 
    老师:“在小鱼的身边出现了什么呀?”———鱼网要来网小鱼了。 
    “小青蛙会对小鱼说什么?” 
    “小鱼会害怕吗?” 
    “小鱼小鱼游,游到谁的家呢?鱼网是它的家吗?它的家又在哪儿?” 
    “小鱼究竟有没有被抓走?我们一起看看” 
    “小朋友在干什么?哦,小朋友跑呀跑,跑回了自己的家。” 
    (这两张图片的内容和前面图片的内容相比略有不同,因此一系列的提问采用了递进的形式让幼儿在联系自己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猜测、推断。建构了有效的师生互动。) 
    5.完整地学说儿歌一遍。 
    老师:“我们一起来听着好听的音乐把儿歌完整地说一说。” 
    (形象生动的图片配上韵味十足地旋律,能在瞬间调动起幼儿的视听感官,培养了幼儿欣赏性的倾听能力,促使幼儿在倾听和欣赏画面过程中油然而生一种愉悦感。给了后面创编活动带来无限想象的空间。) 
    (三)创编儿歌 
    1.集体创编。 
    老师:“在这首儿歌中讲了4种小动物不同的走路方式,在一开始的游戏中我们已经知道了很多小动物的走路方式。咦,我们能不能把这些会爬的、会跳的、会走的小动物编进儿歌中,让它变成一首会变化的儿歌。我们来试试,好吗” 
    “好,我们先来看第一张图片,除了毛毛虫会爬,还有谁会爬?” 
    (幼儿说出小动物的名称,老师相应地贴上图片。) 
    幼儿一起把新创编出的儿歌说一说。 
    2.个别创编 
    老师:“大家想不想自己来试一试,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许多图片,大家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放在图卡上来创编新的儿歌。 
    要求: 
    (1)新儿歌中几种小动物走路方式要不一样。 
    (2)贴图片的时候,想一想,前一幅分格线后面的图片应该和后一幅分格线前面的图片怎么样?你的新儿歌能不能连贯地讲下去。 
    幼儿分别操作。 
    3. 幼儿展示自己的儿歌 
    (这个大环节应该是整个活动的高潮部分,由集体创编——小组展示帮助孩子更好地迁移作品经验。这也是实现教育活动目标的一个重要手段。这种讲述迁移更好地帮助幼儿把书本经验转化为实践生活经验。同伴之间的合作,创编出一个个有趣的儿歌。一个幼儿的表述,有启发了其他幼儿的想象,开拓了思路,从而引发更多的新组合。) 
    活动反思 
    (一)思所得 
    1.对重难点的把握。 
    为了让活动更具有挑战性和适合中班幼儿的学习需要,在活动重难点方面笔者定位为:在体验儿歌的韵律和节奏基础上,感受图片分格线的格式,并以此猜测儿歌的内容学习仿编儿歌。活动中对儿歌的理解和掌握方面对于幼儿来说并不困难。难点应该在幼儿最后创编这个环节。因此我们采用了集体创编先,幼儿小组、个别创编后,并结合图片的辅助材料来帮助幼儿很好地解决这个难点。 
    2.活动过程和方法的组织。 
    在这次活动中着重体现的是游戏激趣、互动提升、创编表达这3个过程。在第一环节游戏激趣中,借助于音乐旋律、老师的提示语、幼儿的动作参与很好地调动了他们的经验回忆,直接为后面的活动做好准备。在第二环节互动提升中,借助图片学习儿歌,幼儿由此进入了互动的环节。前三幅图片的内容、画面、句式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内容简单、节奏有趣。幼儿能够感受首尾呼应的句式。把分格线放在了第三幅中解决,是想让幼儿带着前两幅知识经验潜移默化地转移到后面的环节。在学习后两张图片的内容时提问采用了递进的形式很好地建构了有效的师生互动。整个活动自始至终吸引幼儿,很自然地把幼儿推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参与的热情。在第三环节创编表达中,由集体创编——小组展示帮助孩子更好地迁移作品经验,是对儿歌韵律和节奏学习次巩固性练习,并与起始部分相前后呼应,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链。 
    2.思不足。 
    在最后创编活动中,我希望幼儿能根据儿歌的句式节奏来创编,加上图片的经验帮助会使幼儿的创编有了更多的精彩、有趣和可爱之处。幼儿的想法是拓展的、开放的,但在表现时出现了与语言表述的脱节和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分

[1] [2] 下一页


  本文关键词:中班语言游戏教案,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87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jajx/587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3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