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传感技术的智能食品包装与检测
发布时间:2021-09-22 00:18
食品安全事关公众健康和社会福祉。食品包装是控制食源性疾病、管控食品供应链的重要基础。近年来,传感技术的进步使得基于新材料、新设备和多功能系统的智能食品包装迅速发展,食品质量检测更加方便和准确。本文首先介绍了与食品密切相关的质量指标,如气体浓度、pH值、湿度、温度和微生物数量,接着对目前已经应用于食品包装或有可能用于包装的传感技术进行了讨论。最后,介绍了可以提高整个食品供应链质量监控效率的各类传感器,并对智能食品包装的发展方向和趋势进行了展望,为智能食品包装的研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文章来源】:数字印刷. 2020,(06)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常见的智能食品包装传感技术
Z h u等人[3 8]开发了一个由手机摄像头、放大镜、滤光片、功能化毛细管、UV-LED光源组合而成的荧光成像检测平台,可用于确定水样中大肠杆菌的浓度,此方法通过嵌有抗体和量子点的毛细管与水样中的大肠杆菌特异性反应,产生荧光信号,经UV-LED激发放大后被手机相机捕捉并照相,随后通过软件定量荧光强度确定大肠杆菌的浓度,如图2所示。该成像技术不仅成本低廉,也适合室外的样品检测。类似的成像设备不仅可用于病原体检测,还可用于食品过敏原、氟化物等的检测[39]。Lee等人[40]开发了一种“三明治结构”新鲜度指示器,由三层材料组成,分别是基于高密度聚乙烯无纺布片材(特卫强?)与食品接触的基础层、被黏合性聚合物固定的p H值敏感染料构成的变色层和低密度聚乙烯薄膜构成的外保护层。该指示器能有效检测与肉类变质相关的挥发性碱性氮、CO2和细菌数量变化(如图3),并通过智能手机进行数字图像处理,用于快速质量检验。图3 基于智能手机传感的三明治结构新鲜度指示器
基于智能手机传感的三明治结构新鲜度指示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食品国际贸易交流中的商务英语翻译策略研究——书评《粮油食品外贸实务英语》[J]. 陈国萍. 肉类研究. 2019(05)
[2]智能包装——发展现状、关键技术及应用前景[J]. 陈克复,陈广学. 包装学报. 2019(01)
[3]食品保质期的确定[J]. 郭春华. 现代食品. 2018(24)
[4]食源性致病细菌适配体生物传感器研究进展[J]. 李雪彤,林英,张园,李颖,吕淑霞,许文涛. 生物技术通报. 2019(04)
[5]海水鱼类腐败机制及其保鲜技术研究进展[J]. 励建荣. 中国食品学报. 2018(05)
[6]不同气调包装对菠菜冷藏保鲜效果的影响[J]. 张乙博,刘建新,周婧,许丽,彭兴帅,刘慧君,陈湘宁,徐娜. 食品工业科技. 2018(07)
[7]精油包装的抗菌机理和物理性能的变化分析[J]. 范珺. 食品安全导刊. 2017(28)
[8]泄漏指示剂在气调包装中的应用研究[J]. 陈丹青,廖雨瑶,李伟,杨文妮,蔡素平,詹沾,刘兴海. 包装学报. 2016(04)
[9]食源性细菌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 隋志伟,薛蕾,王晶,张玲,傅博强,郝林.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5(02)
[10]基于磷光猝灭的比率式光学氧气探针[J]. 王瑞芳,高建峰,陈鹏忠,陈玉哲,杨清正. 科学通报. 2015(04)
本文编号:3402777
【文章来源】:数字印刷. 2020,(06)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常见的智能食品包装传感技术
Z h u等人[3 8]开发了一个由手机摄像头、放大镜、滤光片、功能化毛细管、UV-LED光源组合而成的荧光成像检测平台,可用于确定水样中大肠杆菌的浓度,此方法通过嵌有抗体和量子点的毛细管与水样中的大肠杆菌特异性反应,产生荧光信号,经UV-LED激发放大后被手机相机捕捉并照相,随后通过软件定量荧光强度确定大肠杆菌的浓度,如图2所示。该成像技术不仅成本低廉,也适合室外的样品检测。类似的成像设备不仅可用于病原体检测,还可用于食品过敏原、氟化物等的检测[39]。Lee等人[40]开发了一种“三明治结构”新鲜度指示器,由三层材料组成,分别是基于高密度聚乙烯无纺布片材(特卫强?)与食品接触的基础层、被黏合性聚合物固定的p H值敏感染料构成的变色层和低密度聚乙烯薄膜构成的外保护层。该指示器能有效检测与肉类变质相关的挥发性碱性氮、CO2和细菌数量变化(如图3),并通过智能手机进行数字图像处理,用于快速质量检验。图3 基于智能手机传感的三明治结构新鲜度指示器
基于智能手机传感的三明治结构新鲜度指示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食品国际贸易交流中的商务英语翻译策略研究——书评《粮油食品外贸实务英语》[J]. 陈国萍. 肉类研究. 2019(05)
[2]智能包装——发展现状、关键技术及应用前景[J]. 陈克复,陈广学. 包装学报. 2019(01)
[3]食品保质期的确定[J]. 郭春华. 现代食品. 2018(24)
[4]食源性致病细菌适配体生物传感器研究进展[J]. 李雪彤,林英,张园,李颖,吕淑霞,许文涛. 生物技术通报. 2019(04)
[5]海水鱼类腐败机制及其保鲜技术研究进展[J]. 励建荣. 中国食品学报. 2018(05)
[6]不同气调包装对菠菜冷藏保鲜效果的影响[J]. 张乙博,刘建新,周婧,许丽,彭兴帅,刘慧君,陈湘宁,徐娜. 食品工业科技. 2018(07)
[7]精油包装的抗菌机理和物理性能的变化分析[J]. 范珺. 食品安全导刊. 2017(28)
[8]泄漏指示剂在气调包装中的应用研究[J]. 陈丹青,廖雨瑶,李伟,杨文妮,蔡素平,詹沾,刘兴海. 包装学报. 2016(04)
[9]食源性细菌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 隋志伟,薛蕾,王晶,张玲,傅博强,郝林.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5(02)
[10]基于磷光猝灭的比率式光学氧气探针[J]. 王瑞芳,高建峰,陈鹏忠,陈玉哲,杨清正. 科学通报. 2015(04)
本文编号:34027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jieribaike/3402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