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售生鲜湿面中腐败菌的分离与鉴定
发布时间:2021-11-24 11:15
采用涂布平板法从生鲜湿面中分离腐败菌,通过形态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分离腐败菌进行菌种鉴定。结果表明,从生鲜湿面中分离得到8株典型菌株,包括3株霉菌和5株细菌。经鉴定,3株霉菌(A1,B1,C1)分别为草酸靑霉(Penicillium oxalicum)、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5株细菌(S1~S5)分别为3株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1株肠炎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ca)、1株副芽孢杆菌(Bacillus paramycoides)。
【文章来源】:中国酿造. 2020,39(09)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菌株A1、B1、C1的菌落形态及个体形态特征
由图1及表2可知,根据GB/T 4789.16—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常见产毒霉菌的鉴定》[17]初步鉴定菌株A1和B1均为曲霉属(Aspergillus sp.)、菌株C1为青霉属(Penicillium sp.)。进一步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3株霉菌进行鉴定,其系统发育树见图2。由图2可知,菌株A1与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聚于一支,亲缘关系最近,菌株B1与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聚于一支,亲缘关系最近,菌株C1与草酸靑霉(Penicillium oxalicum)聚于一支,亲缘关系最近。结合形态观察,将菌株A1、B1、C1分别鉴定为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草酸靑霉(Penicillium oxalicum)。
由图3及表3可知,根据《一般细菌常用鉴定方法》[18]和《伯杰细菌鉴定手册》[19],初步鉴定菌株S1、S3、S4、S5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菌株S2为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 sp.)。进一步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5株腐败细菌进行菌种鉴定,其系统发育树见图4。图4 基于16S r DNA基因序列5种腐败细菌的系统发育树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鲜湿面防腐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J]. 曹涵,刘伯业,陈复生,李盘欣. 粮食与油脂. 2020(03)
[2]生湿面保鲜技术研究现状[J]. 孙子钦,王燕,吴卫国,欧阳梦云,赵传文. 食品与机械. 2019(02)
[3]生湿面的保鲜技术及应用研究进展[J]. 李冉冉,李洪军,李少博,柴子惠,贺稚非.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9(04)
[4]干热处理面粉对鲜湿面品质的影响[J]. 王治中,陈洁,王远辉,吕莹果.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1)
[5]小麦品质与鲜湿面品质的关系[J]. 邓航,周文化,李立华. 食品与机械. 2017(12)
[6]食品中真菌毒素法规限量标准概述[J]. 刘青,邹志飞,余炀炀,黄宇婷,庞世琦. 中国酿造. 2017(01)
[7]生湿面中腐败菌分析[J]. 肖付刚,孙军涛,王德国,王亚运. 粮食与油脂. 2016(05)
[8]防腐剂在花色生鲜面保鲜中的应用研究[J]. 游新侠,王颖颖,侯利霞.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3)
[9]生鲜面在不同温度下品质变化研究[J]. 王晓明,陈洁,吕莹果,卞科.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1)
[10]生鲜湿面防霉保鲜技术[J]. 宋显良,邓学良,周文化. 食品与机械. 2013(02)
本文编号:3515866
【文章来源】:中国酿造. 2020,39(09)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菌株A1、B1、C1的菌落形态及个体形态特征
由图1及表2可知,根据GB/T 4789.16—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常见产毒霉菌的鉴定》[17]初步鉴定菌株A1和B1均为曲霉属(Aspergillus sp.)、菌株C1为青霉属(Penicillium sp.)。进一步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3株霉菌进行鉴定,其系统发育树见图2。由图2可知,菌株A1与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聚于一支,亲缘关系最近,菌株B1与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聚于一支,亲缘关系最近,菌株C1与草酸靑霉(Penicillium oxalicum)聚于一支,亲缘关系最近。结合形态观察,将菌株A1、B1、C1分别鉴定为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草酸靑霉(Penicillium oxalicum)。
由图3及表3可知,根据《一般细菌常用鉴定方法》[18]和《伯杰细菌鉴定手册》[19],初步鉴定菌株S1、S3、S4、S5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菌株S2为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 sp.)。进一步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5株腐败细菌进行菌种鉴定,其系统发育树见图4。图4 基于16S r DNA基因序列5种腐败细菌的系统发育树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鲜湿面防腐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J]. 曹涵,刘伯业,陈复生,李盘欣. 粮食与油脂. 2020(03)
[2]生湿面保鲜技术研究现状[J]. 孙子钦,王燕,吴卫国,欧阳梦云,赵传文. 食品与机械. 2019(02)
[3]生湿面的保鲜技术及应用研究进展[J]. 李冉冉,李洪军,李少博,柴子惠,贺稚非.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9(04)
[4]干热处理面粉对鲜湿面品质的影响[J]. 王治中,陈洁,王远辉,吕莹果.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1)
[5]小麦品质与鲜湿面品质的关系[J]. 邓航,周文化,李立华. 食品与机械. 2017(12)
[6]食品中真菌毒素法规限量标准概述[J]. 刘青,邹志飞,余炀炀,黄宇婷,庞世琦. 中国酿造. 2017(01)
[7]生湿面中腐败菌分析[J]. 肖付刚,孙军涛,王德国,王亚运. 粮食与油脂. 2016(05)
[8]防腐剂在花色生鲜面保鲜中的应用研究[J]. 游新侠,王颖颖,侯利霞.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3)
[9]生鲜面在不同温度下品质变化研究[J]. 王晓明,陈洁,吕莹果,卞科.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1)
[10]生鲜湿面防霉保鲜技术[J]. 宋显良,邓学良,周文化. 食品与机械. 2013(02)
本文编号:35158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jieribaike/3515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