苋菜红荧光猝灭法测定叶酸含量
发布时间:2022-08-13 10:53
目的建立以苋菜红为荧光探针测定叶酸(folic acid,FA)含量的新方法。方法基于在pH=10.2的NH3-NH4Cl缓冲溶液中,FA能对苋菜红在420 nm处的荧光发射产生猝灭现象,且其猝灭程度与FA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建立FA含量测定的新方法。考察了pH值、反应时间、FA浓度、共存物质和温度等因素对测定的影响,并分析其猝灭机制。结果 FA浓度在9.156×10-6~9.156×10-5 mol·L-1范围时,其线性回归方程为F0/F=0.997 0+6 276 CFA,相关系数为0.999 4。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葡萄糖、组氨酸、血清蛋白、可溶性淀粉及多种盐类等共存物质对检测体系的干扰都比较小。将此法用于2种规格FA片剂的含量测定,结果满意。经6次平行测定,该方法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0%和96.6%,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9%和1.3%。结论此法简单、快速、灵敏,为FA的含量测定提供了新的方法。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与试剂
1.2 实验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影响体系荧光强度的因素
2.1.1 溶液pH值
2.1.2 反应时间
2.1.3 FA浓度
2.1.4 共存物质
2.1.5 温度的影响及荧光猝灭机理
2.2 FA片的含量测定
3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Eu-MOF荧光猝灭法检测甲硝唑[J]. 刘宇霞,诸葛文凤,彭金云. 广州化工. 2020(11)
[2]碳量子点荧光猝灭法检测药物中的异鼠李素[J]. 李海红,刘荔贞,冯锋. 分析测试学报. 2020(04)
[3]荧光光谱法研究盐酸赛庚啶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J]. 辛建伟,马红燕,罗娟娟. 化学世界. 2020(02)
[4]竹笋壳中的牡荆苷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J]. 益莎,冯爱博,施锴云,李琴,杨波,杨光,贺亮. 食品科技. 2020(01)
[5]胭脂红和苋菜红分子结构与光谱性质的对比研究[J]. 张咏,陈国庆,朱纯,胡扬俊.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5(11)
[6]基于碳量子点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叶酸[J]. 邓小燕,李佳渝,谭克俊. 分析化学. 2014(04)
[7]CdTe量子点荧光猝灭法测定痕量叶酸[J]. 陈志兵,钱小娅,陆佩佩. 光谱实验室. 2013(03)
[8]荧光猝灭法测定叶酸[J]. 陈志兵,胡莉萍,李梦瑶,陈辉德. 分析试验室. 2012(12)
[9]吖啶橙-罗丹明B能量转移荧光猝灭法测定叶酸[J]. 傅丽. 分子科学学报. 2011(03)
本文编号:3676892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与试剂
1.2 实验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影响体系荧光强度的因素
2.1.1 溶液pH值
2.1.2 反应时间
2.1.3 FA浓度
2.1.4 共存物质
2.1.5 温度的影响及荧光猝灭机理
2.2 FA片的含量测定
3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Eu-MOF荧光猝灭法检测甲硝唑[J]. 刘宇霞,诸葛文凤,彭金云. 广州化工. 2020(11)
[2]碳量子点荧光猝灭法检测药物中的异鼠李素[J]. 李海红,刘荔贞,冯锋. 分析测试学报. 2020(04)
[3]荧光光谱法研究盐酸赛庚啶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J]. 辛建伟,马红燕,罗娟娟. 化学世界. 2020(02)
[4]竹笋壳中的牡荆苷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J]. 益莎,冯爱博,施锴云,李琴,杨波,杨光,贺亮. 食品科技. 2020(01)
[5]胭脂红和苋菜红分子结构与光谱性质的对比研究[J]. 张咏,陈国庆,朱纯,胡扬俊.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5(11)
[6]基于碳量子点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叶酸[J]. 邓小燕,李佳渝,谭克俊. 分析化学. 2014(04)
[7]CdTe量子点荧光猝灭法测定痕量叶酸[J]. 陈志兵,钱小娅,陆佩佩. 光谱实验室. 2013(03)
[8]荧光猝灭法测定叶酸[J]. 陈志兵,胡莉萍,李梦瑶,陈辉德. 分析试验室. 2012(12)
[9]吖啶橙-罗丹明B能量转移荧光猝灭法测定叶酸[J]. 傅丽. 分子科学学报. 2011(03)
本文编号:36768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jieribaike/3676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