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食品论文 >

山东大学论文抄袭事件_论文抄袭的现象和弊端_“史上最牛硕士论文抄袭”事件引发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6-08-16 12:29

  本文关键词:论文抄袭事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新华网大连5月28日专电(记者蔡拥军、王莹)近日在网络上备受关注的东北财经大学一硕士论文涉嫌抄袭事件有了最终结果,东北财经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27日做出决定,抄袭者袁新被撤销硕士学位,收回已发放的硕士学位证书。

    虽然被网友称为“史上最牛硕士论文抄袭”的这一事件得到处理,但其带给人们的启示却远非事件本身,论文抄袭现象也不会因此而绝迹。因此,如何整治学术不端行为,已经成为全社会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

    “最牛论文抄袭”让网友大呼“无语了”

    “经查实,我校2005级统计学专业研究生袁新的硕士学位论文《山东省FEEEP协调度研究》系抄袭南京财经大学研究生曾康宁的硕士学位论文《江苏省FEEEP协调度研究》。袁新的抄袭行为违反了国家和学校的相关规定。为此,东北财经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于5月27日召开全体会议……决定撤销2007年第四次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授予袁新经济学硕士学位的决议,并收回已发放的硕士学位证书。”

    27日出台的《东北财经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关于撤销袁新硕士学位的决议》,从官方角度为网上沸沸扬扬的“最牛论文抄袭”事件画上了句号。

    事件起于5月21日中午,一名网友在“天涯社区”论坛发帖曝光“史上最牛硕士论文抄袭事件”。表示自己已经“无语了”的发帖人写道:“昨晚在期刊网上查资料的时候,无意中下载了这两篇硕士学位论文,学术造假的新闻、论文抄袭的故事咱也听多了看多了,但看到这样抄袭的还是第一次,这可是硕士学位论文啊……”

    被抄袭的论文来自南京财经大学2006年的一篇硕士学位论文《江苏省FEEEP协调度研究》,作者为该校统计学专业学生曾康宁。答辩日期为2006年12月27日,网络出版时间为2007年7月16日。

    抄袭者的论文是东北财经大学的《山东省FEEEP协调度研究》,作者为该校统计学专业学生袁新。答辩日期是2007年11月,网络出版时间为2008年3月19日。

    对比两篇论文可发现,除了地名、统计数据以及一些统计指标的对比排序结果稍微改变之外,两篇文章基本相同,,包括中英文摘要、目录、文献综述、提出的对策等,论文后附的参考文献内容和顺序一模一样。从答辩时间以及网络出版时间来看,很显然是袁新抄袭了曾康宁。

    事件于25日在网上“井喷”,数百家网站进行转载,上千名网友转发或跟帖,在习惯了“过度引用”、“雷同”的今天,人们还是“被雷倒了”,纷纷讶然“抄袭者也太省事儿了,只要动动‘替换键’就一切搞定。”

    东北财经大学副校长马国强说,东北财经大学对此事高度重视,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和核实,认定此论文是抄袭无误,并且属于比较严重的抄袭。本着对学生本人负责的态度,他还特地到学生所在单位进行了沟通,据学生介绍,这篇论文是通过在南京财大的同学“收集”到的。最终,学校形成了上述决议。

    谁该为抄袭论文过关负责?

    在互联网信息时代,各种信息“共享”大有见怪不怪之势。但此次,抄袭者可谓胆大至极,不但抄录原文95%以上,还大大方方地发表在学术期刊上,甚至此文还被收录到“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里,难免让人震惊。

    为此,人们不禁对论文出炉的整个过程充满疑问。一名网友质疑说:“对这一篇显而易见的抄袭论文,为何能顺利通过各个‘关卡’呢?导师如果看过,怎么会几乎没改过学生的论文?评审专家组如果审过,为何那么多人没一个看出问题来?答辩委员会如果问过,为何没问出一丝端倪?只要其中一个环节认真了,仔细了,那篇抄袭论文恐怕很难过关。”

    马国强表示,经查,袁新与导师原来商定的硕士学位论文是另外一个题目,不过在后期改成了现在的题目;在论文的定稿和答辩阶段,袁新的导师恰好出差在澳大利亚培训了一个多月,在此期间对学生的指导是通过网络方式进行的。

    对于这篇抄袭论文为何能通过答辩进而成为优秀论文,马国强解释说,这取决于教师的学识和掌握的信息,答辩委员也不可能对每个课题面面俱到,这篇论文在答辩过程中也未被发现是抄袭。

    辽宁省高校工委副书记曲建武指出,论文抄袭表面看是学术行为,实则是品德问题。除了学生自身写作能力低下、浮躁、急功近利等自身原因外,指导和审阅教师把关不严也有一定责任。

     多管齐下治理“学术快餐”

    “如何杜绝论文抄袭事件已经成为学校头疼的一件事情,因为几乎所有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种现象,本科学生毕业论文的雷同度可能更高。”马国强说。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校长姜军指出,论文抄袭等源于当前教育体制的缺陷:学生为了毕业而写论文,老师为了评优晋级、获得科研立项经费而写论文;学生缺乏创新思维的训练,先定题目再写论文,很容易脱离实际,自然只能通过抄袭得来;一个导师带十几个硕士、博士研究生,精力有限,缺乏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学生乐得走捷径也不足为奇。

    由此带来的后果是,论文造假后再自费请来专家进行评审、购买版面发表论文等学术腐败行为愈演愈烈。曲建武建议,治理“学术快餐”,首先教育部门应加强教学管理,特别是教师的管理,在打击弄虚作假的同时,积极探索改变教师评价方式的新思路。如目前辽宁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方面,已经改变了“论文为重”的考核方法,而是注重考核教学能力和教学实绩。

    在此基础上,通过教师言传身教对学生进行学术道德教育,把教学生做人放在做学问前面,鼓励学生坚持追求真理的精神,敢于挑战和创新,进而培养出杰出人才。同时,论文指导教师也应当平日多与学生沟通,从论文开题起建立学术跟踪制度,切实负起监督和教育的责任。

    姜军建议,教育部门应改变当前“普惠制”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控制招生规模,从注重培养质量上下功夫。对于学生的培养过程,应更多地将学生引入社会,让其在实践中进行思维创新和学术创新,研究出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方是解决学术不端行为的治本之策。


  本文关键词:论文抄袭事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953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jieribaike/953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3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