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现象”综论
发布时间:2021-08-12 14:53
自20世纪90年代始,随着"国学热"的兴起,大陆出现了"南怀瑾热"暨"南怀瑾现象"。学界探讨这一现象,而在南怀瑾的著述、为学方法及其评价定位上褒贬不一。学界普遍认为,"南怀瑾热"顺应了转型期道德人心疗救的需要,南怀瑾著述的大众化释义符合文化普及的要求,但其解读方法往往缺乏学术严谨性,且存在诸多知识性错谬。这也造就了南怀瑾学术、文化意义的评价及定位的复杂性。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21(02)
页码:5-8+14
页数:5
文章目录
一、“南怀瑾现象”的成因
1.适应道德人心疗救的需要
2.成功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
3.一种面对新的文化情境和文化大众的释义
4.诸多文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5.南怀瑾本人长期苦心经营的结果
二、关于南怀瑾著述的学术争议
1.肯定其解读视角的价值和文化普及之功
2.指出南怀瑾著作中的“硬伤”
3.否定其著作的价值
三、对南怀瑾其人的评价定位
期刊论文
[1]健康中国背景下南怀瑾武学养生文化传承与发展[J]. 赵显品. 武术研究. 2019(11)
[2]南怀瑾伦理思想疏解[J]. 陈万球,廖莉.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2)
[3]文化符号学视野下的“南怀瑾现象”解读[J]. 曹晓虎.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8(03)
[4]云深不知处:南怀瑾的学问与修行[J]. 文化谭,薛仁明. 海南人大. 2017(03)
[5]“南怀瑾神话”之剖析[J]. 姚彬彬. 科学与无神论. 2016(03)
[6]从文化传播视角解读南怀瑾著述特色[J]. 张红霞.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2(12)
[7]南怀瑾的传奇人生[J]. 史飞翔. 文史春秋. 2012(07)
[8]国学大众化的传播——南怀瑾论著的价值取向[J]. 徐祝林,徐徐. 新闻界. 2005(05)
[9]“六经注我”与“我注六经”——从南怀瑾的古文今译再论学术编辑的职能定位[J]. 邵盈午.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2005(01)
[10]南怀瑾与“关公战秦琼”[J]. 朱瑞新. 咬文嚼字. 2001(09)
博士论文
[1]《论语》与现代中国[D]. 李健胜.陕西师范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南怀瑾《论语》诠释及其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启示[D]. 刘燕茹.山东大学 2017
[2]新时期国人经典观念的转变与释读方法的多元化[D]. 宋红宝.曲阜师范大学 2010
本文编号:734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jyzy/7343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