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书评论文 >

课程建设方案_在线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16-10-12 20:25

  本文关键词:在线课程建设,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为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推动我校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改革,将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教学,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与共享,鼓励教师探索和实践基于信息化的教学模式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结合学校专业建设与发展需要,学校决定在“十三五”期间开展在线课程立项建设工作,特制定在线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一、建设目标

    1.在线课程建设旨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深入开展课程建设、改革与创新,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改革,着力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优质课程教学资源,为开展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搭建平台,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为申报国家、省级在线开放课程做好项目培育,奠定扎实的基础。

    2.通过引进和自主开发在线课程,推进全校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实现以教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内外结合、以结果评价为主向结果过程相结合评价的教学转变。

    3.结合学校“专业建设工程”的实施,在原有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和微课资源建设的基础上,择优转型升级。

    项目将分三期进行立项。期中第一期拟于2016年启动,将立项建设100门左右的在线课程;第二期、第三期建设数量根据学校课程总数、第一期使用效果及各院系申报情况确定。

    4.在完成立项课程基本资源建设的基础上,经过1-2轮次的校内线上试用,选择优质资源充足、试用效果好并且条件适合的部分课程推荐到开放性课程平台上进行推广,并择优推荐申报省级在线开放课程。

    二、建设方式

    1.在线课程建设,以课程建设项目立项的方式进行。

    2.在线课程建设项目由教师个人自主申报,教学单位审查推荐,

在学校“质量提升工程”项目立项时进行申报,申报程序及材料提交要求见具体通知。

    3.在线课程视为教师职务之作,授课教师要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学术规范,讲授内容及相关资料要适合网上公开使用。视频课程的所有权归属建设课程的教师,课程的使用权归属学校。

    4.各院系可统一组建教学视频录制团队,也可由各课程组自行落实课程视频录制及后期剪辑制作等工作。

    三、申报范围及条件

    1.所申报课程必须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列出的课程。申报课程必须能够体现和代表所属专业的优势与特色,教学理念先进,方法科学,教学质量高,效果好,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和认可,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示范性。其中:教学效果好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创新创业课程、量大面广的公共课和专业核心课,获得过各级各类精品课程、资源共享课等资源积累比较丰富的、课程质量好的予以适当优先。

    2.项目申报限品牌专业和培育点之外的所有专业(含第二批调研专业)中的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学校的公共基础课、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等均可申报。

已经立项的省级、校级品牌专业和品牌专业培育点无需申报,只要在专业建设任务书中有明确建设任务并有规范填写的子项目任务书即可视为立项。

    3.课程负责人须为我校在职教师,并按需要组建课程建设与教学团队。所组织的课程团队结构合理、人员稳定、素质优良,能确保投入足够时间和精力开展课程建设。

    4.主讲教师要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效果好,课程深受学生喜欢,具有创新精神,对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具有深刻的认识和浓厚的兴趣。能充分利用在线课程特点,结合课程内容,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能够和授课团队协作,积极投入在线课程建设和课程上线后的教学辅导工作。

    5.申报课程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课程建设任务并如期在学校选定的在线开放课程平台上开课。

    四、建设期限及任务

    1.建设期限: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期限一般为1-1.5年。期间基础资源建设期不超过1年,基础资源建设完成后的,至少有1个学期的使用期,如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期完成,经申请最多可延期半年,即整个建设期不超过2年。课程基础资源建设结束即可申请认定,经教务处组织专家认定通过的课程,即可在在线开放课程平台上开课。

    2.履行职责:

    (1)拟建设项目须对现有课程进行教学设计和改革,以适应在线课程教学特点,强调课程的互动性与结构性。

    (2)按期完成课程的设计、教学视频的拍摄及各类教学资源的编制与建设。所建设的课程教学资源内容应满足本门课不同学时及不同专业的教学需要。

    (3)上传课程资源及相关内容到学校统一指定的在线课程平台,并保证课程内容的完整性。

    (4)设置课间提问、随堂测验、单元作业、课堂讨论等教学任务和教学活动,帮助学习者有效进行学习并实现任课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

    (5)保证课程资源的知识产权清晰、明确,不侵犯第三方权益。

    (6)课程团队应包括主讲教师、在线教学人员,要充分做好网络教学设计,既确保课程学术性又考虑技术性。

    (7)开课期间,授课教师应及时发布课程信息,适时更新教学资源,应确保投入足够的时间与精力维护课程论坛、讨论区和答疑区,在线解决学生提出的疑问,以保证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得以及时解决。

    (8)建成的在线课程要先在校内实施在线教学。校内试用效果好、具有推广价值的课程可面向社会开放。

    五、支持政策

    1.由教务处统一组织在线开放课程的立项、认定、中期检查、验收等工作,所在院系负责本部门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指导、资源审核、进度检查等管理工作。

    2.在线开放课程平台由教务处负责落实,并组织平台使用的培训工作。学校将举办在线课程建设系列讲座,以帮助广大教师进一步深入理解在线课程及其制作。

    3.学校对立项建设的校级在线课程资助2万元/门的建设经费,在项目验收时,对于建设水平高,能够达到或超过省级或国家级标准的优秀在线课程,可按相应标准追加经费;品牌专业和品牌专业培育点建设经费中要有用于本专业在线课程建设的预算,其中校级标准为2万元/门,国家和省级标准为5万元/门。

 


  本文关键词:在线课程建设,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86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kcsz/1386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96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