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硕士论文 >

中国智库独立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7 16:49

1绪论


1.1选题背景以及意义

1.1.1选题背景

智库在公共政治中的作用正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愈加不可忽视。一方面是经济政治发展下,公共决策日益増加政策需求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源于各社会主体对参与公共政治过程的热情,及日益增长的维护自身权益的要求。从国内社会发展来看,我国经济社会进入新常态的转折期,"四化"建设深入发展,"五位一体"建设全面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攻坚阶段。我国公共政策过程正因为经济社会活动中新情况、新事物的层出不穷而面临着各种新环境、新问题、新要求。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均面临着社会分工细化、竞争日趋激烈的改革浪潮,各类社会事务日趋繁复导致智库其专业性、客观性、前瞻性等特点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智库作为现代公共决策链条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公共政策过程科学水平高低,公共决策民主化与否的重要尺度。我国现代智库与西方发达国家较为成熟的智库体系相比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足。宏观体制环境不完善加之智库体系自身发展不成熟导致了一系列的现存问题,如小、散、弱现象突出,力量分散,定位不准;研充针对性与实践性不强,有价值的前瞻性研究成果较少等。我国学者针对智库的研究从各个方面展开并不断深入,主要包括了智库建设路径分析、智库运行机制和民间、高校智库建设等。总体上,学者都看到了我国智库存在的弊病,但是我国智库的应有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在于智库缺乏独立发展的问题虽然已经有人指出却尚未进行深入研究。促进我国智库独立发展,建立完善的保障体制机制、培育健康成熟的环境氛围、切实解决我国智库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是真正促进智库发展、完善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应有之义。

.......................


1.2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1.2.1研究框架

本文共分为五大部分。第一章主要介绍了论文的选题背景、选题意义及国内外现有的各类研究成果;第二章从智库相关的基本概念入手,介绍了智库的概念、性质、分类等,并注重描写了智库的独立属性应包含的具体内容,并在第二章最后一节建立了衡量中国智库独立性问题的四大指标:筹资渠道多样化程度、人才管理机制、成果转化与评价机制和组织运行机制。第二章为基本前提,本文着重研究了中国智库的独立性问题;第三章从整体发展概况角度分析了中国智库的建设历程及呈现的特点,并从全局角度指出了我国智库发展中存在的四大主要问题;第四章针对中国智库发展过程中的独立性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第二章中建立的测评智库独立性的标准出发,探讨我国智库在筹资渠道多样化程度、人才管理机制、成果转化与评价机制和组织运行机制中存在的问题,证明我国智库独立性缺失的问题不容忽视。第四章的第二部分从智库的内部、外部角度分析了制约我国智库独立发展的重要因素,如封闭的公共决策体制、不成熟的政策分析市场等外部因素及智库自身发展时间较短、内在建设短板因素。第五章总结前文所述,同样从智库建设的内部与外部两个方面提出了提升中国智库独立性的对策建议。

........................


2智库及智库独立性的基础研究


2.1智库及智库独立性概念

2.1.1智库的基本概念

国外早期研究主要从智库的社会职能和组织地位角度对智库的属性、特征进行归纳。保罗迪克逊认为智库是一种稳定的相对独立的政策研究机构,研究人员对各种政策问题进行科学化的跨学科研究,并对政策问题提供咨询方案和政策参考。

詹姆斯.史密斯强调智库是影响公共政策为目的的多学科独立性组织;卫斯和斯通认为智库是独立于政府、党派和利益集团之外的非营利性组织。安德鲁.瑞奇从智库运作机制角度出发,认为智库是一种独立的非营利性政治组织,通过提供专业性政策方案来获得资金支持并影响政策决策过程;肯特威佛认为智库是一种非营利性公共政策研究产业机构。总体来讲,西方学者主要强调了智库的相对独立性和非营利性并且在智库发展后期,智库的社会制度属性和非营利属性被更多次强调。

国内学者对智库的定义研究基本建立在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宋慧昌从中国智库现状出发,对智库的性质、价值及发展逻清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我国现有智库机构提出了宝贵改革建议。华长明认为我国智库是一种高级形式的咨询机构;有的学者认为国内智库即政策研究组织的一种,钱再见将政策研究组织界定为各个跨学科专家组成的,以提高公共决策质量为目标,以政策理论研究、政策设计、政策咨询、政策分析、政策评估等为主要工作内容的政策组织。薛满、朱旭峰从如何判断智库独立性、智库是否应接受合同研究、智库的非营利性三方面入手,总结了中国智库的基本特征及初步定义:智库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独立运作的政策研究咨询机构。该定义被国内大多数学者认可并采纳。

.........................


2.2智库的性质及分类

2.2.1智库的性质

从众多学者归纳的智库定义可看出智库具有某些公认的特性,如以影响政策过程为目标,非营利性,具有明显的跨学科特征等。国际学术界一般认为现代智库的四大特点是;独立性、非营利性、现实性和政治性。这些特性既是智库的本质特征也是区别于其他政策研究机构的重要标志。综合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我国基本国情,本文认为智库的主要特性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研究的客观性;研究行为、方法、过程乃至结果都是客观中立且不受任何社会因素影响的。研究的客观性是任何智库都极为强调的自身特点之一。研究的客观性不以政府立场或其他利益关系而转移,甚至可以说研究的客观性是智库研究成果公信力与影响力的源泉。

(2)研究的独立性;智库不代表任何其他组织及任何社会利益团体。智库的研究行为始终保持科学性及中立性,在研究主题、研究领域及价值取向上拥有独立的选择权。如以布鲁金斯学会为代表的国际先进智库为了保持中立立场明确规定:每年间接收政府资助的额度不得超过总经费的20%;并且拒绝接受非正规委托,保持任何研究成果的透明公开。一般认为,在组织形式上西方学者较我国更为强调智库独立于政府部门及其他政党机构。我国智库由于其自身的发展渊源及历史惯性,较少强调形式的独立,更偏向于智库机构的研究行为独立。

..........................


3中国智库发展现状分析...........20

3.1中国智库发展脉络分析.............20

3.2中国智库发展特点分析.............20

4中国智库发展过程中的独立性问题及原因..............29

4.1中国智库独立性问题分析...............30

4.1.1筹融资机制单一化..............30

5提升我国智库独立性的对策建议.............43

5.1外部环境建设.................43

5.1.1健全决策咨询体制................43


5提升我国智库独立性的对策建议


5.1外部环境建设

5.1.1健全决策咨询体制

(1)决策咨询体制;我国智库独立性缺失的重要原因就在于没有像西方国家一样开放的政治环境。但事实上任何组织的健康发展都离不开社会配套系统的帮助与扶植。完善我国智库发展环境的首要办法就是健全我国的决策咨询体制。

我国的公共政策旱现较为突出的"政策精英式"制定过程,少数高层精英决策者的意见与态度决定了政治与社会的发展走向。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体日益多元化发展的局势,在政策协商与制定中必须更加注重科学化、民主化。首先在我国现行的公共决策系统中,组织智库专家审查研究决策方案、鼓励体制咨询体系内的多方合作是首要前提。首先应该建立一种政策决策者将政策目标下达至智库、各个智库经过镇密调研形成研究报告与多种政策备选方案并最初由政府部门综合考虑选拔最优方案的决策咨询逻辑。其次,打破政府课题多由体制内智库承担的惯性依赖模式,通过拓展公共渠道将民间智库及其他第三部门纳入公共决策咨询体系,允许民间智库等也研究政府课题并汲取其合理性建议,同时这也能从侧面增加体制内智库的竞争精神,促进我国智库体系健康发展。最后,应适当建立决策责任追究制度,一方面确立标准的决策咨询程序,对智库如何参加决策过程、如何提交研究成果等有明晰规定;一方面智库要对其研究成果负责,对造成重大失误的事项要承担相应责任,提高我国智库对研充成果的重要认识,使政府部门和智库双方都意识到彼此在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


总结

现代智库在公共决策过程科学化、法制化和民主化的过程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真正地提升智库质量,使其最太程度地服务政府政策决策、传达社会公众的利苗诉求一直是学术界不断探讨的热点话题。本文通过对国内智库发展现状的深入分析,,在综合分析国内智库发展的内外部环境现状及其他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智库的内外部两个方面总结提出了提升国内智库发展独立性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由于本文作者的知识结构,学术水平,理论视角仍然需要进步,本文并没有对中国智库的一些具体细节提建议。而且目前学术界对智库独立性问题的具体参考指标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只是存在着较为宏观的总体性。此外,还有民间智库发展等问题也需要去进一步研究。此外在本文写作中还发现了其他问题。网站门户作为现当代最为重要的展示交流出入口,是其他社会机构得以了解、接触智库的重要途径,但即便是较大型的智库机构如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太平洋国际经济合作委员会等,其网站信息缺失问题依然严重,许多分支机构的详细信息均为空白页面且无其他补充,智库数据可得性较差的现象颇为明显。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5545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kjzx/5545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9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