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硕士论文 >

铜工艺品文化创意产业融资问题研究——以红星铜艺公司为例

发布时间:2017-07-28 08:06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一、选题的背景

全球经济一体化不仅带动文化创意产品、服务、资本等自由流动,而且加速推进价值观念、艺术形态、行为与生活方式等交互碰撞,使得文化消费的种类、趋势和价值取向日趋全民化,从而推动了文化创意产业的飞速发展。同时,现代科学技术被广泛运用于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尤其是信息技术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加速融合,使得创作方式、生产手段、消费模式等日新月异。这种态势一旦与强大的产业化生产结合起来,就会创造出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因而,不论是欧美日韩等发达经济体,还是许多新兴经济体,都纷纷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未来支柱性产业门类加以培育,同时利用各种途径借此加速自身产业乃至经济转型,力求获得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效应。

就国内而言,改革开放近 40 年,我们不仅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而且使原有的产业体系全面融入全球竞争序列,各类资源、技术、投资、生产、消费等日益全球化。而当前全球经济增长缓慢,市场消费疲软,各类贸易壁垒层出不穷……在此大环境下,我们面临着一系列发展困境。这些都使过去依赖出口制造业主导的产业结构和投资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面临着极大的挑战,迫使我们寻找新的突破口。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研究

国外对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较早,但多就电影、出版等具体行业进行描述,或引入相关理论进行定量分析,对铜工艺品等此类涵盖工业制造与文化创意经济两大领域特征的产业,进行融资环境和融资模式、途径、效率等展开研究的则相对较少。

总体分析来看,目前,国外关于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研究,主要集中在金融发展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等领域。其中,金融发展理论主要立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经济体属性,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尤其是文化创意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委托-代理理论原本用于研究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市场主体之间经济关系的理论。其核心在于如何通过机制设计来避免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问题。

二、国内文献研究

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开始研究文化创意产业,并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果,但对文化创意产业融资问题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还多停留在对国外成功经验的介绍以及对国内问题的总结上。

综上所述,目前关于文化创意产业融资问题的研究,国外多表现为对其具体领域的研究,但极少涉及铜工艺品等类文化创意产业;国内多集中于对现阶段投融资体制机制进行研究(即对投融资主体、投融资政策支持等方面展开研究),对融资方式进行研究(一般多借鉴欧美日韩等国外模式为国内提出建议),对融资评价进行研究。

............................


第二章 铜工艺品文化创意产业融资理论与分析


第一节 文化创意产业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

文化创意产业以文化精神为灵魂,以文化内容为核心,以文化创意为载体,以文化流通、交易、消费等为特征,运用信息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对人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进行加工和制造,并使之产业化。

二、文化创意产业的特性

(一)广泛性

单就社会化大生产而言,文化创意产业利用纵向或横向的联系,由各组成企业将创意(或设计)、制造、销售、消费等环节的参与者或承担者,组成一个分工明确且又紧密联系的链条。就这一链条中的参与者或承担者来说,多数体现出同生同长、休戚相关的特性。就链条的本身来说,其也在不断的纵向延伸,横向拓展,最终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体系。如图 2-1 所示

..............................


第二节 文化创意产业融资概述

一、文化创意产业融资

在现代金融市场中,投资和融资其实是同一资本活动的两个方面。所谓投资,就是资本持有者(含使用权的持有人)通过投入资本或授信等方式来获取利润的过程;所谓融资,指市场主体向社会或系统内部筹集资金的行为和过程。本文阐述的融资是以资金的融入方为角度,指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各相关企业为促进企业发展而向金融机构、政府、企业、其他社会组织、个人筹集资金的经济活动。其探讨的是一种特定的“产业”(即以思想文化、创新创意为对象的企业组合)融资问题。

二、文化创意产业融资理论

本文借鉴信贷配给理论、不对称信息理论、MM 理论、金融约束理论、企业平衡理论、激励理论等现代金融投融资领域的观点与方法,对诸如铜工艺品等集创意与制造于一身的文化创意类产业融资的现实需要进行分析。

就外源性融资分析,信贷融资,是指企业向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单位借入资金,它是铜工艺品类文化创意产业融通债务资金的一种基本途径;上市发行股票或发行债券融资,是企业筹措权益资本的基本方式,但就当前的高门槛实际而言,铜工艺品文化企业很难通过此方式融资;目前租赁融资已成为小微型或初创期铜工艺品等文化创意类企业融通资金的一种较好的方式;国家财政专项资金,是包括铜工艺品在内的文化创意类中小企业从政府财政支持等途径获得资金支持的一种融资方式。

............................


第三章 国内外融资实践及启示………………19

第一节 国外融资实践……………19

一、 欧美实践……………19

二、 日韩实践…………………20

第四章 红星铜艺公司融资 SWOT 分析……………………… 26

第一节 发展及融资现状……………… 26

第二节 融资 SWOT 分析………………27

第五章 红星铜艺公司及铜工艺品文化创意产业融资策略………… 43

第一节 融资决策注重可行性……………………… 43

第二节 融资方式注重实用性…………………………… 43



第五章 红星铜艺公司及铜工艺品文化创意产业融资策略


第一节 融资决策注重可行性

SWOT 分析可以看出,作为铜工艺品文化创意产业中颇具代表性的企业,红星铜艺公司的成长性与收益性都非常好,其在做出融资行为前必须立足于自身中小型民营文化企业甚至小微企业的实际,对公司融资的可行性与融资方式进行科学论证,并作出合理的决策。

就铜工艺品文化创意产业分析,尽管“特、高、快、新”是其多数企业的经营特征,但从红星铜艺公司这一“样本”2012 年至 2015 年的成长历程、投融资问题的 SWOT分析,我们看出,当前有相当一部分诸如红星铜艺公司这般企业,试图通过简单化融资,盲目扩大规模,力求“多、快、好、省”地实现做大做强目标。在这种决策思维推动下,企业的决策者或经营者往往通过采取简单的借贷等形式,企图直接获得资金、盲目扩大规模、提升产能,力求大幅提高自身市场的知名度或产品的占有率。这种缺乏战略性、可行性的行为极易造成融资需求和融资成本大增,企业的研发、生产、销售各环节均面临较大的压力,甚至危及企业的生存。红星铜艺公司融资实践分析给我们的启示就是,中小型铜工艺品文化创意企业,其融资决策必须注重可行性,如果出现较大偏差,不仅融资效应难以凸显,甚至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从前文对铜工艺品文创化意产业的特性、融资影响因素分析和红星铜艺公司融资问题的 SWOT 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其行业内的企业融资模式主要包括权益性融资与债务性融资两类,前者包括企业自身的积累、在资本市场发行股票等,后者包括企业向金融机构、投融资非金融机构、其他社会组织,甚至是特定的群体或个人的借贷、发行债券等。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全文总结

本文基于当前铜工艺品文化创意产业融资难现象,结合安徽省铜陵市铜工艺品文化创意产业融资与发展实际,在查阅了大量文献、参考了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理论和投融资经典理论以及诸多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 SWOT 分析模型、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等为手段,对红星铜艺公司这一具体“麻雀”的融资进行剖析,并借鉴欧美日韩等发达经济体和国内上海北京等发达地区在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领域的经验,针对解决诸如铜工艺品等类文化创意产业融资难问题提出了具体对策和建议:即既需要产业自身不断强化融资能力,也需要政府等机构不断优化社会投资环境和金融支持体系。

具体结论如下:

(一)本文通过多体系研究分析后认为,在现有环境未得到全面改善的时代背景下,铜工艺品文化创意产业如果想顺利获得外源融资支持,必须练好“内功”,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与经营体系,增强融资风险的承压能力,全面提高自身的“吸引力”,不断拓展融资选择空间与融资谈判能力。

(二)本文通过论证分析后认为,当前出现铜工艺品文化创意产业融资难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有:融资领域一些政策门槛过高,融资的成本与风险相对较大;融资服务保障机制不够健全等。为此,应引导商业银行建立适应铜工艺品文化创意产业等战略新兴产业特点的信贷管理和贷款评审制度,强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创新信贷支持体系;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铜工艺品等文化创意产业信贷融资品种与贷款模式的探索与创新。

(三)完善多融资担保体系:引导融资性担保机构强化业务创新,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如在联保、互保、分保、再担保等担保业务有序开展的基础上,积极参与铜工艺品文化创意产业等战略新兴产业的票据、债券等新领域的额担保业务;加大政府对担保机构发展的扶持,比如加强财税支持,进一步落实对担保机构的代偿机制,转移担保风险,提高担保机构支持铜工艺品文化创意产业等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积极性;成立政策性担保公司,为助推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项目建设、产业集群发展等的投资活动提供担保。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5828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kjzx/5828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0f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