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戏曲发展中的地方政府角色探析——以安庆市黄梅戏为例
1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意义
1.1.1.1理论意义
首先,对黄梅戏品牌传播以及政府角色定位等理论做系统的梳理,进一步分析政府在黄梅戏传播中职能定位等相关理论。利用案例分析以及与其他四大剧种的对比,归纳出地方政府在参与黄梅戏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不少学者认为传统文化发展困境的解决方法就是由政府全权保障,而另外一种观点就是传统文化应该市场化,优胜劣汰。因此,文章中一个重要的论证思路就是地方政府对于黄梅戏传播发展应该充当怎样的角色。地方政府是否应该干预黄梅戏的发展,该如何把握干预的可行性、适度性,本章提出的观点为这些问题提出理论探讨。
其次,地方戏曲发展面临困境,如何找到、找准出路也是地方政府面临的一大难题。戏曲艺术的产生时代导致其在演剧形态上的浅叙事与慢节奏,与当代社会不匹配。由于经济全球化和多元化,受众对于文化商品的选择主要侧重于快节奏的娱乐消遣以及震撼的视听效果,黄梅戏缺乏顺应时代潮流的竞争力。因此,如何加强传统与现代文化的有机结合,实现地方戏曲的现代化,这是近几年学界不断探讨的问题。传统与现代、复古与时尚的结合一直都是艺术行业获得健康发展的必要考量因素。传统戏曲需要在新的时代保持生命力,就必须紧跟现代步伐,利用现代化的途径彰显戏曲的传统魅力。
.....................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黄梅戏的研究综述
黄梅戏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才摆脱官方解禁,因而,黄梅戏属于一个相对年轻的剧种。国外学者很少有黄梅戏的研究,主要的研究还是来自于国内学者。在中国知网,“黄梅戏”作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共找到 26,950 条结果。综合分析,学者们主要是从以下四个角度对黄梅戏进行研究:
1.2.1.1 戏曲学角度
从戏曲学角度,学者对于黄梅戏的研究主要分为三个方面,戏曲史论、表演形式和唱腔。
(一)戏曲史论。主要梳理黄梅戏这一剧种在产生、发展及演变过程中的历史脉络,如陆洪非著《黄梅戏源流》中主要介绍了黄梅戏的起源;胡亏生著《黄梅戏人物》系统对不同发展时期黄梅戏的主要知名演员做了介绍和梳理。《中国戏曲志》安徽卷(中国 ISBN 中心,1993 年),全面准确地记录、反映了黄梅戏的全貌,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二)艺术角度。这一方面主要从舞美、设计等角度强调黄梅戏应像当代传播手段学习和借鉴。万勇,静在《黄梅戏艺术的动画传播形式研究》中强调要善于向一些优秀的影视动画设计作品学习,借鉴别人的优点,促进自身的发展。黄梅戏工作者要在舞台设计上充分考虑现代观众的视觉要求而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同时,在这个过程中,黄梅戏艺术工作者也需要注意,不能为了自身的发展而照搬照抄其他动画传播形式,否则会使黄梅戏艺术失去其本身的艺术特色。高俊松,徐昌斌在《浅谈黄梅戏舞台美术的发展》中,主要从舞台美术的角度,梳理了各时期黄梅戏发展中的舞台艺术设计,认为黄梅戏舞台美术已经成为黄梅戏艺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黄梅戏舞台美术的发展有力的促进了黄梅戏艺术的发展。
(三)表演形式。李峰在《黄梅戏音乐唱腔体式的一般性探析》中提到,黄梅戏的地域特点决定了黄梅戏在音乐方面所具有的“软腔”(“软腔”一词是借用于语言学中的“软语”)风格,“软腔”的音乐特点最能体现黄梅戏音乐的艺术特征。彭有明在《论黄梅戏的语言艺术》中,以经典曲目《夫妻观灯》为例,提出黄梅戏的唱词中,几乎每句话都刻意地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它不但包括词语的锤炼,式、句类的选择,还包括辞格的大量运用。
......................
2.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政府角色
结合前文中国内外对于政府角色的研究综述,本文对政府角色的定义是:地方政府文化管理职能。是地方政府在保障黄梅戏这一传统文化发展中所发挥的职能。主要包括:制定黄梅戏发展总体规划和计划,制定并发布保障黄梅戏发展的政策和法规,组织企业、非营利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到黄梅戏管理队伍中来,制定考评机制对黄梅戏发展进行绩效考核等。
公共产品理论旨在说明何为一个理想的政府机制,这种政府机制应该承担何种职责,以及与此相关的市场机制又应该承担何种职责。公共产品理论的意义正是在于提出了一个规范化标准的政府机制,并为实际的政策机制变化指明方向、提供评判依据。一般情况下,政府提供或参与提供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第一,政府生产并免费或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提供给公众;第二,政府购买并免费或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提供给公众;第三,政府补贴即对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的生产者或购买者提供财政补助①。
如同市场会失灵一般,政府的行为也不是时时事事都很完善,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执行其职能的过程中,也会出现种种缺陷,带来负的外部效应,造成资源更大的浪费,这就需要我们通过事实,结合理论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完善公共产品并提高其效用价值②。
........................
2.2地方政府推动传统戏曲发展的必要性
每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特色,传统戏曲具有历史性,它是一个城市的传承,因而,它也具有传承性。城市见证时代的变迁,并将昔日的情感沉淀进文明的血脉时,于是便有了属于自己的文化,有了属于自己的名片。历史对于传统文化的积淀,使得一个城市的特色就更加明显,久而久之传统文化就成为一个城市对外传播的名片。
首先,城市名片有利于打造城市的知名度。城市名片代表城市的形象、品格和气质,不仅能引领这个城市的和谐发展和进步,更能体现出这个城市的追求、内涵、精神和灵魂,城市品位,强化城市精神等全方位提升,提高城市知名度,扩大城市影响。城市一旦形成了只属于自身的知名度、美誉度,城市形象独特性就会转化成动力机制,进而促进城市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城市名片有利于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利用城市名片对扩大对外宣传,树立良好的对外形象,发展旅游业,大招商引资等方面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
......................
3. 地方政府推动传统戏曲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20
3.1 地方政府推动传统戏曲发展的必要性……………………20
3.1.1 传统戏曲是城市对外传播的名片…………………………20
4.黄梅戏发展现状与安庆市政府角色定位分析…………………25
4.1 黄梅戏发展的现状分析…………………25
4.1.1 资金困境………………………25
5. 黄梅戏发展中安庆市政府行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32
5.1 黄梅戏发展中安庆市政府行为存在的主要问题…………………32
5.1.1 政府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32
6.安庆市政府推进黄梅戏发展的行为优化研究
6.1 安庆市政府推动黄梅戏发展的经验借鉴
6.1.1 苏州市政府与昆曲保护政策
近几年来,文化界侵权现象屡见不鲜,传统文化侵权事件也时有发生。1998年,美国迪斯尼公司通过开发我国民间文学资源出版发行了卡通片《花木兰》,此次票房总收入高达 5 亿美元,然而,美国迪斯尼公司他们不但没有支付给中国故事改编的费用,反而批评中国相关花木兰作品对该影片的“盗版”①。2008年 6 月 28 日,中国大陆上映的美国动作喜剧电影《功夫熊猫》,是一部以中国功夫为主题,影片以中国古代为背景,其景观、布景、服装以至食物均充满中国元素。据 北京商报报道,015 年北京市文化执法总队共查办侵权盗版等各类文化市场案件 985 起,巡查网络版权领域网站 2700 余家,查处案件 21 起②。这些数字还有增高的趋势,导致文化侵权的原因,归根到底,还是因为法律不完善、监管不到位所引发。近几年,黄梅戏领域也出现许多相似案例。
..................
结论与展望
21 世纪以来,黄梅戏的传承和发展问题就一直备受关注,黄梅戏作为安庆的品牌传统文化,对安庆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不仅提高市民的凝聚力和自豪感,也成为衡量安庆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因此,在黄梅戏发展遭遇瓶颈的新形势下,地方政府依旧致力于黄梅戏的推广工作。本文从理论、现实基础、问卷采访、实地调查分析等方面对安庆市黄梅戏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规划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黄梅戏的发展需要地方政府的支持与引导。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所决定,尤其是在市场化过程中,黄梅戏自身发展很难适应市场需求时,更加需要政府用行政手段进行有效干预。通过对剧团的调查以及对黄梅戏演员的采访,地方政府对于黄梅戏的管理还在不断完善之中,政策引导和财政辅助也在持续推进,这也是黄梅戏市场化结果的客观要求。
第二、黄梅戏保护和传承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要求政府树立长远的保护意识,在制定黄梅戏保护政策时要考虑更多因素,更加注重政策的全面性。同时,对于黄梅戏的保护,政府需要加强引导,统筹各方面的资源,逐步完善。
第三、黄梅戏的发展不能只依赖政府的扶持和引导。黄梅戏自身的局限性是黄梅戏发展面临瓶颈的主要原因。表演方式陈旧、剧本更新缓慢等等都是要求黄梅戏工作者不断提高,克服黄梅戏节奏慢与社会发展节奏快之间的矛盾,,黄梅戏发展创作中,加入和吸收当代各种新元素、新思维、新观念,才能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口味,在市场化浪潮中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5830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kjzx/583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