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冗余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政治环境的调节作用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中国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在取得经济发展和企业成长壮大等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多问题。企业内部治理机制、治理体系不完善,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如市场化水平不够,外部政治环境复杂多变等。在这种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下,企业为了应对风险、寻求生存发展保留部分冗余资源无可厚非,但组织冗余也是一把“双刃剑”,应对风险的同时也在制衡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目前各界学者们已经认识到组织冗余对企业绩效有重要的影响,但是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对组织冗余有着不同的看法,目前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有代理理论和组织理论。组织理论认为冗余资源固然增加了成本,但对于企业内外部的环境变动起到一个缓冲作用,,可以解决环境变化对于企业资源以及企业核心技术的冲击,正向提升了企业绩效。而代理理论则认为冗余资源是引发代理问题的根源,委托—代理关系产生的经理人与委托人的利益目标不一致,使得经理人在使用冗余资源时不是真正提高企业绩效为企业服务,而是更倾向于为了自己的利益进行寻租行为以及各种面子工程,代理问题引发的低效率是企业绩效降低的原因。我国企业也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组织冗余,以往的企业家认为这一部分冗余资源阻碍了企业的良性发展,为了提高企业绩效就要削减企业的冗余资源。随着经济大环境的变化以及组织冗余领域的学者的深入研究,发现组织冗余对于企业绩效的影响不仅仅是消极的,在特定的情况下也会起到正向的促进作用,这一观点在经济环境动荡的今天更是进一步得到认可。十八大以来反腐力度加强,企业面临的政治环境也相应发生变化,在渝举行的 2014 中国 500 强企业高峰论坛上,OECD(世界经合组织)前秘书长唐纳德·约翰斯顿:公司发展很大的挑战在反腐。人们的视线聚焦于企业如何在这一大环境下寻求发展、如何改善并提高企业绩效,人们开始思考企业组织冗余的存在对于绩效究竟是起到促进作用还是抑制作用?愈演愈烈的反腐风暴这一政治环境在组织冗余和企业绩效之间又起到怎样的调节作用?如何在这一大环境下更好地利用冗余资源调高企业绩效促进企业发展?针对这一系列的困惑,本文选择以 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例,并加入反腐败这一政治环境代理变量,对组织冗余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以及政治环境的调节效应进行实证研究。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在中国当前经济形势和市场条件颇为复杂多变,资源相对匮乏的社会环境下,企业试图通过保留一定程度的冗余资源来抵抗经营发展所面临的风险,于是组织冗余对于企业绩效的作用就成了企业家以及学者们关注的焦点,关于组织冗余的研究课题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本文主要探讨组织冗余和企业绩效的关系以及政治环境因素作为调节变量对于两者关系的影响,进而给企业关于冗余资源的合理利用提出建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理论意义
本文对组织冗余的定义、分类、组织冗余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与总结,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于相关理论进行分析,继而提出研究假设,进行回归检验。一方面,对现有学者在组织冗余相关领域取得的理论成果进行了系统整理;另一方面,本文加入政治环境作为调节变量丰富了冗余与绩效关系的研究理论。为以后进一步研究组织冗余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合理利用冗余资源,提高企业绩效,寻求企业的壮大和发展提供文献资料,完善了相关研究理论体系。
二、实际意义
本文选取我国深沪股市 A 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选取 2010 年到 2015年间的财务数据,建立回归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对组织冗余与企业绩效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并加入反腐败作为政治环境代理变量,试图丰富组织冗余与企业绩效间关系的外部环境调节因素的研究,分析组织冗余、政治环境、企业绩效之间的交互作用。一是让人们对于冗余资源的作用有一个更加客观公正的认识。目前人们对于组织冗余的认识是消极片面的,认为组织冗余的存在是多余、浪费、低效、无能的,对于企业的经营发展是消极的。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使人们更加客观的认识到组织冗余对于企业绩效的影响,既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呈现一种倒 U 型的曲线。二是在实践中为企业适应政治环境的变化、合理配置冗余资源、调整企业经营战略、提高企业经营绩效提供理论支持,为企业的壮大与发展提供建议与对策。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组织冗余的内涵与分类
一、组织冗余的相关研究
最早出现在 1938 年 Barnard 对员工激励手段的研究中,其中就涉及到了组织冗余(organizational slack)对于员工激励的作用,但是没有定义出“冗余”这一概念,直到 1958 年 March 和 Simon 才对于“冗余”进行具体定义,在他们的著作中认为组织冗余可能是通过奉献率(inducement-contribution ratio)大于 1,从而促使企业提供给员工的超额回报激励。在此之后,组织冗余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引起了不同领域学者的关注,在不同的理论视角下(如环境理论、竞争理论、效率、创新等)对于组织冗余内涵的界定众说纷纭(Nohria 和 Gulati,1996),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两个理论视角就是组织理论和代理理论。组织理论普遍持有一种冗余有利论,认为组织冗余是超出企业维持正常运营所必需的超额费用;冗余资源是应对组织风险、解除困境一种资源,在企业面临内外部变换莫测的经济形势和经营环境下充足的冗余资源可以解决冲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Tan 和 Peng,2003);冗余资源同时也可以作为一种资源缓冲器,在动荡的环境中保护企业的核心技术免受冲创;组织冗余也成为了企业战略管理的关注焦点,冗余资源使得企业有足够的资本进行产品研发创新、尝试新的战略行为,在市场化环境中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Thompson,1967;Tan 和 Peng,2003)。因此,冗余可以作为一种预留资源帮助企业保留核心技术,进行产品创新、尝试新的经营战略、解决目标冲突以及抵御政治行为环境风险的冲创,其带来的收益远远高于成本(Cyert 和 March,1963;Levinthal 和 March,1981;Bourgeois,1981;Singh,1986;Zajac,Golden 和 Shortell,1991;Lawson,2001;Love 和 Nohria,2005)。代理理论对于组织冗余的看法与组织理论恰恰相反,代理理论持有一种冗余有害论(Davis 和 Stout,1992;Tan 和 Peng,2003)。以(Jensen 和Mecking,1976;Tan 和 Peng,2003)为代表的代理理论学者们认为组织理论持有的冗余有利论的看法是太过极端的、不现实的,随着公司制的改革,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导致委托—代理人问题产生,企业的冗余资源只是让经理人有利可图。因为经理人可能和委托人的利益不一致,经理人往往会为了追求短期收益、为了自己的工作安全感、自己的声誉等固有目标采取一系列的寻租行为,危害企业的经营发展(Tan 和Peng,2003)。经理人可能会利用冗余资源追求威望、过度消费、扩大权力以及逃避责任,这就导致冗余资源成为低效、浪费、无能的代名词,并被认为是产生代理问题的根源(Fama,1980;Jensen 和 Meckling,1976;Tan 和 Peng,2003)。
..........................
第二节 组织冗余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一、组织冗余与企业绩效的直接关系
组织冗余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从目前的研究结果看具有分歧尚且没有统一的结论,例如以(Cyert 和March,1963;Wiseman和 Bromiley,1996)为代表发现的线性关系、Bromiley在1991年提出的U型关系、Tan和Peng在2003年提出的倒U型关系和蒋春燕和赵曙明在2004年所验证的更为复杂的转置S型关系等等诸多看似矛盾的结果。但最具代表性的观点是基于组织理论和代理理论两个视角来论述组织冗余与绩效间关系。组织理论普遍持有一种冗余有利论,(Cyert和March,1963)认为组织冗余是超出企业维持正常运营所必需的超额费用;冗余资源是应对组织风险和困境解一种资源,在企业面临内外部变换莫测的经济形势和经营环境下充足的冗余资源可以解决冲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Tan和Peng,2003);冗余资源同时也可以作为一种资源缓冲器在动荡的环境中保护企业的核心技术;组织冗余也成为了企业战略管理的关注焦点,冗余资源使得企业有足够的资本进行产品研发创新、尝试新的战略行为,在市场化环境中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Thompson,1967;Tan和Peng,2003)。因此,冗余可以作为一种预留资源帮助企业保留核心技术,进行产品创新、尝试新的战略性、解决目标冲突以及抵御政治行为环境风险的冲创,其带来的收益远远高于成本(Cyert 和 March,1963;Levinthal 和 March,1981; Bourgeois,1981;Singh,1986;Zajac,Golden和 Shortell,1991),总的来说组织理论认为在动荡的环境下组织冗余的存在会对企业绩效产生积极的影响。而代理理论表明企业不是个体,组织理论持有的冗余有利论的看法是太过极端的,不现实的,随着公司制的改革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企业作为一个委托-代理的契约关系(Fama,1980;Tan和Peng,2003)。代理理论对于组织冗余的看法与组织理论完全不同,代理理论持有一种冗余有害论(Davis 和Stout,1992;Tan和Peng,2003),他们认为企业的冗余资源只是让经理人有利可图。因为经理人可能委托人的利益不一致,经理人往往会为了追求短期收益、为了自己的工作安全感、自己的声誉等固有目标采取一系列的寻租行为,危害企业的经营发展(比如,追求权力、威望、财富和工作安全感等),这些目标并不总是与委托人目标相一致(Tan和Peng,2003)。经理人可能会利用冗余资源追求威望、过度消费、扩大权力以及逃避责任,这就导致冗余资源成为低效、浪费、无能的代名词,并被认为是产生代理问题的根源,从而抑制企业绩效(Fama,1980;Jensen和Meckling,1976;Tan和Peng,2003)。
...............................
第三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19
第一节 理论基础..........................19
一、权力行为理论....................19
二、有限理性理论.........................19
第四章 数据来源与变量设计..............................24
第一节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24
一、样本选择.................24
二、数据来源.......................24
第五章 实证分析与结果讨论............................29
第一节 描述性统计分析及结果讨论..........................29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29
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讨论........................29
第五章 实证分析与结果讨论
第一节 描述性统计分析及结果讨论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文使用 Stata12.0 对文章研究涉及到的相关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对各变量的最小值(Min)、最大值(Max)、平均值(Mean)、和标准差(Std.Dev)进行统计分析,进而对分析结果进行讨论,目的是验证实证研究数据选择的合理性与严谨性。
.........................
第六章 研究总结、启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本文首先对学者关于组织冗余和企业绩效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总结和整理,学习了他们的研究成果也发现了他们研究的一些局限,即忽略了企业所处的政治环境对冗余与绩效关系的权变影响。随着反腐浪潮的推进,企业所处的政治环境也在发生着变化,本文将政治环境作为调节因素纳入研究中,成为本研究的切入点和创新点。为了得到研究结论,本文在对于组织冗余来源理论和腐败相关理论进行阐述的基础上,不仅分析了组织冗余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机理,还对政治环境如何对二者的关系产生影响进行了分析。由此,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假设和研究模型。为了验证本文的研究假设,我们选取681家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在上市公司年报以及手工收集获取各项财务指标、腐败力度指标等等,然后对这些数据运用Stata12.0进行了描述性统计、主成分因子分析、相关性分析、多重共线性检验、回归分析等实证分析,最后的出了如下三个结论。
第一,组织冗余和企业绩效之间不仅仅是简单的正向的促进作用亦或是反向的抑制作用,冗余与绩效之间呈一种倒U型关系。即企业的组织冗余存在一个最佳值“资源临界点”,当企业持有的冗余资源小于资源临界点时,企业绩效随冗余资源的增加而提升;当企业持有的冗余资源大于资源临界点时,过量冗余资源则会对企业绩效的提高产生抑制作用。因此,要全面的、客观的评估组织冗余对企业绩效的促进或抑制作用,合理调整冗余资源持有量,使之对企业绩效的增长发挥最大的正效应。
第二,在组织冗余到达资源临界点之前,企业所处政治环境—反腐败力度增强,管理者就可以在资源稀缺时,把用于寻租的资源真正投入到生产经营上,提高企业绩效。正向调节组织冗余与企业绩效的正相关关系,使得冗余对于绩效提升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即反腐败正向调节冗余与绩效之间的正向关系。冗余与绩效间的上升曲线在反腐败的调节作用下变得更陡峭。
第三,在企业资源过量时,反腐败力度的加强使得企业面对的政治环境更加透明,决策更加依赖市场、政府政策监控能力也更加完善,因此会相对提高企业过量的冗余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弱企业绩效的下降趋势。负向调节组织冗余与企业绩效之间的负向关系,冗余与绩效间的下降曲线在反腐败的调节作用下变得更平坦。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8821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kjzx/882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