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概论知识点_旅游概论说课稿 旅游资源
本文关键词:旅游概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旅游概论》第三章第二节“旅游资源”说课稿
【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旅游资源》选自国家规划教材《旅游概论》第三章第二节。旅游概论作为旅游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全书修订后虽然降低了理论的难度,但理论性仍较强。
旅游资源作为旅游的客体,对旅游专业学生而言掌握其相关知识十分重要,因此该内容成为本书的学习重点。教材主要介绍了旅游资源的含义、分类、特点,概括性强,内容枯燥。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了解旅游资源的概念、类型和特点,并能说出杭州的主要旅游资源。50%以上的学生能对旅行社产品设计框架有所了解。
能力目标:能学会运用理论概括、分析问题;能对给定材料进行整合;能进行小组合作,较好的语言表达。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识家乡、热爱家乡的情节,增强专业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杭州的旅游资源
教学难点:旅游资源的含义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旅游专业的学生。学生思维活跃,有创造性。但对杭州旅游资源有所知但又不全知,而且班中部分学生专业思想不牢固,专业敏感性不强,对教师的教学意图不够明确。
【教法分析】
本堂课设计的总体指导思想是:“少、透、厚”。
1、挖掘行业信息,实现任务驱动
本堂课教师结合旅游业的实际,杭州的实际,把杭州从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的转变;萧山机场发展为入境口岸的计划;杭州新西湖免费开放的收效;人力旅游资源这一另类旅游资源的发展等杭州旅游的新内容,新举措适时引入课堂,体现知识的时代性和前沿性,并以“杭州旅游资源推介”为任务主线,让学生有强烈的专业意识和职业体验。
2、注重合作竞争,培养职业素养
本堂课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意识。为了更好地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再进行组与组之间列举旅游资源、组合旅游资源,设计旅游线路的比赛,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在竞争中,学生既增长知识,又锻炼自己。同时通过学生讨论、演说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组织协调等职业能力。
3、开发多元智能,搭建学习“脚手架”
本堂课通过多种方法,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通过音乐引入,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智能;
通过讨论列举杭州旅游资源,培养学生的自然观察智能;通过有目的观看视频资料,培养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通过组合旅游产品并进行推介,培养学生的人际智能和言语-语言智能;通过概念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数理智能,总之,整堂课至少有意识培养学生六大方面的智能,也正因为如此,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做学习世界的旅行者、发现者和创造者。
1、指导学生分析任务,分解步骤,逐一解决。让学生从生动直观的感性材料,如身边的景点,自身的见闻等入手,得出理性知识,即新概念和知识点,再把这些运用于实践。
2、指导学生用合作学习,在活动中学习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思考、比较、分析、讨论,运用活动,小组合作等达到认知和行为上的教育目的。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这一环节教师通过《梦想天堂》音乐引入课堂,以家乡杭州为切入点,展示今年十一黄金周断桥拥挤人群的图片,结合2008年杭州接待中外游客4000多万人次的数据,问:杭州为什么会吸引如此多的游客呢?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引出本堂课的任务:杭州有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我们举行杭州旅游资源推介会,把我们美丽的杭州介绍给五湖四海的游客,让大家来认识杭州,亲近杭州。然后让大家对完成旅游资源推介会这一任务进行分解,寻求解决方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学生一般都会说,什么是旅游资源?杭州有哪些旅游资源?如何进行旅游资源推介?……。学生们说的,正是本课要解决的问题,很自然引入新课。
二、新课学习
任务一:列一列
这一环节主要以活动形式为主,以组为单位,列一列杭州的旅游资源:1、杭州的西湖三“十景”;
2、杭州的特色街区;3、杭州的特产;4、杭州的工艺品;5、杭州的小吃;6、杭州的传统风味名菜;7、杭州的节庆活动。采用头脑风暴法,教师按4——6人为一小组,将全班分为8个组,每组分配一个内容,同时教师下发8K铅画纸一张,要求学生在3分钟内按标题内容把答案写在纸上。比一比,看哪组列得越多越快。请每组展示你们的成果。
任务二:找一找
看视频:杭州旅游宣传片《魅力杭州》。要求边看边找视频资料中出现了杭州的哪些旅游资源,最好在纸上记一记。
教师课前已下发《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通过教师讲学生说,引导学生从地文景观、水域景观、生物景观、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8个主类寻找片中相应的杭州旅游资源。并会区分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
为了对知识进行巩固,教师立刻用PPT展示八幅图,均为杭州的旅游资源,并尽量体现时代性,如钱江新城、跨海大桥等,八幅图一一对应八个主类。让学生回答这些图片分别属于哪种类型的旅游资源。以此当堂巩固知识。
任务三:理一理
1、
旅游资源的含义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寻找旅游资源的概念。
(1)吸引性
主要是通过展示西湖、西溪、灵隐、钱江新城四张图片,今年“十一”期间整个杭州市接待游客量和上述四个景区分别接待游客量的数据,问这说明什么?让学生自己归纳,以提高学生的归纳和概括能力。
(2)可进入性
主要采用很有视觉冲击力的图片,选择学生有兴趣的秦始皇陵、华山为材料,,告诉学生同样都很有吸引力的两处旅游资源有不同的境遇,一处未开发,一处每年收入5.4亿。说明什么?很自然得出结论:可进入性。同时以杭州旅游为例,简述为了提高整个杭州的可进入性,杭州准备把萧山机场建设为入境口岸。吸纳专业热点知识。
(3)价值性
以旅游资源也正是有可进入性,旅游者才会大量涌入,才会让其产生经济效益为引子,让学生了解2007年杭州旅游总收入达到630.06亿元,2008年杭州市“十一”共实现旅游收入33.64
亿元人民币。同时以梅家坞为例,由学生来说说其价值性。
(4)变化性
以猜一猜的形式,展示雷峰塔、柳浪闻莺、断桥的老照片,让学生猜,然后出现对照图片,新西湖的雷峰塔、柳浪闻莺、断桥。在学生的感慨声中,告诉学生杭州市政府从2000年开始投入近100个亿对西湖进行整治,当您漫步在西湖沿线公园的时候,你要想想脚下踩的都是百元大钞。让学生认识到变化性的重要性。
这一任务主要是学生对旅游资源内涵的提升。同时让学生明了推介的旅游资源必须是有吸引型的、有价值的、可进入的并且要有所变化的,为最后一个任务的完成做好充分准备。
任务四:说一说
课堂到这里已经为完成“杭州旅游资源推介会”打好基础铺垫。教师结合杭州市政府新一轮思想解放大行动中“学习迪拜”的思路,把旅游城市打造为城市旅游,要把整个杭州打造为旅游目的的。又一次让学生感受旅游热点。
这一环节,通过小组讨论,采用学生交流法,要求学生从旅游主题、旅游线路、设计意图等方面,对杭州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设计旅游线路。每小组为一家旅行社,集体讨论后,由旅行社代表介绍旅游线路,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此时教学进入高潮,学生发言后,由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在点评中引出旅游资源的特点。
三、总结反馈
知情合一,发展升华
结合板书以问答形式对本堂课进行总结。
让学生以未来旅游工作者的身份,说说该如何时刻准备着?
四、布置作业
利用旅游职业学校的春假,请各家旅行社为老师、同学设计浙江省内旅游线路。让所学内容体现价值。
【教学反思】
1、应树立积极乐观的学生观
我们的教师应该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智力特点,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挖掘学生的兴趣点和特长,欣赏、重视传统教育下所谓“差生”的某一优势智力领域,并由此培养起所有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2、应联系生活,创设职业情境
课堂上教师要寻找学生尽可能熟悉的、有兴趣的、有所知而又不全知的内容。专业课教学还得捕捉行业信息,创设职业情境,调动学生渴求新知的欲望。同时尝试性地提出一些问题,自主合作,自主探究,形成一定的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思考,活跃课堂气氛。
3、应充分体现“教师指导下学生的学”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很好的适合职校教学的方法,但在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充分活动的基础上,离不开教师的适时指导、点拨和总结,此时教师的目标层次应该十分清晰。
本文关键词:旅游概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65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mishujinen/216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