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书卷》与您共同读过……
本文关键词:数学那些事儿:思想、发现、人物和历史,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返回本版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1年12月28日
这一年,《书卷》与您共同读过……
404 Not Found nginx
<founder-content>
——2011年《教育时报》重点推荐的30本书
(以刊发时间先后为序)
1.《斯宾塞教育论著选》,[英]赫伯特·斯宾塞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
读者张国庆: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该了解儿童的正常状态是什么样子。教育者应该对学生抱有什么样的期待?当现实和我们的期待发生碰撞时,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我们应该坚守或摈弃的?读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的《斯宾塞教育论著选》,我慢慢地从许多困惑中解脱出来。
刊发日期:2011年1月12日
2.《你能成为最好的数学教师》,任勇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出版。
作者任勇:我知道,你想成为一名最好的数学教师。要想成为一名最好的数学教师,有一条可取的路径,即“站在巨人肩上”。我们不妨把眼光放到“高人”上,作为数学教师的“高人”,也就是数学名师。我以为,若研究名师的特征,就能从名师身上学到从教为师之经,悟出走向优秀之道。
刊发日期:2011年1月12日
3.《做有生命感的教育者》,李政涛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出版。
读者林高明:李政涛先生引我重新走向雅斯贝尔斯,我深陷于思想的恐慌与迷茫之中。我寻求的路在何方?我可能仍然需要返回我曾经迷恋过的雅斯贝尔斯的世界。无数个宁静的瞬间,无数个纷乱的时刻,无数个茫然的时段,我们不妨追问,自己在寻求教育教学之道中是不是迷失了自己?生命需要拨开一些迷雾与灰尘,开拓一种自由的清明。
刊发日期:2011年2月16日
4.《听窦桂梅老师评课》,窦桂梅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2月出版。
作者窦桂梅:我发现,制约听课效率和效果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只做旁观者,不做主动参与者,没有从思想上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不是有“备”而听,而是作为一个局外人,听课就仿佛在看一场与自己并不相关的演出。二是只做盲从者,而不做引路人,把听课当做一种任务,而没有一个明确的目的。三是只做批评家,问题提了一堆,却不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刊发日期:2011年2月23日
5.《乐园:我的诺贝尔奖之路》,[日]朝永振一郎著,孙英英译,科学出版社2010年10月出版。
读者伏茂:科学的发展改变了这个世界,而人们对科普书籍的冷落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现实。在书店里,科普书籍大多藏在角落。这些书籍很少有人推介,也引不起人们的充分关注,上世纪80年代那种科普书可以畅销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册的好景不再。但在现在这个时代,如果没有科学素养,实在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
刊发日期:2011年2月23日
6.《教育激扬生命》,郭思乐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9月出版。
读者张国庆:教育似乎走进了一个怪圈,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学生,都渴望从这个魔咒中解脱出来,但我们又不得不心甘情愿,而且认认真真地守护着这个怪圈,唯恐一不小心的时候出现哪怕很小的闪失。问题出现在哪里?每一个关心、热爱教育的人都在不停地追问。轻轻地打开了郭思乐教授的《教育激扬生命》,听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对话。
刊发日期:2011年3月2日
7.《好老师在这里Ⅱ》,林文虎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2月出版。
编者李绮蓉: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古人对老师的一种概括和解释,也说明了一个老师的责任。那怎样才算是好老师,怎么做才能成为一位好老师呢?《好老师在这里Ⅱ》细腻地给出了另一种答案。书中的教师,平凡、平常,可是每个人物、每个情节却又那么浑然天成,透着人性的光辉和爱的感动,以及对生命的尊重。
刊发日期:2011年4月6日
8.《种好心田——魏书生与陶继新的幸福教育》,魏书生、陶继新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4月出版。
作者魏书生:如何才能搞好教育,今后教育应该怎样走?教育在这种“老生常谈”中,一次又一次地“创新”与“变革”,却一次又一次地出现新问题。那么,其中是不是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呢?我觉得,还是有的,那就是民主治教、科学发展,其关键的关键就在于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
刊发日期:2011年5月11日
9.《数学那些事儿:思想、发现、人物和历史》,[美]威廉·邓纳姆著,冯速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年3月出版。
读者柏开:著名数学家哈代曾说:“‘真正的’数学家的‘真正的数学’,费马、欧拉、高斯、阿贝尔和黎曼的数学,几乎统统是‘不实用的’。”在书中我们则可以看到不实用的数学所能发挥出的巨大的实用威力。
刊发日期:2011年6月15日
10.《讲台上下的启蒙》,朱煜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4月出版。
作者朱煜:探索还在继续,我对前景充满信心。为孩子启蒙是关乎民族发展的大事。宏大叙事落在了小小的三尺讲台上,落在了我们教师的肩头,成为责任和义务。在启蒙的过程中,将宏大变成细微,在循序渐进、润物无声中,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让师生生命的火花点燃更多的火把,照亮美好的前程。这是我——一个读书人为之努力的目标。
刊发日期:2011年6月22日
11.《孩子是父母最大的事业》,张文质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年6月出版。
作者张文质:可以说,中国教育最严重的问题,既是社会问题,也是家庭问题。中国教育最严重的问题,既在校长那边,也在家长这边。中国教育最严重的问题,不是教育孩子,而是父母也要受教育。社会的竞争总是会转化成家庭的竞争。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其实就是一个家庭最核心的工作。
刊发日期:2011年7月6日
12.《教育力》,[日]斋藤孝著,张雅梅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出版。
作者斋藤孝:能够从心底里认为学习是件有趣的事,并乐于和学生分享学习的喜悦,这样的老师必然能常保心境年轻。当你拥有传道、授业、解惑的对象时,还有个好处,就是可以帮助你维持学习热忱于不辍。这也正是为什么有许多当老师的人,会比同龄但从事其他行业的人显得年轻许多的原因。
刊发日期:2011年7月20日
13.《致青年教师》,吴非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年6月出版。
读者张家明:时至今日,我也从不曾认为自己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不曾以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自居而整天想着如何去拯救别人的灵魂,我总以为自己不过是在尽为人师者的本分罢了。可当我读到先生所说的“如果我们想要去拯救别人的灵魂,那可能先得拯救自己”这句话时,心里还是起了不小的波澜。
刊发日期:2011年7月20日
14.《过程—关系哲学——浅释怀特海》,[美]罗伯特·梅斯勒著,周邦宪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6月出版。
读者刘云生:运用过程—关系哲学可以洞见教育规律,是不是意味着就可以让教育规律“大白于天下”呢?回答是否定的。教育同样如此,“永远在路上”,是发展变化的。教育规律也是相对的。在今天可以称之为“规律”的东西,明天也许不能再叫“规律”了。
刊发日期:2011年8月3日
15.《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施良方著,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8月出版。
读者李健:在长达数千年的封建教育体制之下,我国课程设置优劣参半,分科课程编制起步较晚。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的课程设置忠实追随苏联老大哥的脚步,却在改革开放以后感到困惑重重。当我们一次又一次推行课程改革之时,却发现我们没有成熟的课程理论。从实践上看,我们很早就对课程开始研究了,但课程研究体系的建构,却是近二三十年的事。
刊发日期:2011年8月24日
16.《没有教科书:给孩子无限可能的澳洲教育》,李晓雯、许云杰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4月出版。
读者冷玉斌:澳洲教育给人的最大快乐,应该就是做到了“以人为本,人尽其才”。这样的教育带来社会的活力,“让人民与企业对国家充满信心”,真的是这样,游乾桂先生写道:“教育的实践并不太难,只要把人放到对的位置就行了,如同禅宗所言,鱼在水中,鸟在青天。”鱼在水中,鸟在青天,那不正是它最大的安逸与快乐吗?
刊发日期:2011年8月31日
17.《今天怎样做教科研:写给中小学教师》,冯卫东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年6月出版。
读者戴荣:如果一名技术工人已经开始了“小改小革”或“小发明”“小创造”,说明他已陶醉于自己的工作之中,也就开始了从“职业”向“专业”的转变;如果一名教师已经开始了他的“教育写作”,那他就开始了从“教书匠”向“教师”“专家”的转变,也就开始了他的“幸福教育之旅”。
刊发日期:2011年8月31日
18.《卡尔·威特的教育》,[德]卡尔·威特著,翟文明译,光明日报出版社2001年6月出版。
读者陈峰:很多读者可能要带着猎奇和怀疑的眼光来看这本书,因为“造星”时代神童的陨落已经让我们痛定思痛。但我要提醒你的是,这是一本极其理性的书,没有轰轰烈烈,没有独门绝技,有的是对于教育本质清醒的认识,对于教育方法灵活的调控,对教育对象真诚的尊重,对教育信念永恒的坚守。
刊发日期:2011年9月14日
19.《理想国》,[古希腊]柏拉图著,吴献书译,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年10月出版。
学者高万祥、徐飞:柏拉图明确反对那种灌输知识的教育观念。“把灵魂里原来没有的知识灌输到灵魂里面去,好像把视力放进瞎子的眼睛里去”,是不切实际的。在他看来,人生来就有一种获取知识的能力,例如眼睛有视力,耳朵有听力,但是只有当整个身体和灵魂转变方向,转离黑暗、转向光明时,才能见到事物本身而不是认识事物的影像。
刊发日期:2011年10月12日
放飞梦想,与书共翱翔!
20.《每个孩子都爱学:美国KIPP学校的奇迹》,[美]杰伊·马修斯著,李茂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10月出版。
译者李茂:正如此书所揭示的那样,一个国家教育的进步,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的推动。我们看美国教育,如果既能看到它的“长”,又能看到它如何补“短”,那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教育有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改变它的决心、力量和方法。
刊发日期:2011年10月19日
21.《仁爱一生》,屈雅君等编,珠海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
学者高万祥:特蕾莎,一个感动了人类也必将永远温暖我们的名字。她告诉我们一个永恒的真理:神圣爱心是世界上最强大和最伟大的力量。她的神圣爱心源于宗教又超越了宗教。因为她的大爱圣心以社会责任感和社会信仰为基础,这是《仁爱一生》以及特蕾莎这个名字带给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启发。
刊发日期:2011年10月26日
22.《知识不是力量》,方柏林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出版。
作者方柏林:书名为“知识不是力量”,目的不是宣扬知识无用论,而是希望借此名重新思考学习的本质。网络时代,知识容易得到,见识却未必容易获得。学历教育越来越普及,但一个人能否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呢?希望拙作能借助他人的例子,抛砖引玉,激发大家思考我们自己的教育。
23.《做自己是最深刻的反叛》,谢锦桂毓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出版。
读者吴奇:教育改革的灵魂是让学生成为课程的真正主人。台湾辅仁大学英文系的中文教师谢锦桂毓著的《做自己是最深刻的反叛》就提供了好的成功案例。这本书直面个人与民族的心灵史,它拨动了国人敏感的神经,向人的惯性发出挑战。点亮生命之火,让学生做自己生命的主人。
刊发日期:2011年11月9日
24.《帕斯卡尔思想录》,[法]帕斯卡尔著,何兆武 译,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6月出版。
读者唐宝民:读书的目的,其实是在寻找一种信仰的认同,在普遍世俗化的当下,人们更渴望能在仰望黑沉沉的夜空之时发现一道能够照破黑暗的光芒。《帕斯卡尔思想录》就是这样一道光芒,他考察的是人的本性以及世界、宗教、人生、社会等多方面的理论问题,虽然笼罩着一层悲观主义的不可知论,却不乏理性层面上的辨证因素。
刊发日期:2011年11月23日
25.《学生第一》,李希贵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年6月出版。
读者岳素蕊:正如李希贵所说的:“不要像一般的人一样生活,否则你只能成为一般的人”,他用“不一般”的管理造就了“不一般”的、激动人心的北京十一学校。《学生第一》这本书更是以典型的“不走寻常路”的“希贵风格”,给我们带来了“不一般”的精神享受和思想启迪!《学生第一》,你值得拥有!
刊发日期:2011年11月30日
27.《谁是教育的敌人》,郑杰、徐红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11月出版。
作者郑杰:教育存在着两大敌人:一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二是“统一思想”。教育一旦从实际出发,那么教育的大问题便迅速被实际中的小问题所羁绊,最终葬送在功利世界里,失去梦想的光辉;教育一旦统一思想,则会使教育者失去思想和灵魂而沦为行尸走肉,也会使教育不幸再次成为政治或者经济的奴仆和帮凶。
刊发日期:2011年12月7日
28.《做一个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16位著名特级教师的专业成长案例》,华应龙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年8月出版。
学者成尚荣:我们说发展,说成长,说启蒙,无非是想说,一位优秀教师是怎么诞生的,是怎么“长大”的。经历心灵的疼痛—远离幻想和天真—摆脱不成熟的状态—从迷信中释放出来后,才能长大。这个过程,离不开教师本人的理智。
刊发日期:2011年12月14日
26.《陶行知文集》,陶行知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出版。
教育家陶行知:“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并且,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建筑人格长城的基础,就是道德。”“每天的一举一动,都要引他到最高尚、最完备、最能永久、最有精神的地位,那方才是好学生。”
刊发日期:2011年11月30日
29.《爱的教育》,[意]亚米契斯著,夏丏尊译,中国妇女出版社2010年1月出版。
学者高万祥、徐飞:上世纪20年代末有一份叫《北新周刊》的杂志,发表关于《爱的教育》的评论文章说:“他们读了这本书,至少他们的脾气要好上十倍!他一定不会再使母亲不快活,他更要和气地对待同学……总而言之,要比上三年公民课所得的效果好得多多。”《爱的教育》提倡用谅解、博爱的精神,实现各阶层的融合和社会地位的平等。
刊发日期:2011年12月14日
30.《为女儿办一所学校》,张建平著,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年12月出版。
学者李希贵:由于许多原因,我们许多同行已经很难热爱教育这个行业,在校园里也很难再有激情,但建平校长却始终对校园、对学生爱得深切。她热衷于事关孩子们身心成长的大事、小事、烦心事和高兴事,而且从每件事里都能够发现教育的机会与灵感,这正是一个心底无私、从容淡定的真正的教育家的状态。
刊发日期:2011年12月21日
(本报记者 代修鹏综合整理)
本文关键词:数学那些事儿:思想、发现、人物和历史,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35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mishujinen/263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