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法总比问题多_方法总比问题多 pdf_ 第6章 工作中不是缺乏创意,而是缺乏想象
本文关键词:方法总比问题多,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第6章 工作中不是缺乏创意,而是缺乏想象 作品名称:方法总比问题多 作者:簌簌
(第一节 只要能够想到,就能够做到)
现在是个重视创意的时代,在竞争中获胜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富有创意的想法。工作中并不缺乏创意,而是缺乏想象。只要敢想,再加上巧妙的做事技巧,离成功就会更近一步。
广告行业流行一句话:只要能够想到,就能够做到。其实,这种理念在任何行业、任何企业都是适用的。没有什么困难是不可克服的,关键在于你能不能想到办法。
柯特大饭店是美国加州圣地亚哥市的一家老牌饭店。由于原先配套设计的电梯过于狭小老旧,已无法适应越来越大的客流量,于是,饭店老板准备改建一个新式的电梯。他重金请来全国一流的建筑师和工程师,请他们一起商讨该如何进行改建。
建筑师和工程师的经验都很丰富,他们讨论的结果是:饭店必须新换一部大电梯。为了安装好新电梯,饭店必须停止营业半年时间。
“除了关闭饭店半年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老板的眉头皱得很紧,“要知道,这样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必须这样,不可能有别的方案。”建筑师和工程师们坚持说。
就在这时候,饭店里的一名清洁工刚好在附近拖地,听到了他们的谈话,他马上直起腰,停止了工作。他望望忧心忡忡、神色犹豫的老板和那两位一脸自信的专家,突然开口说:“如果换成我,你们知道我会怎么来装这个电梯吗?”
工程师瞟了他一眼,不屑地说:“你能怎么做?”
“我会直接在屋子外面装上电梯。”
工程师和建筑师听了,顿时诧异得说不出话来。很快,这家饭店就在屋外装设了一部新电梯。在建筑史上,这是第一次把电梯安装在室外。
客流量增加了,必须再安装一部电梯缓解客流,这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怎样才能既不影响饭店营业,又能安装电梯呢?这就需要一个最佳方案。将新电梯安装在饭店外面,这无疑是从未有过的尝试,但就是这创新的想法,解决了缓解客流和正常营业之间的矛盾,这就是最佳方案。
在困难面前保持足够的韧性,遇到困难不惧怕,是优秀员工获得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也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的重要表现。反过来,积极的人生态度有助于人们克服困难,实现成功。成功学家卡耐基曾经说过:“生活只需要积极的人,而消极的人只能在这个世界上逐渐萎缩,最后消失。”古今中外,任何一个获得成功的人,无不是在经历了重重艰难、战胜了数不尽的困难后,才取得伟大的个人成就的。
如果一个人总是有意无意地夸大困难,看到困难掉头就跑,缺乏韧劲,那么最后得到的就只能是失败或碌碌无为的结果。
我们不妨将困难比作优美风景前的一座大山,如果你看到山高就扭头便走,或者爬到一半就放弃,那么你永远都不会看到山那边的景色;如果你不怕山高路远,能以坚忍不拔的精神和毅力越过大山,你不仅可以看到山那边最美的风景,而且还可以继续起程,爬上更高的山,看到更美的风景。
伟大的爱默生曾经说过:“每一次挫折或者突变,是带着同样或较大的有利的种子。”赫胥黎也说过:“没有哪一个聪明人会否认痛苦与忧愁的锻炼价值。”隐藏在困难背后的价值是无限的,那些卓越的人往往比其他人更早认清困难的价值。
很多人把困难当作沉重的包袱和痛苦的累赘,他们从来不考虑困难本身蕴含的价值,更不会考虑通过战胜困难来体现和增强自身的价值。优秀员工则对困难的价值认识得非常深刻,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会获得比他人更高的成就,才会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
许多人之所以不能成为优秀员工,不是因为他们能力不够、诚心不足,或者没有对成功的热望,而是因为他们在困难面前缺乏韧劲。这种人做事时往往虎头蛇尾、有始无终,做起事来也是东拼西凑、草草了事。他们总是把困难想象得过于强大,总是目光短浅,看不到战胜困难之后的大好前景。
企业需要具有韧劲的优秀员工,在困难面前保持韧劲不仅是员工个人实现成功的必要条件,也是整个企业增强竞争力、发展力的重要因素。
智慧点拨
困难就像是优美风景前的一座大山,如果你看到山高就害怕长途跋涉,那么你永远都不会看到山那边的景色;如果你不怕山高路远,能以坚忍不拔的精神和毅力越过大山,你不仅可以看到山那边最美的风景,而且还可以继续起程,爬上更高的山,看到更美的风景。
(第二节 胜在创意:赢的就是想法)
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它为人们的创富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天地,一个好的创意即有可能成就一个富翁,而墨守成规、没有想法的人常常会被社会所淘汰,他们会被同行迅速地甩在后面。美国成功学大师拉波里恩·希尔博士依赖自己所创的“心理创富学”而拥有亿万资产,他曾指出:“人的心灵能够构思到而又确信的,就可以成为财富。”这就是心灵学创造财富的公式:财富=智慧+信念。
我们知道,智慧对创富成败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一个错误的决策往往与其预见能力不足有关,而一个正确的预见则可以帮助你快速获得财富。
有的人能够取得成功,让他赢的往往不是学历,不是经验,而是即时产生的创意和将想法付诸实践的行动。
1958年的一天,在美国克利夫兰市的一家西餐馆里,一个叫刘文汉的中国人正同两个美国商人共进午餐。刘文汉问美国商人:“在美国,什么行当最能大行其道?”
“Wigs!”其中一个美国商人答道。
“假发?”刘文汉的眼睛一亮,脱口而出。
“Yes,Wigs!”那个美国人又一次肯定地说。他放下手中的刀叉,从随身所带的包中取出一个长的假发,表示说,他还有意购买13种不同颜色的假发。像这样餐桌上的交谈,在当时来说,只不过是商场上普通的谈话。但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餐桌上的一句话,触动了刘文汉聪明的头脑。这顿午餐,就成了反应敏捷、有心眼的刘文汉发迹的起点。
后来,刘文汉在香港被人称为“假发业之父”。
据刘文汉当时所做的调查,“假发热”的确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十分流行。
美国市场对假发的需求量空前巨大,无疑给假发制造业创造了一个史无前例的黄金时机。
一个广泛的市场展现在刘文汉的眼前了。刘文汉一回到香港,就马不停蹄地开始了新的调查。当时,香港有人利用从印度和印尼进口的人发(真发)制成各种发型的发笠(假发笠),如短笠(短发型的发笠)、长笠(长发型的发笠)、须仔(纯手工制作的发笠),等等。成本相当低廉,最贵的每个不过近百元港币,而售价高达300港币。刘文汉经过一番估算,立即决定在香港创办假发工厂。
决心下了,可是制造假发的专家又找不到,刘文汉为此非常着急。一天,一位朋友来访,在交谈中,刘文汉问他哪里有懂得制造假发的专家时,这位朋友提起在油麻地的后街似乎有一个专门替粤剧演员制造假须、假发的师傅,但具体的住址这位朋友并不清楚。
油麻地大街小巷数条,人口稠密,要在这里寻找一个名不见经传、默默无闻的工匠,谈何容易!刘文汉求贤若渴,疲于奔走,穿梭在街头巷尾,出入于人山人海中,终于在一个僻静的陋巷深处,打听到了这位平素避见生人的假发师傅。
刘文汉如获至宝,把这位千辛万苦请来的、当时香港独一无二的假发师傅奉为上宾。当他恭恭敬敬地给师傅献上一杯香茗之后,便迫不及待地大谈假发在美国如何如何受欢迎,大谈在香港办厂制造假发向美国出口如何赚钱的生意经。
“您需要多少假发呢?”师傅啜了一口茶,问道。
“每月至少500个。”刘文汉的如意算盘早已打好,自然心中有数。
“你疯了!”师傅把茶杯重重一顿,瞪大眼睛看着这位生意人。
“怎么啦?”刘文汉这时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原来,制造假发得心细工精。师傅告诉他,一个假发经他手中制成,得花3个月时间。
假发师傅的一席话,像一盆劈头盖脸的冷水,冲得刘文汉的心一下子凉到脚后跟,但是,刘文汉并不因此感到沮丧,他请求这位师傅领他前去参观制造假须、假发的小工厂。在那里,刘文汉仔细观察了工厂里几名工人制造假发的方法,心里默默盘算着其中哪道工序可以采用现代手段来代替。参观完整个假发制造过程后,由于他懂得机械技术,一个采用机器生产假发的蓝图也就随之呈现在他的脑海中了。
回到家,刘文汉聘请了一名女工,请这位师傅对这名女工进行培训,并设计了制造假发的机器供这名女工操作。
3个月后,刘文汉的手下员工经过培训,能熟练地操作机器、采用现代生产方式制造假发的女工已超过30名,刘文汉又购买了一批用于制造假发的机器,从印尼购进大批原料。厂房亦已租下,修葺一新,第一个假发制造厂在香港成立了。
刘文汉为这个制造厂的创建花去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但是,这一切努力并没有白费,汗水和心血换来了丰硕的成果,第一批假发果然从机台上生产出来了。
刘文汉走进连卡佛公司,向这家公司一名高级行政人员兜售他所制造的,也是香港第一个用现代化生产手段生产出来的新型假发。
对方接过假发,以行家的眼光审视一番,面带喜色地问刘文汉这些假发是哪里生产的。
“香港?不可能!”这位高级行政人员以为刘文汉在开玩笑。“这一定是欧洲产品,香港没有这样的假发制造厂。”据他所知,质地这样优良的假发,只有法国才能够制造出来。
“现在有了!”刘文汉颇为自豪地回答道。连卡佛公司的高级行政人员对刘文汉工厂出产的假发质量颇为满意,立即签订订货合同,成批订购刘文汉生产的假发。第一炮打响了,消息不胫而走,数千张订货单雪片似的飞来,刘文汉靠假发生意成就了自己。
刘文汉的钱袋能迅速膨胀起来,原因即是他具有有创意的想法。
创意,就有这样非凡的作用与威力。许多企业就是凭一个好的创意开始发达的,许多人就是靠奇妙的创意发财致富的。好的创意不仅能创造财富,更是财富的化身。
所谓创意,就是拓宽思路,不断创造新点子,以想人之所未想,为人之所不能为,从而以新、以奇取胜,用常规思维之外的想法赢得成功和收获!
任何人的一生,都会有很多好的创意产生,关键是要认识到它的价值,抓住机会,让创意付诸实践,成为财富增长的源泉。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好的创意,好的创意就是获得财富的机会。如果你具有这种能力,就应该把握生活与工作的最佳时机,从而在工作中创造伟大的业绩,为企业带来财富的同时也会给自己带来相应的回报。
智慧点拨
创意,无论对企业还是对个人,都有着其他事物难以匹敌的价值。在这个创意制胜的时代,赢的就是想法,好的创意就是取得财富的机会。
(第三节 工作中不是缺乏创意,而是缺乏想象)
“这个产品没有创意。”
“这个方案没有创意。”
“这个人没有创意。”
这是我们在工作中常常会听到的声音。我们一直都认为,产品做不好是因为没有创意,工作效率低是因为没有创意,工作质量下降也是因为没有创意。实际上,我们并没有触及问题的本质,因为,工作中真正缺乏的并不是创意,而是想象。
产品设计得差劲,工作做得糟糕,并不是因为我们做不好,而是因为我们想不到。俗话说:“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敢于想象,并将之付诸实际行动,你就有可能创造出奇迹。
很多人都知道法国著名化妆品公司——香奈尔公司,它的发展壮大就是得益于一名员工在关键时期的一个关键性的想法。
刚开始时,香奈尔公司没什么名气。产品滞销,公司陷入困境。这时,销售部的一位员工突发奇想,并把想法向香奈尔汇报,立即得到了她的大加赞赏。
没过几日,在巴黎《日日新闻》上,人们看到了这样一则广告:香奈尔化妆品公司精选10名丑女,将在星期六晚上在巴黎大舞台与诸君见面。
广告刊出后,一时间被传为奇闻。当周六夜晚来临时,到场参观的人非常多。
帷幕拉开,丑女们鱼贯而出。果然个个都是长得奇丑无比。观众们顿时嘘声一片,大家无不惊叹:“竟然会有这么丑的女人!”
这时,只见香奈尔女士笑容可掬、神态自如地走上台,她对大家说:“为了展示本公司化妆品的功效,请诸位朋友稍等片刻,让丑女们化妆,以谢诸君。”
过了一会儿,随着音乐再起,丑女们一个个涂脂抹粉地走出来了,霓虹灯下果然是另一番模样。
观众无不叹服,自此,香奈尔公司生产的化妆品在市场上成了畅销货。
那名提出想法的员工无疑拯救了整个香奈尔公司,不用说,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他也会为个人赢得良好的发展机遇。
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是你,如果你现在就是那家化妆品公司的员工,老板正为公司的窘境而愁眉不展,正广泛地征求良策,你会怎样做呢?会不会像那位员工一样产生不错的想法?
或许你会问:“做个具有无限创意的人是不是很困难啊?”
事实并不像你想的那样。
有一位思想家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我们也可以把这句话换一种说法:在我们个人成功的道路上,并不缺乏机遇,而是缺乏能够创造机遇的想象力。
在工作当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偶然事件。假如我们能够利用这些偶然的机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挖掘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我们就会发现,工作中处处充满着创意和机遇。
1955年2月24日,乔布斯出生于美国旧金山。他小时候淘气、聪明,又好动。
1961年,因工作需要,他们全家搬到地处硅谷的山景镇。从此,乔布斯就生活在这个充满着世界上最新的科学技术与最先进的管理知识的环境里,耳濡目染中,他的性格也表现出硅谷人的特点——敢于创新,对自己的工作和爱好非常专注。
有一天,邻居赖瑞带了一只原始的碳制麦克风回家,接上电池,挂上喇叭,就可以发出声音。这可把乔布斯给迷住了,他一个劲地向赖瑞问些奇怪的问题。
赖瑞不胜其烦,干脆把麦克风送给他,让他自己去仔细研究。此后,乔布斯每天晚上都待在家中,一点一滴地汲取有关电子的知识。
赖瑞见这个小家伙聪明好学,就推荐他参加惠普公司的“发现者俱乐部”。
在这里,乔布斯第一次见到了电脑。一见到电脑,乔布斯就迷上了它。那天晚上,俱乐部展示了一种新式桌上电脑,让大家打着玩。乔布斯一边玩,一边梦想着自己要有这么一台电脑该多好呀!
在一次同学聚会上,乔布斯与比他年长5岁的渥兹尼克见面了。渥兹尼克是学校电子俱乐部的会长,是个天生的电子设计师。乔布斯与他一见如故。
乔布斯经渥兹尼克介绍加入了学校电子俱乐部,成了一名“电子迷”。高二时,他利用课余时间到一家名为哈尔德克的电子商店打工。
渥兹尼克工作之余,整天都埋头于设计新型电脑,而乔布斯则更多地在思考如何在电脑上赚点钱。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拥有一台自己的电脑。
就是这个强烈的愿望,使他们推出了物美价廉的个人电脑。
这台电脑严格地讲只是装在木箱里的一块电路板,但有8K储存器,能显示高分辨率图形。虽然简单,却相当诱惑人,俱乐部成员纷纷提出要订购这种电脑。
1974年4月1日,乔布斯、渥兹尼克等人签署了一份协议,共同创办一家新的电脑公司。为了纪念乔布斯当年在苹果园打工的经历,公司取名苹果(Apple),标志是一个被咬了一口的苹果,因为“咬”(Bite)与“字节”(Byte)同音。他们生产的第一款电脑也就命名为“苹果1”(Apple1)。
这个时代并不欠缺创意,而是欠缺想象。只要你有想法,并去付诸行动,你就已经成功了一半。也许,在偶然的机会中,就会隐藏着工作和事业上的巨大创意,如果我们能够想到这一点,不断地从偶然的机会中挖掘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将会对自己的事业有着莫大的帮助。另外,善于从偶然的机会中挖掘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也可以不断地挖掘出自身的潜力,让自己创造出更辉煌的工作业绩。
想象,对我们每一个人都很重要,如果在工作中缺少了想象,那时,我们将思路枯竭、思想贫乏,很难作出令人信服的创意。没有创意的工作也就失去了本来的乐趣,日日重复着毫无创造性的工作,生活也会变得苍白,那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为了避免这一天的到来,我们亟须唤回自己的想象能力,有了想象,工作才会更有创造力,生活才会更精彩。
智慧点拨
许多人在抱怨,现在的人太缺乏创意。而我们要说,工作中不是缺乏创意,而是缺乏想象。俗话说:“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敢于想象,并将之付诸于实际行动,你就有可能创造出奇迹。
(第四节 成功=敢想+巧做
老刘在垂垂老矣之时开始慨叹命运的不公,为什么自己辛劳了一生却没有成功,而别人似乎轻轻松松就能够抵达成功的殿堂。
那么,让我们来看一看他在生活中的情景吧:
朋友甲想劝他一起投资一个新型的项目,如果顺利的话,一年可以赚1个亿。他赶忙说:“我听说那个项目很有风险的,还是不要做了吧。”结果,那一年,朋友赚了1.5个亿,他的钱仍存在银行里生利息。
几年前,当传出美国准备发射载人航天飞船时,他赶快摇摇头:“不行,不行的,这个事情做不好会出问题的,那可是人命啊!”结果,美国发射成功了,中国也发射成功了,他才怏怏地说:“还真能行啊!”
这只是老刘这一类型的人在生活中的一些片段,但从中足以看出他们远离成功的根本原因,那就是——不敢想。
我们常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敢想,就是将心开阔到了一定的程度,心所触及的地方,就是灵感产生的地方,也是动力产生的源泉。敢想,再加上巧做,离成功就会越来越近。
我们熟悉的企业家大多是敢想、巧做的杰出人士,敢想表现的是一种魄力,巧做则表现的是一种智慧,两者合二为一、相得益彰,也奠定了他们事业成功的基础。他的敢想并不是毫无根据的瞎想,而是展示在大家面前的一个目标,并且,他能够为实现这个目标找到合适的方法。
1999年成立的蒙牛,2000年的销售收入不到3亿元,2001年前三个季度做到了5亿元。但是在2001年制订未来“五年计划”时,牛根生将2006年的销售目标定在了100亿元。
此言一出,众人哗然。5年时间,从3亿元到100亿元,相当于增长33倍,每年翻一番的速度根本不可能实现目标。更大的限制是,2000年中国乳业的总销售收入也才200亿元,100亿元即是2000年中国乳业的半壁江山。这个目标向所有的蒙牛人提出了一个挑战。大家纷纷对这个指标产生怀疑,认为牛根生是在“放卫星”,太冒进,太突进。但是牛根生的回答让人更诧异:“这是因为我胆子小才定这么一个指标,如果换成别人当总裁,那可就不是100亿元,而是200亿元。”
为什么牛根生敢“口出狂言”?因为他的思维方式是目标导向式。
我们都知道,在制定目标的过程中人有两种思维模式:一种是“资源导向式”,另一种是“目标导向式”。
普通人的思维倾向于“资源导向式”,即从现有资源出发,正向推演,步步为营,以物质决定思维。因此总是觉得自己资源不够、精力不够、财力不够、智力不够,到头来弄得束手束脚、一事无成。
而“目标导向式”思维是将目标进行倒推。不问自己现在有什么,只问自己要实现什么目标,想做什么。在目标执行过程中,一切从目标出发,根据目标的要求,规划实现目标的路径,明了实现目标的条件,并在实际工作中努力去发现、借助和创造实现目标的条件,按照路径一步步推进,最终实现目标。
牛根生的思维方式就是目标导向式,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在制定目标的时候是简单地拍脑袋。根据当时中国的人口与经济状况,他十分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乳业的巨大发展空间,经过科学的分析,图谋全国市场乃至国际市场的战略已然成竹在胸。
牛根生在做了大家的思想工作后,从这个目标出发,倒推资源配置,倒推时间分配,已有的充分发挥作用,没有的想办法创造,大家都全心全意地向这个目标奔去:盖全球样板工厂,,建国际示范牧场,开拓香港市场并最终上市,打北京、上海几大战役,天上有航天员,地上有运动员,形成海陆空的整体进攻态势。
2002年,蒙牛年销售收入达到16.7亿元。
2003年,蒙牛年销售收入达到40.7亿元。
2004年,蒙牛年销售收入达到72.138亿元。
这时候,大家又觉得当初制订的销售计划太偏低了,当时胆子太小了。
2005年,蒙牛销售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08亿元,提前一年实现了目标。
回过头来看,如果当初不是按照目标倒推法,根据目标进行资源的整合,眼睛只盯住自己篮子里的菜,只想着在现有资源的情况下进行操作,蒙牛不但不可能达到现在的高度,恐怕连生存状况都会受到影响。而现在蒙牛的成功,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牛根生的敢想和巧做。
成功的路上需要我们的大脑转动起来,不要再抱怨没有创意产生,先让自己变得敢想,在敢想的基础上改进自己的方法,巧妙地将设想变成现实,成功也就不请自来了。
智慧点拨
很多人不成功,不是因为不能做到成功,而是不敢想。不敢想的人,思路永远会固着于一点而不能够突破。敢想,再加上巧做,成功便会不请自来。
行·动·方·案
⊙生活中无论有什么样的新奇想法,都不要轻易放弃,将它记下来,也许日后会带来创见。
⊙遇到问题时多思考一番,为一个问题多想一些办法。
⊙在生活中培养自己前瞻性的眼光,要敢于去想,不要认为自己的想法幼稚或不可行。
⊙敢想并不等于鲁莽,在敢想的基础上更要巧做,用巧妙的方法解决工作中的困难。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本文关键词:方法总比问题多,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961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mishujinen/96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