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英文数据库 >

方法总比问题多作文_方法总比问题多 吴甘霖_ 第5章 观念决定一切,不换脑袋就换人

发布时间:2016-08-17 11:12

  本文关键词:方法总比问题多,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第5章 观念决定一切,不换脑袋就换人 作品名称:方法总比问题多 作者:簌簌

    (第一节 培养自己的“狼族”观念)

    喜欢动脑,努力找方法来解决职场中难题的人是最优秀的人,也是公司需要的人。观念决定前途,换一种观念,就会换一片天空。

    在河边,一只狼要带几只小狼过河,以我们粗浅的经验,它一定会一只一只地叼过去。但事实并非如此。老狼为了避免子女受伤害,它会咬死一只动物,把动物的胃吹足气,然后再用牙咬住,做成一只鼓鼓囊囊的皮筏,借着这生命的皮筏,全家渡河。

    在动物界,狼是一种非常聪明的动物,如果让单个的狗与单个的狼搏斗,败北的肯定是狗。虽然狗与狼是近亲,它们的体形也难分伯仲,但为什么败北的总是狗呢?有人曾就此问题对狗和狼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经人类长期豢养的狗,因为没有生存的危机,狗的脑容量大大小于狼;而生长在野外的狼,为了生存,它们的大脑被很好地开发,不但非常有创造性,而且有着异乎寻常的生存智慧。

    与自然界的其他生命相比,狼并不是最强的动物。它没有猎豹的速度、狮子的凶悍、犀牛的体魄。另外,在生存的过程中,它还要经历人类的猎捕、毒杀、陷阱,以及其他动物的袭击。可以说,狼的一生是艰辛的,时刻充满着危机感。在野外,一只狼可以存活约13年,但大部分狼只有9年左右的寿命。然而,为人类所捕获并饲养的狼,其寿命通常都会超过15年。显而易见,狼群在野外的生活万分艰辛,并且处处隐藏着危机。

    生活在野外,狼不但要与人类及其他动物进行殊死搏斗,以求生存,同时,狼还必须经常与自己的同类争夺食物和领地,因为狼群只能在自己的领地进行生活、捕猎,领地的大小根据它们捕食对象的多少而有很大的变化。

    这种情况取决于这个地区的猎物数量。在猎物分布较密集的地方,狼不必奔跑很远便可获得美餐;而在较荒凉的、猎物比较少的栖息地,狼有时则需要跑很远,才能捕猎到食物。

    由狼的生存环境联想到员工与企业的生存环境,二者有很多相似之处,同时也有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优胜劣汰的竞争环境是产生强者的地方,越是强者越会感谢环境的残酷,作为企业的一名员工,也必须意识到企业和市场竞争的残酷,必须意识到危机的存在。企业的员工是企业的一分子,企业和员工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企业的员工满足于现状,满足于眼前的成绩,企业失去了活力,变得步履蹒跚,那么迟早会被市场所淘汰。

    联想集团曾发生过一次大规模的裁员事件,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一系列的轰动效应。有的人不理解联想的这一举动,甚至在网上发出了“联想不是我的家”的感慨。其实我们大可不必这样惊诧,因为深思一下,这样的选择是非常正常的。

    2004年春节后,联想所有的员工都收到了一封信——《狼性的呼唤》,这是杨元庆激活联想文化的一份檄文。而2004年3月出现在互联网上的联想被裁员工的帖子《联想不是我的家》,则是新文化分娩中真切的呻吟。

    2004年的联想没有退路,只能背水一战,重新在PC市场找回领导者的尊严;2004年的杨元庆别无选择,必须鼓舞士气,再现当年PC市场攻城略地的霸气。因为对手是比联想强大十倍甚至几十倍的惠普、戴尔、IBM等跨国公司。

    “要战胜比自己强大的竞争对手,我们自身面临的挑战将会更严峻,如果我们每一个细胞、每一个个体不具有竞争力,那这个企业会有竞争力去抗争吗?”联想高层意识到了这个严重的问题。

    这几年戴尔的攻势咄咄逼人。戴尔的人均产出相当于800多万元,而联想的人均产出只有300万元。联想员工必须适应丛林生存法则:优胜劣汰。这里只有对手,没有朋友;这里只有尊重,没有友谊。

    其实,联想作出这样的决策,正是它意识到了危机的存在所采取的措施,只不过联想的举措在实施的过程中操作过于简单,过于刚性,没有真正上升到管理的层面而已。

    狼的血液中流淌着一种强者的精神,同样,一名优秀的员工内心也要时刻保持一种强者的心态,无论环境怎样险恶,,竞争怎样残酷,都要积极地投入战斗。

    唤起自己心底的强者意识,为自己增添一点“狼性”,你必能为自己的人生和事业创造卓越和辉煌。

    美国作家杰克·伦敦在他1903年写的小说《荒野的呼唤》中讲述了一只家犬的故事。一只雪山救生犬与大牧羊犬的杂交狗布克被偷走并送到了科隆代克。从此,布克经历了无数的坎坷和磨难,经受住了死亡的考验,逃过了各种各样的陷阱和危险。在这样严酷的环境中,在这样频繁的生存斗争中,它逐渐抛弃了狗身上那种懦弱和依赖的性格,狼的本性被一点一点地唤醒。它经常听到狼的嗥叫——自由的呼唤,那对于它是一种不可抗拒的诱惑,布克终于走向了荒野。布克在为生存而拼搏的过程中逐渐明白:杀或者被杀,吃或者被吃,是自然法则。它服从了这条超越时代的训令,经过一系列的浴血奋战,具有英雄风范的布克终于成为一群纯种狼的头领。

    杰克·伦敦堪称一位深刻的社会进化论者,通过布克的遭遇和斗争历程,他歌颂了原始的强力、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歌颂了奔向自由的渴望,歌颂了强者和英雄主义。他展现给人们的就是这种“狼族”观念。结合现实来看,“狼族”观念主要包括:永不屈服,永不言败;目标明确,坚决执行;团队合作,牺牲个体;方法至上,克服难题;等等。

    市场竞争遵循的是“优胜劣汰”的丛林法则。狼性精神正是所有企业、所有员工所必须具有的,尤其是在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的时候。那么,要想成为狼,就必须先唤起我们心中的“狼性”。企业和公司就是狼群,而员工就是其中的一匹狼。狼,才是真正的问题解决者,才是真正的创业者!

    智慧点拨

    狼是一种非常聪明的动物,这种智慧源于它的危机意识,还有永不停息的进取精神。一个人,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不被淘汰,必须培养自己的“狼族”观念和危机意识,并使自己成为强者。

    (第二节 成功源自1%的不同)

    成功者与失败者之间是否有着天壤之别?他们是否在做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工作?答案并非如此。其实,据相关专家通过大量的观察研究表明,成功与失败往往源自1%的不同。

    我们都知道,在正常的大气压下,水烧到99℃仍不能沸腾,唯有再升高1℃,到了100℃,才能成为真正的开水。就像烧开水一样的道理,有的人多做了那1%,就达到了成功,而有的人少做了1%,就注定了失败。

    1%的差别也许微乎其微,但将这些1%进行汇总,得到的将是一个大的改观,所取得的成就及成就的实质内容,也常常有天壤之别。

    在很多人眼里,子敏的运气特别好。

    她的专业在这个行业里并不占什么优势,长相一般,能力也并不出类拔萃,但她在进入公司后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在每一个部门都做得有声有色,每一次调动都令人刮目相看。关于她的升迁,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却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大家都觉得是好运气眷顾了她,给了她得天独厚的机会,否则她凭什么从人事部文员到营销部经理,一路绿灯、一路凯歌呢?

    只有她自己清楚机会是怎么得来的。

    进这家大公司的时候,专业优势不明显的她先被分到人事部,做一个并不起眼的文员。那个部门,能言善道、八面玲珑的女孩子和深谙权术、势利平庸的男人比比皆是。她不惹是非,只是恪尽职守。不过偶尔露露峥嵘,比如发现别人输错了数据,她悄悄地修改了,也并不大肆渲染。领导让她做什么,她就竭尽所能,总是在第一时间做到让人无可挑剔。别人扎堆抱怨工作百无聊赖、老板苛刻、地铁太挤时,她在悄悄熟悉公司的各个部门、产品以及主要客户的情况。

    有一次营销部经理偶尔经过她的办公室,看到她处理一件小事情时表现出的得体和分寸,就打报告要求她去顶他们部门的一个空缺。

    营销部令她的世界骤然广阔起来。同原先一样,她的特色就是默默地努力。半年后,她的几份扎实的调查分析报告,为她赢得了一片喝彩。一年后,她已经是营销部公认的举足轻重的人物了,看到她在会议上气定神闲、无懈可击的发言,原来行政部的同事都大跌眼镜。

    刚刚荣升营销部经理不久,老板请她喝茶,问她愿不愿意接受挑战,去情况并不乐观的北方公司。

    子敏选择了库存积压最厉害的第一销售处,开始了她的第一步工作。寒风凛冽的冬天,她一个人借了一辆自行车,找公司产品的代理商了解产品滞销的原因。几个月后,情况就开始明显改善了。

    不知情的人,当然以为她这两年走红运,哪里知道她一天下来腰酸背痛的艰辛。

    子敏去拜访某局长时,偶然听到他同业内另一位局长在打电话,谈论第二天去某风景点开会的消息。子敏回公司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了解他们在那里入住的酒店。第二天傍晚,一身旅行装束的子敏与局长们相遇在酒店大堂里,她是来自助旅行的,虽然醉翁之意不在酒,但谁也没有看出来。

    后来的几天,他们邀请她一起参加活动——唱歌、打牌、聚餐。再后来,认识她的人同她关系更密切了,不认识她的人也慢慢接纳了她,她的客户名单上增加了强势的一群人。第一张大单子就在半年后出现在这群人中。

    关于机会,子敏最有感触:机会来的时候,并不会同你打招呼,告诉你:“我来了,千万不要错过我啊!”不疏忽平时的每一个点滴,做好每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就是在为自己创造最佳的机会。

    和子敏不同,有些职场中人,只是被动地应付工作,为了工作而工作。他们在工作中没有投入自己全部的热情和智慧,他们只是在机械地完成任务,而不愿多付出那1%,自然离成功越来越远。

    世事总是这样奇妙,往往与成功只有一步之遥,却又失之交臂。其实,这只能怨自己没有多付出那1%的努力。“1%”虽少,但有无这1%却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影响巨大。思考多加1%,激情多加1%,主动多加1%,创造多加1%,你就会发现你的收获不只是多增加了1%。

    换一种观念,换一片天空

    马尔比·D.巴布科克说:“最常见同时也是代价最高昂的一个错误,就是认为成功依赖于某种天才,某种魔力,某些我们不具备的东西。”成功的要素其实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那就是正确的观念。一个人能飞多高,并非由他的其他因素决定,而是由他自己的观念所制约。

    下面这个故事,相信对大家会有启发。

    有两位老太太,年满70了,俗话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因此这样的老太太,一般来说大部分人会选择颐养天年。

    一位老太太认为,到了这个年纪可算是人生的尽头了,还有什么希望呢?于是便开始料理后事,没几年就死了。

    而另一位老太太却认为,一个人能做什么事不在于年龄的大小,而在于怎么个想法。于是,她在70岁高龄之际,“异想天开”,开始学习登山。她就这样不断地攀登,20多年的时间,居然登上了很多高山,其中还有好几座是世界上有名的山峰。95岁时,老太太成功地登上了日本的富士山,打破攀登此山年龄最高的纪录。

    这位老太太就是著名的胡达·克鲁斯老太太。

    70岁开始学习登山,这乃是一大奇迹。但奇迹是人创造出来的。成功人士的首要标志是他的观念。一个人如果是个积极思维者,实行积极思维,喜欢接受挑战和解决麻烦事,那他就成功了一半。胡达·克鲁斯老太太的壮举正验证了这一点。

    须知,人生就是一连串的思考过程,每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有正确的观念,成功就离你不远。

    1926年,毕业于东京大学法律系的在村文年进入“三菱矿业”成为一名小职员。

    当公司为新人举行欢迎会时,他对那些与他同时进入公司的同事说:“我将来一定要成为这家公司的总经理。”

    他在豪言壮语之后,开始了他的长远计划。凭其良好的决策思维与旺盛的斗志,在毫无派系背景之下,完全凭借自己的实力,最终当上了“三菱矿业”的总经理。

    以三菱财阀的历史而言,刚到60岁就成为直系公司的总经理,可以说是史无前例。他的就职惊动了日本工商界人士,人们无不惊讶,并深感佩服。

    我们常常感叹:面对相同的境遇,拥有相近的出身背景,持有相同的学历文凭,付出相近的努力,为什么有的人能够脱颖而出,而有的人只能流于平庸?为什么有的人能够飞黄腾达,演绎完美人生,而有的人只能满怀怨恨而终?

    我们不得不说,这些区别和差距的产生往往也源于观念的不同。

    换一种观念,就会换一片天空。你的观念是正确的,就会得到晴空万里;你的观念若是错误的,天空将会乌云密布。

    爱迪生有位叫阿普顿的助手,出身名门,是大学的高才生。在那个门第观念很重的年代,阿普顿对小时候以卖报为生、自学成才的爱迪生很有些不以为然。

    一天,爱迪生安排他计算梨形灯泡容积,他一会儿拿标尺测量,一会儿计算。几个小时后,爱迪生进来了,问阿普顿是否已计算好,满头大汗的阿普顿忙说:“快好了,就快好了。”爱迪生看到稿纸上复杂的公式,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于是他拿起灯泡,倒满水,递给阿普顿说:“你去把灯泡里的水倒入量杯,就会得出我们所需要的答案。”

    显然,阿普顿的观念陷入了一种局限,不懂得用变通的方法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我们的工作中也常常有这样的员工,他们固守着原有的观念,而不想有丝毫的改变。自然,在遇到问题时也不懂得找方法,问题也往往处理得捉襟见肘,不能使人满意。实际上,在观念决定一切的今天,只需将观念做一点小小的改变,就可以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拥有不一样的结果。换一种观念,你得到的将是更广阔的天空。

    智慧点拨

    在正常的大气压下,水烧到99℃仍不能沸腾,唯有再升高1℃,到了100℃,才能成为真正的开水。工作也是同样的道理,成功与失败往往源自1%的不同。

    (第三节 不换脑袋就换人)

    企业购置的机器设备都会按一定的年限折旧,这是谁都明白的道理。可是,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就业竞争的日趋激烈,人们赖以生存的知识、技能,也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不断地折旧。据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的一项调查发现:半数以上的劳动技能在短短的3~5年内就会因为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而变得无用,而以前这种技能折旧的期限则长达7~14年。

    现在职业的半衰期也是越来越短,所有的高薪者若不学习,不需5年,就会再次变成低薪者。

    未来社会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忙得要死的人,另一种是找不到工作的人。据统计,25周岁以下的从业人员,职业更新周期是人均一年零四个月。比如,当10个人中只有1个人拥有某种职业的初级证书时,那个有证书的人的优势是明显的,而当10个人中有9个人拥有同一种证书时,那么他原有的优势便不复存在了。

    在职场中,主动换脑去适应社会、适应环境的人是老板需要的人,他们是企业的稀有资源。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这样的人总是非常受老板欢迎,他们不但能保住自己的职位,而且有可能节节攀升。相反,那些面对知识折旧越来越快、信息量日趋膨胀的社会现实,不知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及时转变自己的思维观念的人,很可能很快就被老板所嫌弃,同时也会被社会所淘汰。人作为高级动物,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会动脑筋。美国著名企业家艾柯卡之所以能够成功,便在于他时刻铭记刚参加工作时分公司经理的话:“你要记住,马更有力气,狗更忠诚。你作为人类的唯一长处就是你有一个智慧的脑子,这是你唯一能超越它们的地方。”

    北京某白酒厂职工铁亮虽然平时工作不认真,但关键时刻肯动脑筋,公司根据他的这一个人特点派他去推销库存的白酒。铁亮望着库房中堆成山的成品酒,心中盘算:这百年酒厂,素以质量取胜,深受各界人士欢迎,而今大量滞销,是因为产品已不适销,特别是主要市场——北京及各郊区(县)消费水平正在不断提高,饮酒的口味发生了变化,但其他一些较落后的地区的白酒市场却有待开发。于是,铁亮果断地带上10箱白酒,由一位朋友带领,北上通辽等地。铁亮每到一地,就请当地批发部门领导品酒,还自作主张,允诺可以赊销。而当时公司的情况正是大量欠款收不回来。可铁亮自有他的高招,在打通主批发渠道后,又将带来的酒瓶商标送给各小饭馆、旅店、零售店做招贴画。接着他又跑到各商店里,在人家的烟酒柜台上摆放一些美观的玻璃容器,然后注满甘洌的白酒,顿时酒香满堂,竟也有些“葡萄美酒夜光杯”的韵味。许多消费者十分好奇,争相购买,于是各销售网点纷纷向批发商进货,一时竟供不应求。这时铁亮反过来要求批发商以现金付款,同时提价5%。原来,他使的是欲擒故纵的计谋。

    公司领导很快了解到了这些情况,立即任命铁亮为东北、内蒙古地区销售经理,负责东北、内蒙古地区的产品销售。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喜欢动脑、努力找方法来解决职场中难题的人是最优秀的人,也是公司需要的人。公司领导一定会发现这种优点,予以重用。假如你通过找方法、动脑筋做了一件乃至几件让人佩服、让领导赏识的事,你就会很快脱颖而出,并获取更多的发展机会。

    智慧点拨

    在观念决定一切的今天,企业欢迎的员工不再是只会拼命工作的人,而是能够聪明工作的人。企业为了生存,为了赢利,要求员工能够在工作中“换脑袋”,如果员工不换脑袋,企业就会换人。

    行·动·方·案

    ⊙在做一件事之前,将自己设想为强者,并积极思考成为强者的方法。

    ⊙每天笑容多一点,主动与同事打招呼,主动做分外的工作,用自己的热情去感染身边的人。

    ⊙平时做事情不要钻牛角尖,及时转换思维。

    ⊙在职场中,要善于动脑,努力找方法来解决难题。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本文关键词:方法总比问题多,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961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mishujinen/961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9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