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区主要工业废气排放现状及控制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4-12-11 03:17
江苏省南京市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也是长三角区域的中心城市。近些年来,南京市经济发展朝气蓬勃,工业发展尤其迅猛,但南京市经济的繁荣也伴随着不容轻视的大气污染。现阶段,南京市的大气呈现出以颗粒物和臭氧为主的复合型污染,工业则是南京市大气污染物的重点排放源。党中央关于实现中国梦对江苏省提出了“强富美高”的发展愿景,“强富美高”因而成为南京市的发展目标,优良的大气环境则是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的基本要求,南京市为此正不遗余力地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而工业废气控制则是打赢这场攻坚战的重要抓手。南京市不仅工业体量大、行业类型丰富,且具有较多行政分区,这使得其工业废气排放特征复杂并因区而异。南京市江宁区在土地面积、工业体量及工业生产总值方面占全市比重均十分显著,是全市工业发展的重要空间,也是全市工业污染排放的重点区域。基于此,本文利用江宁区第二次工业污染源普查核算数据,对江宁区主要工业废气污染物的排放现状进行研究,以期为江宁区工业污染控制提供依据或参考,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1)基于排放量和排放率指标,分析了污染物在全区层面的排放水平;通过研究污染物总产排量的源分布确定了污染物的主要排放源...
【文章页数】:9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控制标准
1.2.2 国内外工业颗粒物控制标准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
2.1 数据来源
2.2 信息熵赋权综合评价
2.2.1 信息熵赋权
2.2.2 信息熵赋权综合评价
2.3 模糊核聚类
2.3.1 聚类分析简介
2.3.2 模糊c均值聚类
2.3.3 模糊核聚类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污染物排放水平及排放源分析
3.1 区域概况
3.1.1 区域自然地理与行政区划
3.1.2 区域经济发展状况
3.1.3 区域工业规模结构
3.2 污染物排放水平分析
3.3 污染物排放源分析
3.3.1 污染物产排量的源分布
3.3.2 排放源污染削减现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污染物的子域及行业排放特征分析
4.1 子域工业规模结构
4.2 污染物的子域排放特征
4.2.1 SO2的子域排放特征
4.2.2 NOX的子域排放特征
4.2.3 PM的子域排放特征
4.2.4 VOCs的子域排放特征
4.3 子域的污染物排放量及排放强度综合评价
4.3.1 子域污染物排放量综合评价
4.3.2 子域污染物排放强度综合评价
4.4 污染物的行业排放特征
4.4.1 SO2的行业排放特征
4.4.2 NOX的行业排放特征
4.4.3 PM的行业排放特征
4.4.4 VOCs的行业排放特征
4.5 行业的污染物排放量及排放强度综合评价
4.5.1 行业污染物排放量综合评价
4.5.2 行业污染物排放强度综合评价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污染物排放企业分类
5.1 SO2排放企业分类
5.1.1 SO2样本集离群点检测
5.1.2 SO2样本集聚类分析
5.1.3 SO2样本集分类方案
5.2 NOX排放企业分类
5.2.1 NOX样本集离群点检测
5.2.2 NOX样本集聚类分析
5.2.3 NOX样本集分类方案
5.3 PM排放企业分类
5.3.1 PM样本集离群点检测
5.3.2 PM样本集聚类分析
5.3.3 PM样本集分类方案
5.4 VOCs排放企业分类
5.4.1 VOCs样本集离群点检测
5.4.2 VOCs样本集聚类分析
5.4.3 VOCs样本集分类方案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污染物控制对策分析
6.1 完善工业源环境管理制度
6.2 促进企业达标排放
6.2.1 我国工业源达标排放现状
6.2.2 促进企业达标排放的策略
6.3 污染物排放控制
6.3.1 SO2与NOX排放控制
6.3.2 PM排放控制
6.3.3 VOCs排放控制
6.4 强化企业废气管理的建议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4016097
【文章页数】:9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控制标准
1.2.2 国内外工业颗粒物控制标准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
2.1 数据来源
2.2 信息熵赋权综合评价
2.2.1 信息熵赋权
2.2.2 信息熵赋权综合评价
2.3 模糊核聚类
2.3.1 聚类分析简介
2.3.2 模糊c均值聚类
2.3.3 模糊核聚类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污染物排放水平及排放源分析
3.1 区域概况
3.1.1 区域自然地理与行政区划
3.1.2 区域经济发展状况
3.1.3 区域工业规模结构
3.2 污染物排放水平分析
3.3 污染物排放源分析
3.3.1 污染物产排量的源分布
3.3.2 排放源污染削减现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污染物的子域及行业排放特征分析
4.1 子域工业规模结构
4.2 污染物的子域排放特征
4.2.1 SO2的子域排放特征
4.2.2 NOX的子域排放特征
4.2.3 PM的子域排放特征
4.2.4 VOCs的子域排放特征
4.3 子域的污染物排放量及排放强度综合评价
4.3.1 子域污染物排放量综合评价
4.3.2 子域污染物排放强度综合评价
4.4 污染物的行业排放特征
4.4.1 SO2的行业排放特征
4.4.2 NOX的行业排放特征
4.4.3 PM的行业排放特征
4.4.4 VOCs的行业排放特征
4.5 行业的污染物排放量及排放强度综合评价
4.5.1 行业污染物排放量综合评价
4.5.2 行业污染物排放强度综合评价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污染物排放企业分类
5.1 SO2排放企业分类
5.1.1 SO2样本集离群点检测
5.1.2 SO2样本集聚类分析
5.1.3 SO2样本集分类方案
5.2 NOX排放企业分类
5.2.1 NOX样本集离群点检测
5.2.2 NOX样本集聚类分析
5.2.3 NOX样本集分类方案
5.3 PM排放企业分类
5.3.1 PM样本集离群点检测
5.3.2 PM样本集聚类分析
5.3.3 PM样本集分类方案
5.4 VOCs排放企业分类
5.4.1 VOCs样本集离群点检测
5.4.2 VOCs样本集聚类分析
5.4.3 VOCs样本集分类方案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污染物控制对策分析
6.1 完善工业源环境管理制度
6.2 促进企业达标排放
6.2.1 我国工业源达标排放现状
6.2.2 促进企业达标排放的策略
6.3 污染物排放控制
6.3.1 SO2与NOX排放控制
6.3.2 PM排放控制
6.3.3 VOCs排放控制
6.4 强化企业废气管理的建议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40160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qiuzhijiqiao/401609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