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期刊 >

工程爆破防护方案 爆破工程安全专项方案(2)

发布时间:2017-12-07 21:05

设计标准: 双向四车道, 设计车速为 80 公里/小时, 路基宽度整体式为 24. 5m; 分离式宽度 12. 25m。 本标段位于赣州断陷盆地中, 区内地貌属丘陵剥蚀堆积地貌。 本标段路基石方、 桩基开挖爆破总量为 33 万方, 其中路基石方爆破为 31 万方, 桩基开挖爆破为 2 万方。 三、 主要工序简介 路基石方爆破采用以深孔台阶爆破为主, 临近边坡地带采用浅孔爆破, 边坡采用预裂爆破方案, 桩基开挖爆破采用浅孔爆破方案, 以上爆破均采用导爆管雷管起爆膨化硝铵或乳化炸药( 导爆管采用电雷管引 爆), 对于桩基开挖如条件允许可直接采用电雷管起爆炸药。 主要工序如下: 1、 开凿台阶作业面 人工清除地表杂物和覆盖土层, 施作小爆破形成台阶作业面。 2、 布孔 根据《爆破设计方案》 放出开挖轮廓线、 各炮孔位, 予以编号并插木牌逐孔写明孔深、 孔径、 倾斜角方向及大小。 3、 钻孔 按照爆破设计的位置、 方向、 角度采用潜孔钻进行钻孔, 先慢后快。 钻孔过程中,严防卡钻、 超钻、 漏钻和错钻, 并留意地质的变化情况, 遇到夹层或与表面石质有明显差异时, 应及时同技术人员 进行研究处理, 调整孔位及孔网参数。

钻孔完成后, 及时清理孔口 的浮碴, 清孔直接采用胶管向孔内吹气, 吹净后, 应检查炮孔有无堵孔、 卡孔现象, 以及炮孔的孔位、 间距、 深度、 角度是否与设计相符。 对于孔口 岩石破碎不稳固段,应进行维护, 避免孔口 形成喇叭状。 钻孔结束后应封盖孔口 或设立标志。4、 装药 装药前, 要仔细检查炮孔情况, 清除孔内积水、 杂物。 装药过程中应严格控制药量,把炸药按每孔的设计药量分好, 边装药边测量, 以确保密度符合要求。 5、 炮孔堵塞 炸药安放后应立即进行堵塞, 深孔爆破炮孔堵塞长度一般为孔口 部 3. 5m, 预裂爆破炮孔堵塞长度一般为孔口 部 1~1. 5m, 缓冲孔和常规孔的堵塞长度为 0. 9~1. 2m。 堵塞材料采用炮泥或岩粉, 应用木或竹制炮棍分层压紧捣实, 每层以 10cm 左右为宜, 堵塞中应注意保护好导爆索。 6、 爆破网路敷设 网路敷设前应检查起爆器材的质量、 数量、 段别并编号、 分类, 严格按设计敷设网路。 7、 安全警戒 从爆破器材运抵现场后, 即设置安全警戒, 防止非作业人员 进入现场。 网路连接后,工作人员 逐渐撤离, 警戒员 、 防护人员 在指定地点就位, 实行区段临时封闭, 防止人、车等进入施爆区。

8、 起爆 在网路检查、 防护工程检查无误后, 各方警戒下, 在规定时间, 指挥员 即可命令起爆。 放炮人员 在起爆前, 应选定安全的掩蔽处所, 掩蔽处所必须坚固牢靠。 9、 爆后检查 爆破完成后, 间隔规定时间, 安全检查无误后, 确认无安全隐患, 其他人员 方可进行现场, 通线路, 放行车辆。 四、 爆破安全验算 1、 爆破地震波控制 控制一段齐爆的最大药量, 从而把爆破振动引 起的地面质点振动速度控制在周围需保护设施所允许的振动速度( 即安全振动速度) 以下。 根据萨道夫斯基振动速度公式: ???RQKV??31 式中: Q——一段齐爆的最大药量, 单位 kg; V ——质点垂直震动安全速度, 单位 cm/s, 此处取 2cm/s;R——药包的中心距被保护目 标的最短距离, 单位 m; K——岩石系数, 根据现场情况取 250; ?——应力波衰减系数, 此处取 1. 8;据此计算不同距离上最大一段齐爆的药量见下表:距爆破中心距离R(m)50100150200250300400500最大安全用药量Q(Kg)4032010802560500086402048040000 实际爆破施工中按 300m 考虑, 控制一段齐爆药量在 8640kg 即可满足要求。

此外在控制爆破振动速度同时, 为尽量增大每次爆破量, 决定采用微差爆破技术,设计合理起爆顺序, 将各段之间的时间间隔控制在 25ms 以上, 把所有装药同时爆破产生的大震源分成数个微差震源, 从而消弱爆破振动强度, 既达到减震目 的, 又有利于改善破碎效果和加大一次爆破量。 2、 爆破个别飞散物控制 根据瑞典汤尼克研究基金会提出的经验公式: R 飞=40d/25. 4=40× 105/25. 4=165m 式中: d——孔径, ( 90~100) mm, 取 105mm。 根据计算, R 飞小于 300m, 根据《爆破安全规程》 规定, 波安排个别飞石对人员 的安全距离不得小于 300m, 所以本设计取 300m, 爆破时人员 必须撤离到 300m 以外。 3、 爆破空气冲击波控制 根据经验, 露天中孔、 深孔爆破, 一般采用松动爆破, 同时露天爆破, 爆破空气冲击波扩散良好, 故爆破产生的空气冲击波危害半径, 一般远小于爆破地震效应和爆破飞散物。 根据《爆破安全规程》 6. 3. 3 条款规定, 爆破作用指数 n<3 爆破作业, 对人员 和其它保护对象的防护, 应首先考虑个别飞散物和地震安全允许距离。

在本区域爆破作业中,爆破作用指数远小于 3, 所以爆破空气冲击波不会对周围的建、 构筑物造成损伤, 是安全的。 五、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序号 危险源 潜在事故 发生的可能性 后果严重程度 风险 水平 Ⅰ Ⅱ 1 人工高处清表、 开凿作业面 作业环境不良 人员 防护不当 高空坠落 C Ⅱ 6 2 潜孔钻使用 操作不当 机械伤害 D Ⅲ 14 3 现场火工品 保管不善 爆炸 D Ⅱ 10 4 爆破飞溅物 安全距离不够 人员 防护不当 物体打击 C Ⅱ 65 盲炮处理 操作不当 爆炸 D Ⅱ 10 注: ⑴危险源定义为: 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 财产损失、 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可分为根源危险源和状态危险源。 ⑵根源危险源在习惯上称为第一类危险源, 这类危险源是直接引 起人员 伤害、 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根本原因, 是能量、能量的载体或危险物质的存在, 是发生事故的物理本质。 这些能量的存在可以包括动能、势能、 热能、 电能、 化学能、 核能和机械能等。 ⑶状态危险源在习惯上称为第二类危险源, 指客观存在的能量、 能量的载体以及危险物质的约束条件遭到破坏或失效, 使能量及危险物质处于失控状态, 导致事故的发生。



本文编号:12638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qkzz/1263809_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7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