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豆产量性状的QTL定位
发布时间:2022-12-06 23:44
绿豆单株荚数、单荚粒数等农艺性状和粒长、粒宽等籽粒性状与绿豆产量密切相关。以"VC2917/鹦哥绿"RIL群体为材料,通过连续3年田间实验,对12个与绿豆产量相关性状进行评价和QTL定位。相关性分析表明,单株产量与单株荚数(0.837)、百粒重(0.294)的相关性最强,百粒重与粒长(0.512)、粒宽(0.340)、籽粒直径(0.492)、籽粒周长(0.441)的相关性最强,株高与单株分枝数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0.406)。2017年检测到20个QTLs,分布在除第8染色体外的10条染色体上,遗传贡献率在4.61%~23.76%;2018年检测到16个QTLs,分布在除第8染色体外的10条染色体上,遗传贡献率在4.97%~16.66%之间;2019年检测到20个QTLs,分布在除第1、3、8、9染色体外的7条染色体上,遗传贡献率在和4.65%~20.37%之间。12个性状均发现稳定QTLs,其中株高PH1a、PH1b和PH1c位点,单株分枝数PPP1a、PPP1b和PPP1c位点,荚宽PW10a.1、PW10b和PW10c.1位点,籽粒直径SD10a、SD10b和SD10c位点,籽粒...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田间试验设计与管理
1.2.2 产量性状的调查
1.2.3 产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1.2.4 产量相状的QTL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绿豆产量性状遗传分析
2.1.1 绿豆产量性状统计分析
2.1.2 绿豆产量性状群体分布
2.2 绿豆产量性状相关性分析
2.3 绿豆产量性状QTLs定位分析
2.3.1 绿豆产量相关性状连锁群分布
2.3.2 株高和单株分枝数QTLs
2.3.3 果荚性状QTL
2.3.4 籽粒性状QTL
2.3.5 百粒重和单株产量QTL
3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晋北绿豆主要农艺性状变异及对产量构成的影响[J]. 刘兴叶,邢宝龙,吴瑞香,王桂梅,刘飞. 作物杂志. 2019(05)
[2]我国绿豆、小豆生产特征及产业发展趋势[J]. 韩昕儒,宋莉莉.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9(08)
[3]绿豆单株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王官,刘璋,薛丁丁,张伟,王艳娟,王磊,高翔,阎昊. 中国农学通报. 2019(08)
[4]绿豆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J]. 郑海泽,曲运琴,乔玲,张红芳,姚勇. 华北农学报. 2018(S1)
[5]绿豆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与主成分分析[J]. 方路斌,罗河月,陈洁,李平. 河北农业科学. 2018(03)
[6]普通菜豆种质资源不同环境下表型差异及生态适应性评价[J]. 王兰芬,武晶,王昭礼,陈吉宝,余莉,王强,王述民. 作物学报. 2018(03)
[7]分子标记在绿豆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和基因定位研究中的应用[J]. 叶卫军,杨勇,周斌,田东丰,张丽亚.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7(06)
[8]国外绿豆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 乔玲,陈红霖,王丽侠,王素华,程须珍,张耀文.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5(05)
[9]QTL IciMapping:Integrated software for genetic linkage map construction and 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mapping in biparental populations[J]. Lei Meng,Huihui Li,Luyan Zhang,Jiankang Wang. The Crop Journal. 2015(03)
[10]绿豆产量相关农艺性状的QTL定位[J]. 梅丽,程须珍,王素华,王丽侠,蔡庆生,刘春吉,徐宁,刘长友,孙蕾.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1(06)
硕士论文
[1]中国绿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初选核心种质构建[D]. 刘长友.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7
本文编号:3711841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田间试验设计与管理
1.2.2 产量性状的调查
1.2.3 产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1.2.4 产量相状的QTL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绿豆产量性状遗传分析
2.1.1 绿豆产量性状统计分析
2.1.2 绿豆产量性状群体分布
2.2 绿豆产量性状相关性分析
2.3 绿豆产量性状QTLs定位分析
2.3.1 绿豆产量相关性状连锁群分布
2.3.2 株高和单株分枝数QTLs
2.3.3 果荚性状QTL
2.3.4 籽粒性状QTL
2.3.5 百粒重和单株产量QTL
3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晋北绿豆主要农艺性状变异及对产量构成的影响[J]. 刘兴叶,邢宝龙,吴瑞香,王桂梅,刘飞. 作物杂志. 2019(05)
[2]我国绿豆、小豆生产特征及产业发展趋势[J]. 韩昕儒,宋莉莉.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9(08)
[3]绿豆单株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王官,刘璋,薛丁丁,张伟,王艳娟,王磊,高翔,阎昊. 中国农学通报. 2019(08)
[4]绿豆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J]. 郑海泽,曲运琴,乔玲,张红芳,姚勇. 华北农学报. 2018(S1)
[5]绿豆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与主成分分析[J]. 方路斌,罗河月,陈洁,李平. 河北农业科学. 2018(03)
[6]普通菜豆种质资源不同环境下表型差异及生态适应性评价[J]. 王兰芬,武晶,王昭礼,陈吉宝,余莉,王强,王述民. 作物学报. 2018(03)
[7]分子标记在绿豆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和基因定位研究中的应用[J]. 叶卫军,杨勇,周斌,田东丰,张丽亚.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7(06)
[8]国外绿豆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 乔玲,陈红霖,王丽侠,王素华,程须珍,张耀文.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5(05)
[9]QTL IciMapping:Integrated software for genetic linkage map construction and 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mapping in biparental populations[J]. Lei Meng,Huihui Li,Luyan Zhang,Jiankang Wang. The Crop Journal. 2015(03)
[10]绿豆产量相关农艺性状的QTL定位[J]. 梅丽,程须珍,王素华,王丽侠,蔡庆生,刘春吉,徐宁,刘长友,孙蕾.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1(06)
硕士论文
[1]中国绿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初选核心种质构建[D]. 刘长友.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7
本文编号:37118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shenghuobaike/3711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