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大学论文 >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与盈余质量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6-05-06 14:34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自 2001 年安然事件以来,不管是国际上还是我国国内,大公司财务丑闻事件层出不穷,如世界通信、默克制药、施乐、蓝田等公司,这也使得投资者对盈余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产生了怀疑,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实际当中披露的信息与投资者的期望值之间总是存在着差距,差距的大小又与风险、收益紧密联系,尤其是对于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亟待加强和规范。2006 年我国颁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内容只包括基本规范和几个具体规范,其中部分还只是以试行文件发布,还有一部分是以征求意见稿的形式发布。虽然对于当时我国的证券市场来说,这些规范已经能够给企业做好会计控制工作提供结构上以及操作性方面的指导,但是,这些规定更多的是宏观地把握而忽视了应有的细节关注,实际上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应用体系。2008 年,我国财政部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应用指引,从内容上可以看出我国在不断加强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监管,相对 2006 年的规范内容,此时已更加具体,在金融危机爆发的背景下,内部控制暴露的问题使得整个企业链遭遇重重危机,基本规范的完善也是适时而出;2010 年 4 月 26 日,财政部又联合各大部委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该配套指引由相应的应用指引、审计指引以及评价指引等 18 项具体内容构成,以此为依据,代表将国际先进经验融入我国特殊国情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基本建成。近些年来我国政府对制度的不断完善说明我国对于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正在不断提高,经营业绩和发展前景不再是衡量公司价值的首选标准,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有效在某种程度上比经营业绩波动更具风险性,因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成为评价上市公司发展的稳定性及可靠性的“晴雨表”,投资者也将其视为关注的重点。
……….


1.2 研究思路和方法
本文研究思路:首先,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选题意义以及创新点,并确定文章研究所用的具体方法。认真阅读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文献,并对其进行归纳总结,通过文献分析法,综述前人不同的研究成果;然后根据前人研究中存在的局限性,引出本文研究所要验证的假设,并建立实证模型;最后根据实证结果分析得出结论,并提出未来展望。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对国内外研究文献及相关理论进行了归纳总结,从而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另外,本文选取深市主板 A 股上市公司 2009-2013 年数据作为研究对象,首先进行了我国上市公司内控缺陷披露状况分析,发现目前仍然存在的问题,以此作为本文研究的契机;在实证阶段,先运用比较分析法进行描述性统计,,通过将样本对象分为缺陷披露组和未披露组,比较目标值进行初步验证;继而采用相关分析、线性回归分析等分析方法,对研究假设进行深入验证,并提出建议。
……….


第 2 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


2.1 内部控制缺陷研究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缺陷的基本定义是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或运行无法合理保证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自安然事件以来,内部控制已成为诸多学者研究的新领域,从基本理论研究到实证研究,可归纳为以下几大类型:不管是我国学者还是国际上的审计准则对内部控制缺陷的定义都是相近的,也已经普遍被人接受,但是对于具体分类,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得到不同的缺陷类别: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在 2004 发布了第 5 号审计准则,在准则中委员会按照既定的标准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信息进行了分类,其中,最重要的参考标准就是公布的内控信息最终会导致公司财务报表产生重大错报后果的严重程度,并以此划分出三大具体类型:控制缺陷、重要缺陷和重大缺陷,这和我国审计准则中最常见的划分标准是相近的,我国的审计准则中是按照上市公司公布的缺陷信息对自身财务状况的影响程度,将内部控制缺陷划分为一般缺陷、重要缺陷以及重大缺陷,这在我国一直以来得到了广泛认可以及应用,在诸多学者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中都有体现。对内部控制缺陷的分类是国内外学者更好地研究内部控制必要的步骤,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同年也发布了针对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涉及到的控制例外和缺陷两项内容的评价规范,虽然不是具体的量化标准,但是这些规范被视为划分内控缺陷严重程度的的参考;在对缺陷的重要性分类方面,综合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判断等方法,并通过将缺陷按照控制活动、信息系统控制等要素进行重要性分析。
……….


2.2 盈余质量研究文献综述
Ball 和 Brown(1968)在对盈余信息质量研究上打破了原先只围绕理论研究的模式,他们收集了公司的财务报告盈余数据与股票价格等信息,对相关数据进行整合、分析,结果发现在上市公司发布其会计期间内的盈余信息后,市场上的信息使用者会根据自身关注的需要提取出所需要的信息,并在一段时期之内,根据各自的风险偏好、投资能力等因素将这些盈余信息归为“好的”与“坏的”两大类,而这样的市场反映又会反过来直接影响公司是股票价格涨跌,这就体现出盈余信息的有用性。2002年,美国会计学会举办了关于盈余质量的研讨会,会上对一直以来模糊不清的盈余质量的定义进行了统一界定。盈余质量被定义为“在公司一定的经营期间内,在应计制下确认的收益数额与公司实际发生的现金流入的匹配程度”,也就是说,盈余质量的高低与会计收益转化为现金的能力大小息息相关:现金是被视作没有风险的已实现的会计收益,而应计利润则是在未来一段时间才会实现的会计收益,而在收回之前这项收益是存在一定的风险的,因而若是应计利润在会计盈余中占有高比例的话,其自身的风险性必将影响盈余的稳定性和预测力,带来低质量盈余;反之现金等已实现的会计收益在当期会计盈余中占有较高比例的话则会带来高质量盈余。Schrand(2004)认为公司现阶段的运营指标良好、未来运营预测指标良好以及能够真实地反映公司的内在价值这三个方面得到满足时就能判断公司盈余质量较高。
………..


第 3 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14
3.1 概念界定..... 14
3.2 理论基础..... 16
3.2.1 委托代理理论 ..... 16
3.2.2 信号传递理论 ...... 16
3.2.3 有效市场假设理论 .... 18
3.2.4 信息不对称理论 ....... 19
3.3 本章小结..... 20
第 4 章 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现状分析........21
4.1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现状......21
4.2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现状存在的问题....... 21
4.3 本章小结.....23
第5章 实证分析......24
5.1 模型设计..... 24
5.2 实证结果分析与结论......... 28
5.3 本章小结..... 32


第 6 章 对策建议


6.1 制度层面
虽然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已经在逐步健全,但是面对我国特殊的国情,也需特别注意:我国的整体框架系统可以参考美国和日本两个国家的丰富经验,但是绝不能照搬应用,相对西方发达的资本市场,我国还缺乏相应的资本市场环境,因而在体系初建期,更要注重相应的法制建设,为内控指引更好地实施保驾护航。另外,我国在内部控制制度方面,采用《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与《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并行制,但是二者的应用范围上存在着差异,评价指引侧重于内部的全方位控制,包括整体、局部、公司以及会计各个层面,而审计指引则更关注于对内部控制的审计与鉴证,这会带来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在整体层面上失衡,以及以后内部控制的不稳定性,为了克服这样的缺陷,加强法制建设亟待实行;另外,从本文研究发现,制度环境实际上是上市公司能够树立正确的披露观点的有力支撑,越是完善、健全的制度背景下,就越是对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缺陷起到激励作用。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与盈余质量关系研究


……….


结论


本文依托相关的理论基础研究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与盈余质量关系,根据研究需要提出假设,并设计实证模型加以验证。实证结果表明:对于我国主板 A 股发展较为稳定的上市公司来说,能够及时披露内控缺陷并能予以整改可以提高公司的盈余质量,反之,则会降低;同时,对于上市公司来说,信息披露的制度保障既包括外部宏观审计制度完善也包括企业自身的内部审计制度建设,内外部制度越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就越对盈余质量有促进作用。由于诸多因素存在的影响,本文的研究仍然存在一定局限性,这些局限性也正是未来研究可以不断改进的地方:样本数据范围局限。文中涉及到的研究主体是深市主板A股公司中从2009-- 2013年发展较为稳定的公司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只能对条件相符合的公司具有参考价值,并不能应用于所有的上市公司,因而在后期研究文献中,应该对本文的样本进行扩充,才会得出更加可靠的研究成果。本文解释变量选择与计量局限性。文中是以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为解释变量,在进行不同的分析时采用了不同的计量模式,描述性统计分析时,将虚拟变量只是作为一个分组依据,然后根据其他控制变量数值进行解释;在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时,将内部控制缺陷数值进行量化,参考前人的计量模式,将内部控制缺陷按照一般缺陷、重要缺陷和重大缺陷赋予权重得出模型所需数据,前后计量模式口径的变化也是在后续研究中可以加以改进的方面。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426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shijiedaxue/426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e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