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企业社会责任与竞争力的相关性研究
第 1 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就国有公司来举例,针对于内部人员管理与所有者缺位的现象,一直没有很好的处理方法。企业管理人员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实现公司的高速发展,这种做强、做大的高成长思想导致过度投资、投资冲动多次抑制都没有得到显著的成效[2]。按照宏观数据显示,国有公司的固定资产投资很长一段时间维持在相当高的水平,在 2000 年,国有公司投资占中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例已经超过了 50%,并且,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也维持在很高的水平。然而,和大规模投资以及比较高的增长速度比较起来,国有公司的投资效率却十分不理想。所以,怎样抑制中央企业的过度投资活动,提高中央企业的投资效率变成了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迫切需要处理的问题。实践中,为了使中央企业的投资活动更加合理、高效,国资委在 2010 年明确了对中央企业领导者全面开展经济增加值(EVA)评价,这是中央企业优化内部治理机制的一个有效手段。因为,经济增加值是企业的税后营业利润减去总资本成本之后的差额,所以,这项经济指标的核心价值是对全部资本来源都考虑资本的机会成本。经济增加值评价是为了让中央企业管理者重视资本成本,将规模投资转化成价值投资,降低公司过度投资的冲动。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本文分别从“关于实施 EVA 业绩评价体系经济后果的研究现状”、“关于企业过度投资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以及“关于市场竞争程度对 EVA 业绩评价影响的研究现状”三个方面对国外及国内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具体内容如下。Kleiman 的研究指出,,开展 EVA 业绩评价体系后因为在主营业务利润率与现金流方面做到了优化,企业销售业绩被加强了,在开展 EVA 业绩评价体系之后的三年时间内,企业的销售情况比没有开展 EVA 业绩评价体系的企业要好很多[6]。Ehrbar 的研究也指出开展 EVA 业绩评价体系后,企业的市场销售状况比未开展EVA 业绩评价体系的同行要好[7]。Abdeen、Haight 将财富 500 强企业当做样本,对已经开展和还没有开展 EVA 业绩评价体系的企业进行比较,最后调查发现,尽管在大部分基于收益能力的指标平均值方面,已经开展 EVA 业绩评价体系的企业比还没有开展 EVA 业绩评价体系的企业要好,不过,在每股利润以及总利润方面已经开展 EVA 业绩评价体系的企业却比较低[8]。Zaima 在调查用 EVA 业绩评价指标值较高的企业构成的证券组是不是能得到高回报的时候,了解到 EVA 业绩评价指标值与 MV 比率都相对较高的企业在之前的十几年时间里得到的投资回报反而要少一些,同时 EVA 业绩评价指标值与 MV 比率和证券组合的回报之间不具备线性关系,它是 U 型的,此外,研究还了解到 EVA 业绩评价指标值和 MV 的比率能够用来预示风险[9]。Rahman、Lee、Hamilton 利用构建对比组实施研究,发现尽管在调查的几个年度里全部样本企业经过风险调整的回报率都比市场平均水平小很多,然而已经开展了EVA 业绩评价体系的企业绩效比还没有开展 EVA 业绩评价体系的企业好很多,而且从整个趋势而言,已经开展了 EVA 业绩评价体系的企业业绩在走上坡路,还没有开展 EVA 业绩评价体系的企业业绩在走下坡路[10]。James Chong 了解到,就算是在熊市,EVA 业绩评价体系中依旧包含了对提升股东财富有帮助的信息。其他方面,在详细检验针对于 EVA 构建的证券投资组合时,了解到当市场上扬时需要构建 EVA 相对较低的证券组合进行投资,但是当市场下降时就要构建 EVA 相对较高的证券组合进行投资[11]。(2)国外关于企业过度投资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从管理者特征的层面上进行的研究。Tate、Malmendier 通过分析领导者活动与采集外部人员评价这两种手段来评价领导者的自信程度,结果发现,领导者自信心太高会扭曲企业投资,导致投资决定更加偏激,容易引起投资过度[12]。
....
第 2 章 本文涉及的相关概念界定及基础理论分析
2.1 相关概念界定
二零零三年召开的第十届人大一次会议对由中央政府机构和地方性政府部门分别代表我国实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资产管辖模式做出了确认。所以,中国的国有企业的层次划分是以管辖权限为出发点的,具体分为中央企业和地方性企业。中央企业是由中央政府机构管辖和督查的,而地方性企业则是由地方政府部门管辖和督查的。大多数情况下,中央企业具体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类。归类于后者的中央企业有以下三种:铁路客货运、机场、港口、黄金、烟草、电视、广播、文化、出版等行业都属于其管辖范畴。一般情况下,归属于前者的中央企业是后者中央企业的第一种,就是由国务院国资委督查的国有企业。基于对央视上市企业控股现状的分析研究,我们能够明确国务院国资委是央企控股上市企业的幕后管理者。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EVA)的创始者是美国思腾思特磋商公司,此公司在 1982 年提出此理念并注册商标的一个绩效评定准则。1991 年贝内特·思特三世的《一探寻价值》文献第一次明确的阐明了 EVA 的涵义和基本构造,此书的出版象征着 EVA 管辖体系的正式确立。两年之后,科研人士们经过相关探究和摸索之后,对 EVA 的完整涵义进行了阐明:EVA 是企业在特定的会计年度内借助一部分的政策所制造的经营收益扣减资本成本后的差额。初期阶段,EVA 绩效基准是作为某个高质量公司服务的,它涉及到企业产生盈利的全部资金成本,债务成本和股权成本是其两项明细,计算方式为:EVA=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总额×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成本。在此公式中:会计调整后的收益,缴纳一定的税务,剩下的就是企业净收益;债务投资与股权投资的总和就是所有的资本额。
....
2.2 基础理论分析
委托代理理论是以非对称信息博弈论为前提构建的,而且随着不断的实践和摸索,已经逐渐演变为体制经济学契约理论的核心之一。委托代理理论提出,现代化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有两个具体方向。在此环节中,代理人和委托人都可以形象的称之为经济人,都想自己获取利益。委托人的主要目标是股东的财富和权益都能是最高的,而代理人的目标则是自己能够拥有更对的收入和生活的享受,所以,代理人和委托人的目标是截然不同的,两者使用的效用函数也同样是有差异的。因此,在此关系中,若代理人一味的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便会偏离委托人的意愿,导致委托人得不偿失,于是便引发了利益冲突,此现象被形象的称之为代理问题。内容存在歧义也会导致下述代理问题的出现:首先,内容存在歧义促使言行与实际相违背。当委托人选取了代理人时,代理人自然而然便掌控了委托人的部分隐私,而这些内容可能是对委托人对产生负面影响的,此时,代理人考虑到自身利益,便会私下和委托人签订某种协议,从而导致委托人的自身利益受到损害。其次,事后内容存在歧义引发道德问题。当代理人和委托人签订协议后,都是由代理人一手操办,对企业的发展了如指掌,而委托人却无法做到这一点,所以了解的情况或许只是一种假象,因此便导致了事后内容存在歧义的问题。因为代理人的言行不可能随时随地都被监控,所以代理人便可能会自作主张的罢工或不走正常渠道。此时此刻,由于运营活动自身存在的无法估测性和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不能操控的其他因素促使委托人无法断定,正是因为这种弊端,代理人可能会只顾及自身利益,忽视委托人的利益,从而引发道德问题。
...
第 3 章 研究设计......21
3.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21
3.2 过度投资衡量方法的介绍与选择 ...... 22
3.3 市场竞争程度衡量指标的介绍与选择... 23
3.4 EVA 业绩评价与央企过度投资计量模型控制 .... 26
3.4.1 可选择变量定义....... 26
3.4.2 变量的显著性检验结果及控制变量的选择 ...... 26
3.5 模型构建及变量定义....... 28
3.5.1 过度投资计量模型... 28
3.5.2 EVA 业绩评价与央企过度投资的计量模型...... 29
第4 章 市场竞争视角的EVA 评价与央企过度投资关系...31
4.1 过度投资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 ..... 31
4.2 EVA 评价与过度投资关系的实证分析 ....... 35
第5 章 结论与相关建议...40
5.1 研究结论... 40
5.2 相关建议... 41
5.3 研究不足及展望 ..... 42
第 4 章 市场竞争视角的 EVA 评价与央企过度投资关系的实证分析
4.1 过度投资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
新增资本投资量(INVt)最大值为 2.681915,均值为 0.075607,最大值是均值的35 倍多,表明各样本上市公司在投资水平上的差异非常显著;公司的增长机会(Growtht-1)均值为 0.196878,表明从上市公司的总体来看,都有较好的发展前景,然而,样本的最大值为 31.167875,最小值却为-0.977688,标准差为 0.564203,差距尤其显著,说明各样本上市公司在个体上仍然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资产负债率(Levt-1)的平均水平为 0.430922,最大值为 0.956896,说明各样本上市公司整体资产负债率水平普遍都较高,然而,最小值为 0.007080,说明也有个别公司举债比例较低;现金和短期投资占总资产的比重(Casht-1)平均值约为 0.232358,最大值高达0.960323,而最小值却为 0.001023,差异也非常大;公司总资产的自然对数(Sizet-1)标准差为 1.242778,分布不均,说明各样本上市公司资产规模差异较大;股票年度回报率(RETt-1)平均值为 0.027300,最大值高达 0.246238,最小值为-0.658108,说明各样本上市公司间存在一定差异。
.......
结论
本文以中央企业已全面实施 EVA 业绩评价体系为契机,在界定相关概念及分析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以我国 2008—2013 年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为样本,首先根据 Richardson 的残差度量模型估算出企业的过度投资程度,然后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不同市场竞争环境下实施 EVA 业绩评价体系对中央企业过度投资行为的影响。在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过程中,通过对关于“实施 EVA 业绩评价体系的经济后果”、“企业过度投资影响因素”以及“市场竞争程度对 EVA 业绩评价影响”三个方面的文献回顾,本文认为,当下国内外有关调查依然还有下面需要改进的地方或者特点:从对开展 EVA 业绩评价体系经济后果的调查文献来看,国内还未直接调查开展EVA 业绩评价体系的经济后果的研究,就算是间接分析的文献都不是很多,仅仅是将计算得出的 EVA 当成一个变量,分析和别的变量之间的联系,而不是分析开展 EVA业绩评价体系对企业经济后果出现的影响。从国外文献回顾上能够知道,学者们对开展 EVA 业绩评价体系出现的经济后果持有不一样的看法,依旧没有统一的结论。因此,国内有必要针对实施 EVA 业绩评价体系带来的经济后果进行实证研究,以考察实施 EVA 在我国经济环境下产生的效率和效果。从对公司过度投资影响因素的调查文献来看,尽管国内从各个方面实施了对过度投资的分析,然而却很少看到文献去分析开展 EVA 业绩评价体系在企业过度投资中的角色这一非常具有研究价值的命题。因此,实证研究 EVA 业绩评价体系对企业过度投资的影响很有必要。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434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shijiedaxue/43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