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社会组织结构体系下的党建科学化、规范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6-08-01 07:46
论文摘要 我国社会组织结构体系下的党建工作研究要由抽象化向具体化转变,要以社会客观的生产方式为前提,探讨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道路,并从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对社会组织与党组织之间的建设衔接和整合进行探索,注重社会组织结构体系下的党员功能发挥、党建模式创建以及党建管理机制等内容,并遵循社会组织的自身发展内生性规律,通过社会组织结构中党建的科学化、规范化建设,化解社会各级矛盾,实现平等与和谐。
论文关键词 社会组织结构 体系 党建 科学化 规范化
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社会组织结构发展和党组织的发展都在客观的生产方式下进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环境的产物,在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社会政治形态下,要正确处理好社会组织与党建之间的关系,从理论和实践不同层面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进行研究,要针对社会组织结构体系中的党建工作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社会组织结构体系下的党建科学化、规范化对策。
一、社会组织概念界定及其与党组织之间的关系
社会组织的概念存在于社会管理学和行为组织学的研究范畴,它的概念可以从广义和狭义的不同层面加以理解和认知,从广义来看,社会组织是在客观历史阶段和社会生产方式中的客观存在的组织形式,涵盖了不同领域的组织,如:政府、企业、政党、协会、基金会、宗教组织等,它是对社会整体的宏观描述。狭义的社会组织是以特定目标作为凝结点而形成的活动群体,是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生成的内生性社会性组织,,它受到历史文化传统、生产方式的影响,而表现为不同的组织形式差异。
社会组织与党组织之间的关系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理论:
(一)依存互补的关系
在现代政治体系之中,社会组织与政党组织是基本的行为实践主体和工具,它们是社会的主要构成要素,它们在各自的宗旨目标之下,存在相互依存、互补的关系,彼此不可能相互替代,从政党流通理论而言,政党组织要与社会民间组织组建一个信任和伙伴的关系,形成社会公共利益之下的民主、自治的组织形式,在社会管理中充分发挥作用。
(二)挑战关系
形式多样的社会组织打破了政党组织的单一政治控制模式,政党思想和决策受到一定程度的挑战,对于政党的权威产生了一定的分化和弱化的作用,社会组织的本质尽管是社会性的,然而,如果政党不能充分、有效地发挥其作用,则社会组织的演化逻辑却也呈现出“政治化”的倾向。
二、社会组织结构体系下党建工作的成就及问题剖析
(一)社会组织结构体系下党建工作的成就
1.党建实践探索工作较为丰富多样。在我国的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党建实践探索工作做出了较大的努力,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实施了有效的探索,也在全国不同区域开展工作模式和组织制度方面的探索,具体来说,从制度层面,党建实践探索出了党建考评制、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公推直选”制等;从管理层面,党建实践探索出了民主管理、“双轨”式三级管理方式;从组织层面,党建实践探索了党建指导党建网络的组织架构;从工作模式层面,党建实践探索出了“协会+党委”组建模式、前置党建模式、“集中组建”模式等;从活动层面,党建实践开展了“三争”活动、五好党组织评比活动、评比星级党组织、争先创优活动等。
2.准确定位了社会组织体系下党组织的功能。我国对于社会组织体系下的党建工作有了明晰而准确的定位,将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确定为推动社会发展、在凝结人心的前提下,为人民群众服务,实现文明和谐社会的功能。它是党建工作的宗旨和方向,是指导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指南针。
3.创造了党建工作的不同模式。在社会组织体系之下的党建工作在实践中做出了许多努力,创建了许多党建工作模式,如:联合式、“双报双推”模式等,它们扭转了传统的“一单位一支部”的运作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社会组织社会性的特征。
(二)社会组织结构体系下党建工作的问题
1.党建实践探索对于规律性把握不足。在现代化进程下的党建实践探索是以党建任务的实现而进行的,是在强大的行政化压力之下推动的外生性的探索,在这些实践活动探索的背后隐藏着非科学化的问题,并且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任务型的党建活动缺乏从社会组织发展阶段的利益和关系出发,没有遵循“利益共存区”的科学化原则。(2)一些党建工作在缺乏科学理论指导之下,就将经验性的实践探索推广至不同地域,并且还将其进行规定化、制度化,这就使一些党建工作存在经验主义的危险,降低社会对党组织的认可度。(3)存在粗放型管理的缺陷。在党建的建设工作中,存在集约化不足、边际效益意识薄弱的问题,在实践推行过程中注重和过度追求“规模效应”,实际产出值欠缺科学化设计。(4)对于党建现实性问题的理论研究不足,缺乏从规律的层面,对党组织建设工作进行科学的思考和建构,出现党员没有积极性、党组织与社会组织关系异常等问题。
2.存在社会组织党建功能偏离科学化的问题。在一些地方性的党建工作中,存在社会组织党建功能的认识偏差,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和活动规律,不同程度地将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资本化,将党组织视为资本的附庸,形成不均衡的阶级和利益分布,而忽略了大多数具体党员的根本利益。同时,在社会组织的党组织建设中,还存在将党建工作庸俗化为事务主义的意识,它也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政党先进性的本质意义,没有将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上升到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高度上来实践。
3.存在传统模式科学化不足的问题。在党建模式之下,还存在科学化不足的问题,一些党支部的联合性机构性质较为松散,独立党支部的工作也缺乏一定的活力,开展工作的阻碍较大,存在党建工作凝聚力较低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科学化不足所导致的,是当前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软肋”。
三、社会组织结构体系下党建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建设
(一)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要以科学有效为前提
在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具体操作之中,不能以简单的、可视化的有形建设为标准,如:一是否建立党组织、发展党员数量的多少、会议召开、书记培训额度等,二是要以党建工作中解决的矛盾为重点,以党组织维护党员的合法利益为着眼点,进行科学化的有效覆盖,切实从科学有效性入手,进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
(二)注重党建科学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要注重将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根本指导,引领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走出经验主义、主观主义的误区,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以实现党建工作的社会价值目标进行实践,杜绝无价值意义的花哨做法,并且还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社会组织体系中的党建量变问题进行有效的、科学化的处置,防止其由量变转化为质变,防止非对抗性的矛盾转化为对抗性的矛盾。
要将社会组织党建科学化的五项本质要求列入党建实践活动的纲领性文件,用科学化的理论指导社会组织党建工作,避免抽象化理论的错误指导形式,用真正的科学理论为党建工作“导航”,要充分把握社会组织党建活动的问题原因及其内在规律,从而实现科学化的指导。
(三)实现社会组织党建模式的行政层级向社会扁平化的转变
在社会组织党建科学化、规范化创建的过程中,要依循社会组织党建的“四大规律”,要注重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不同部门的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根据各自的特点和规律,进行以社会组织平行交往为模式的党建建设,不再强调行政式的层级领导模式,向社会性的扁平化、平行化的党建模式转变。
还要努力消除传统的官僚式的党建管理模式,要形成政退党进的管理模式,弱化传统的“一单位一支部”的行政化党建管理模式,要催生出以社会组织和党员内在的需求,以这种内在的需求作为社会化、科学化党建的驱动力,为党建工作提供有利的平台和条件,从而使社会组织体系下的党建工作衔接更为紧密、更为有序,社会组织化的程度更高,实现科学化的、自治性的党建管理创新模式。
(四)社会组织党建由外生任务型向内生自觉型转变
首先要明晰社会组织党建的驱动力不是外在的,而应当是内在的社会组织与党员之间的内在需求,要将外在的、自上而下的行政压力转化为内在需求推动力的科学研究,需要遵循科学均衡规律,将自上而下的压力转化为自下而上的推力,由外生的党建任务型建设转变为内生自觉型的党建建设,由“要我建”转变为“我要建”,形成社会组织与党组织的协同、和谐的建设局面。
还要摒弃外生型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管”、“抓”的思维状态,要依循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内生规律,用社会化的动员方式,以党员认同的不同性质社会组织为基础,逐步推进社会组织党建建设,并在社会组织党建投入和产出的边界效益规律引领之下,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组织党建的资源效用,推进科学化、可持续化的发展。
(五)实现博弈均衡的社会组织党建制度创建
在社会组织党建制度的创建过程中,我们要严格限定顶层设计的边界,不要随意扩大顶层设计的范围,仅将其限定在社会组织党的领导层面,而在具体的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中,交由社会组织党建第一推动力——社会组织和党员内在的需求,进行探索和实践。
为了建立科学、良好而有序的社会组织党建机制,绝不能依靠单向度的顶层设计,而要遵循社会组织党建的“四大规律”,使各个利益主体获得博弈平衡,在制度的科学机制下实现社会组织党建规制的“跃进”和突破。同时,要注重草根社会组织的内在需求,要将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深入其中,与草根社会组织的疑难、利益诉求相衔接,使其与合法的权益相结合,并以资本为核心,进行合法权益之下的“劳资”利益博弈,化解由于过度贫富差距而产生的社会矛盾。
(六)注重社会组织党建的科学化评价
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要走科学化、规范化的发展道路,还要用科学化的指标进行党建评价,要确立符合六大标准的科学化党建评价指标,即:规律性指标、民主性指标、制度性指标、自觉性指标、明确性指标、系统规范性指标,从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化构建社会组织党建指标体系。
总之,社会组织体系之下的党建工作要以科学化、规范化为前提和要求,依循社会组织发展和政党的建设规律,由外在党建规划向内在需求性的党建转变,用科学化的指导思想和制度作为保障,全方位地实施社会组织党建评价,促进社会民主和谐。
本文编号:801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shijiedaxue/8018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