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期刊论文 >

简述中西文化的差异_中西文化的差异 用英文_中西文化的差异

发布时间:2016-08-23 12:06

  本文关键词:中西文化的差异,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西文化的差异

方文化和东方文化的差异和互补,有点像白天的太阳和晚上的月亮,,相互辉映,一动一静,缺一不可:一个外露,一个内敛,一个火热四溢,一个暗冷淡定

周大伟

在近年的各类媒体上,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国学大师”们在极力赞美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还会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是坚决反对“西化”的。不过,到底他们反对什么样的“西化”?是不是美国的东西、欧洲的东西统统属于他们不喜欢的“西化”?这些东西是不是就是不如我们中国自己的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究竟优越性是什么?是不是仅仅优越在那几句圣人格言、几首唐诗宋词,或几幅书法绘画上?其他人听明白没有我不知道,反正我是常常听得一头雾水。

其实,早在上个世纪40年代,中国学者就已用“现代化”这个概念代替了“西化”的概念。哲学家冯友兰就说:“西洋文化之所以优越,并不是因为它是西洋的,而是因为它是近代的或现代的。我们近百年之所以到处吃亏,并不是因为我们的文化是中国的,而是因为我们的文化是中古的。”(见冯友兰《新事论》)我们说,“近代的”和“现代的”之所以先进,是因为它积累的先进科技文化知识多,进化的起点高,更符合人类追求自由和幸福的本质要求。

千百年来,由于国人长期不知或忽视了地球上其他各国人的存在,自视为天下的中心,中国的儒教文化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烂熟到极点的、与西方文明大异其趣的静态美学文化。在古代中国,除了家传的天文、算学外,社会上重文章诗书而轻科学技术和工商管理,“巫医乐师百工之流,君子不齿”。在儒家的传统观念影响下,知识分子的主要精力被吸引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目标和自我道德修养上来了。直至近代,冥顽不化的封建士大夫们,还斥西方先进技术为“奇技淫巧”,对其不屑一顾。四大发明中的火药在中国只能作为节日的渲染,指南针则成了风水先生的法宝。

几千年来儒家因循守旧,崇尚“义理”,轻视“方技”的价值观,严重阻碍着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这种文化的结果,只能使极少数才子佳人或皇亲国戚享受高高在上与世无争、飘逸闲适的生活,而社会大多数民众则与此无涉。底层民众如果想享受这种高贵的生活,只有饱读诗书,想方设法挤入“书香门第”的殿堂,这样才能光宗耀祖、恩泽后生。

100多年前,中国人开始学习西方时,开始将公路分成左右侧,把学校分成小学、中学和大学,把医院分成内科、外科、牙科五官科,在给轮胎上包上橡胶的同时,还去除了中国女人小脚上的裹布,当时人们都觉得是惊世骇俗的创新。

发端于欧美的近现代文明,是一种具有巨大创造力和扩张性的动态文明。从西方工业革命在欧洲发生以来,西方的崛起成为整个世界最引人注目的事件。从那时起,西方文明几乎所向披靡,从胜利走向胜利。近百年来,试图与西方文明对抗的其他文明,无一不以失败而告终。结果,要么关闭国门,将西方文明拒于千里之外;要么歇斯底里不择手段与西方强手拼个鱼死网破;再有,就是打开国门,接受西方文明的规则,步入全球化的经济和科技进步浪潮中。

回顾中国一个多世纪以来的文化变迁,西风东渐之势不可逆转。我们一方面看到了商业化和全球化对本土文化带来的破坏力,但同时更需要看重旧文化被破坏后所产生的巨大创造力。包括这些国学大师们在内的大多数国人,其实现在每天24小时里都在享受着近现代文明给人类带来的惠顾。

显然,中国传统的静态文化生态,在今天世界范围内市场经济的扩张性和信息的巨大流动性面前,不具备太多的生存能力。如果我们恪守中国传统的静态文化生态,肯定会造就出东坡肘子、水煮鱼、四喜丸子、佛跳墙这类美味佳肴,但不会造就出电灯、电话、飞机、电脑、互联网这类高科技产品;肯定会造就出李白、苏东坡、唐伯虎、王羲之、徐志摩这样的才子佳


编辑提醒:请注意查看“中西文化的差异”一文是否有分页内容。


  本文关键词:中西文化的差异,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010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xingzhengshiwu/1010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3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