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网络道德建设_再教育 网络道德建设_浅谈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
本文关键词:网络道德建设,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信息化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并逐步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同时对传统理念和运作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网络是高科技的产物,是现代文明的结晶,作为信息化传递的主要载体,其重要性日益显现出来。目前,青少年是上网的最大群体,是上网的主力军。网络在一定程度上正影响着青少年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也左右着他们日常行为准则,网上许多内容不健康、不文明,已经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危害,影响了学生的学业,致使其道德意识、法律意识逐渐淡化。当前加强我国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已刻不容缓。笔者从德育工作应遵循的基本规律出发,对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中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探讨。
一、从道德素质形成和发展变化的规律看网络道德建设
规律之一:人的道德素质受客观外界条件的制约和影响。马克思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社会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这就是说,人的思想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无论对错与否,根源在于社会。网络道德作为人的思想的一种反映,它的形成根源也在于社会。因此,要想塑造人的网络道德,必须全面理解客观外界对人的深刻影响,分析客观原因和社会背景,并有意识地利用其中的积极因素对受教育者进行熏陶、感染和教育。
为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网德建设:1.认清网络德育建设是项艰巨的、长期的、系统的社会工程,这不仅要靠党和政府,还要靠社会力量共同努力来完成。对于社会而言,应该从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加强对信息网络建设和传播信息的管理和领导,必须指定专门负责的部门来管理并应提出明确的措施。2.加强对网站的管理,要让网民明法律晓事理;同时加强网络技术方面的建设,引进先进的网络技术手段,对反动的、黄色的、封建的、不健康的低级趣味的东西,能迅速鉴别并加以查封和堵截,在技术上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3.要引导并教会青少年充分利用网络工具,学会自我防范。发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一方面改革教育体制,另一方面在社会上形成积极向上的氛围,为青少年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规律之二:人的道德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是由主观因素支配和选择的结果。虽然人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形成是主观的,是在客观外界条件的决定和影响下,由主观因素支配和选择的结果。我们在进行网络道德建设时应正确分析受教育者的主观状况,采取多种激励措施,因势利导,因材施教,特别是促使受教育者提高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批评的能力,达到长善救失的目的。因此,要求我们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强网络道德建设:
1.面对日益凸显的青少年心理问题,要长期进行心理教育和心理素质的强化训练。结合网络,把现实的德育方式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之中,把解决青年的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结合起来,改善学生个性心理品质,增强其适应能力,使其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坦然面对和正确处理在学习、成长、择业、人际交往等方面所遇到的问题,走出“网络性心理障碍的怪圈”,找回生活中真正的自我。
2.强化青少年网上道德责任感教育。青少年虽然是社会中最有潜力、最有作为的群体,但由于好奇心,,追求技术的驱使而对黑客盲目模仿,加上社会阴暗面在网络中的反馈,使他们道德责任感逐步淡化。因此,德育工作应从理论到实践上对青年道德责任感进行培训,推行网上行为准则,规范网上行为,使他们能够树立正确的上网观念,文明上网,自觉抵制网络的不良影响。如制定规章制度、制定网上协议等方式进行规范,使青年上网做到不偷号、不乱闯禁区、不破坏他人系统,不发表反动、低级下流的言论,不传播有害信息等,并让他们时刻记清,遵守网络规范是这一时代赋予青年的道德责任。
3.树立优秀网络青年学习典型,适时对青年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熏陶,使之“见贤思齐”、“改过迁善”,主动进行道德修养,主动净化自己灵魂,进一步促进青年形成优秀品质。
4.要利用网络媒介,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伦理道德教育。要求我们在加大网络伦理道德建设的同时,要利用课堂、新闻媒体以及网络本身等多种手段和渠道,针对网络使用中所暴露出来的新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正面教育,逐步把社会主义“三观”纳入其中,以使大家自觉地按照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的要求来处理网上的各种行为和利益关系,不断提高青少年在道德上的自律能力,给青少年创造一道思想上的“防火墙”,做到防患于未然,以保证青少年的健康发展。
规律之三:人的道德素质形成于实践,发展完善于实践。实践是人们有目的地、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感性物质活动。它是人们沟通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桥梁。只有在实践中人的道德素质才能形成、发展和完善起来,因此,网络德育建设必须注重实践,积极引导青少年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认识事物、分析问题、纠正错误、培养品德。为此,要从以下几方面加强网络道德建设:
1.加快青少年网络体系建设的步伐。当前对青少年进行教育和引导的网站数量不多,其中共青团系统的网站占了大多数(约有1000家),对青少年的覆盖明显不足,应该让更多青少年投身于创建自己网站的实践中去。
2.要把网络教育、电视教育放在以德治国的大背景下考虑,应有专门的少年电视节目,应该把青少年参观博物馆、科技馆等科普活动纳入教育体系必修的课程,进入课堂;科普工作者要投入到网络宣传教育体系中去,不仅要教育青少年如何用网络,还要在实践中告诉他们用什么,及时纠正错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他人。
二、从道德施教的规律看网络道德建设
规律之一:道德教育是施教与受教双方活动的过程,是促使受教育者知、情、意、行、信五要素协调发展的过程。我们在进行网络道德建设时要体现教育的民主和平等精神,尊重青少年的人格,多进行施教与受教的双边活动,多注意网络道德素质的多端性和同步性,先让其“知其然”,然后再“知其所以然”;同时多种方法并用,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理论灌输与实践锻炼相结合。为此,要从以下三方面加强网络道德建设:
1.德育网络工作要从培养教育者本身入手,一方面培养跨专业学科的思想业务素质过硬的教育者,让他们多去实践,结合网络,发挥自身一职多能的优势去为青年办实事、树典型。另一方面,必须加快现有德育工作者态度和观念的转变:变单向教授为双向互动传授,利用网络,师生共同学习,并引导学生辨别良莠信息,抵制负面影响;变单向授课为相互合作,教育者不仅与同行合作,还要同学生合作,共同开发教学软件,既促进了学生发展批判思维和创造能力,又将德育知识层层渗透,培养有为青年;边学习边研究,教育者要不断地培训自己,切实承担起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
2.在网络建设中一方面要加快青少年信息素质的培养速度。青少年的信息素质大致包括:知道何时需要信息的能力,确定解决特定问题需要什么样的信息的能力,准确找到所需信息并能正确分析科学组织信息的能力,恪守信息道德规范的能力等素质。另一方面,面对部分发达国家企图通过科技媒体异化我国青年思想的挑战,我们应适应网络社会传播方式的变化,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以声、文、图像表达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增强教学感染力和吸引力,提高教学效果,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
3.加强有意义的网上思想交流,开展网上咨询热线,利用媒体优势,及时了解青年思想并予以解决。
规律之二:德育是社会综合教育影响与促进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过程。人的德育素质是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经过教育者努力,特别是受教育者主动配合下形成的。这也就要求网络道德建设中应采取科学的态度,教给受教育者进行自我教育的方法,培养自我教育的能力。为此,要从以下两方面加强网络道德建设:
1.要规范网络经营,让网络经营者加强自律。网吧等网络经营场所是直接面对网络消费者的最重要环节,因此,要从法律规范、技术排查、内容审查、文明经营等方面要求网络经营场所遵循应有的网络规范,为广大网民提供健康文明的上网场所和网络环境,使其成为人们学习、娱乐、交流、休闲的文明场所。
2.要逐步形成强大的文明上网舆论氛围,积极引导和教育广大网民文明上网,自觉抵制各种不文明的行为和不健康的东西。要动员一切社会力量,包括家庭的力量,加强教育,加强管理,使广大网民,尤其是刚刚走入社会的青少年,成为健康合格的社会主义网民。
三、从德育的接受规律看网络道德建设
规律之一:受教育者的心理机制和心理状态是影响道德教育接受效果的关键。受教育者的心理机制既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个性倾向性,还包括意志、能力、气质、性格、情感等个性心理特征,也包括感觉、知觉、记忆等思维形式特征。心理状态可分为常态和受到某些干扰后而形成特殊状态,如定势心理、逆反心理等。心理机制和心理状态统称为心理因素。一般来说,受教育者的需要和感兴趣是接受教育的前提和契机,而对教育内容的理解程度、笃信程度和履行程度则是衡量接受效果的关键。但是,由于受教育者心理机制发展的不平衡,特别是由于生活阅历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心理状态,致使思想教育的接受效果出现明显的差异。我们进行网络道德建设只有认真研究和遵循接受规律,采取有效的方法,才能受到好的效果。因此,要从以下方面加强网络道德建设:
1.要利用网络手段,改革“两课”主渠道的德育方法。一方面将传统的灌输方式转变为参与式德育。网络教育可以使学生从灌输式学习转变为参与式学习。在德育过程中,教师少讲,多提问,让青年人参与进来,让他们自己找出应遵循的网络道德规范,不失时机地自然而然地把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道德嵌入他们的脑海中。另一方面改进教育内容和方式,利用网络现代教学手段很容易把复杂的理论体系简洁地展现出来,从而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还应把传统教学与实践结合起来,用网络把当前教学内容与实践相结合,把青少年带入网络图书馆、博物馆等神圣殿堂,阅读有益书刊,刺激青年道德智力的发展,提高其自我约束能力。
2.对青少年进行分年龄管理,18岁以下以学校学习为主,不让其参与社会网络活动,有利于他们在学校里打下扎实的网络技能功底并形成良好的网德。
规律之二:德育是制约接受效果的核心问题。我国目前的德育存在较多缺点,如:理论过深、内容过多、道理过简、材料过旧等。因此,要从下述几方面进行网络德育建设:一方面加大学校科研院所的网络建设资金投入,社会总动员,集资搞好网络基础建设,以利于今后的媒体教学。另一方面加强影视宣传,把典型事例拍成影视片,多渠道宣传,以收到实效。
总之,网络道德建设是一项渐进工程,是关系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大事,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我们只有通过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理论的不断摸索,才能做好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工作,才能使我国的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上海交通大学 张建军
大连理工大学 刘连峰
本文关键词:网络道德建设,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035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xingzhengshiwu/103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