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思想
本文关键词:陶行知教育思想,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您的位置:就业指导 >> 毕业论文 >> 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思想
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思想
2012-10-22 08:33:43 作者:佚名 阅读次 字体: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理论的核心。他的这一理论是受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也因为推行平民教育未取得成果而产生的。他反对传统教育脱离生活,要建立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他给“生活教育”下的定义是这样的:“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生活决定教育”,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教育是生活所必须的教育”。
陶行知说:“社会即学校,就是要打破鸟笼式的小学校,建立森林式的大学校,把鸟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自由地翱翔,拆除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高墙,把学校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中去,好的先生不是教书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
陶行知(1891-1946年)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人民教育家,同时又是坚定的民主战士和大众诗人。他毕生致力于人民教育事业和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活动,不仅在当时国统区、老解放区有很大影响,而且也影响到国外。毛泽东赞扬他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周恩来评价他是 "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宋庆龄也赞颂他是"万世师表"。
关于 "生活教育"的思想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体系,最初是以乡村教育的形式出现的,后来陶行知将其作为一种与传统教育、旧教育、富人教育相对立的新教育和穷人的教育。
1、"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什么是 "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
可见,"生活即教育"的基本含义:第一,"生活即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第二,"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
2、"社会即学校"
"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命题。陶行知认为自有人类以来,社会就是学校,如果从大众的立场上看社会是大众唯一的学校,生活是大众唯一的教育。统治阶级、士大夫为何不承认此,是因为他们有特殊的学校给他们的子弟受特殊的教育。陶行知反对这种特殊的不平等的教育,提出"社会即学校",以此来推动大众的普及教育 。
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在于要求扩大教育的对象、学习的内容,让更多的人受教育。他指出:"我们主张 '社会即学校',是因为在 '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校里的东西太少,不如反过来主张 '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的增加,学生、先生可以多起来。"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的主张和"生活即教育"一样,也在于反对传统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相脱节、相隔离。他认为"学校即社会,就好象把一只活泼的小鸟从天空里捉来关在笼里一样。它要以一个小的学校去把社会所有的一切东西都吸收进来,所以容易弄假"。而且这种教育在"学校与社会中间造成了一道高墙",把学校与社会生活隔开了。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是"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使他任意翱翔",是要拆除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高墙,"把学校里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里去"。
3、"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
"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他用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方法,"事怎样做便傅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值得指出的是:"教学做合一"的"做"与杜威"从做中学"的"做"是有区别的。首先,陶行知所说的"做"是指"劳力上劳心",反对劳力与劳心脱节。其次这个"做"亦是"行是知之始"的"行"。陶行知指出:"教学做合一既以做为中心,便自然而然地把阳明东原的见解颠倒过来,成为'行是知之始','重知必先重行'》,他认为"有行的勇气才有知的收获"。
可见陶行知的"做"是建立在"行"的基础上,是以"行"求知,强调"行"是获得知识的源泉。这些见解在认识论上具有唯物主义因素,因而"教学做合一"和主观唯心主义的"从保重中学"就有了区别。但是陶行知所说的 "行"与我们现在所讲的实践还不同,他所说的"行"还只是个人狭隘的琐碎的活动。
陶行知特别重视生活教育的作用,他把生活教育当作改造中国教育、社会的唯一出路。在陶行知看来,有了生活教育就能打破"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传统旧教育;有了生活教育,就能"随手抓来都是学问,都是本领",接受了生活教育就能"增加自己的知识,增加自己的力量,增加自己的信仰"。陶行知不把生活教育当作衡量教育、学校、书本甚至一切的标准。他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
生活教育理论在反传统的旧教育上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揭露并批评了旧教育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山了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在当时的历史下,对普及识字教育、扫除文盲,在很多方面是适应的。如陶行知提出"教学做合一",要求 "教"与"学"同"做"结合起来,同实际的生活活动结合起来,这对教师就有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尊重学生,注意教学之外的生活,指导学生在实际的活动中学好本领,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对当时的教学方法的改革有积极作用,对我们现在的教学方式也有启发之处。
陶行知论生活教育:
因为重教太过,所以不知不觉的就将教和学分离了。依我看来,教学要合一,有三个理由: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第二,教的法子必须根于学的法子。第三,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买些知识来,就可以终生卖不尽的。
《教学合一》《陶行知全集》第1卷 第21 页
教学做合一这个理论包括三方面:一是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二是对事说是做,对己说是学,对人说是教;三是教育不是教人,不是教人学,乃是教人学做事。无论那方面,“做”成了学的中心,即成了教的中心。要想教的好,学得好,就须做得好。要想做得好,就须“在劳力上劳心。”以收手脑相长之效。
《晓庄三岁敬告同志书》《陶行知全集》第2卷第 557页
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
《教学合一》《陶行知全集》第1卷 第126页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就是教育法。它的涵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在这个定义下,先生与学生失去了通常的严格的区别,在做上相教相学倒成了人生普遍的现象。
《教学做合一下之教科书》《陶行知全集》第2卷 第650页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是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而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
《教学做合一下之教科书》《陶行知全集》第2卷 第650页
中国教育的一个普通的误解是以为:用嘴讲便是教,用耳听便是学,用手干便是做。这样不但是误解了做,也误解了学与教了。我们主张教学做是一件事的三方面:对事说是做;对自己之进步说是学,对别人的影响说是教。
《答朱端琰之问》《陶行知全集》第2卷 第19页
我们可以说:不做无学;不做无教;不能引导人做之教育,是假教育;不能引导人做之学校,是假学校;不能引导人做之书本,是假书本。在假教育、假学校、假书本里自骗骗人的人,是假人 ——先生是假先生,学生是假学生。
《教学做合一下之教科书》《陶行知全集》第2卷 第652页
人不同,则教的东西、教的方法、教的分量、教的次序都跟着不同了。我们要晓得受教的人在生长历程中之能力需要,然后才晓得要教他什么和怎样教他;晓得了要教他什么和怎样教他,然后才晓得如何去训练那教他的先生。
《中国师范教育建设论》《陶行知全集》第1卷 第91页
“做”是在劳力上劳心。因此,“做”含有下列三种特征:(一)行动:(二)思想;(三)新价值之产生。
《教学做合一下之教科书》《陶行知全集》第2卷 第652页
做是发明,是创造,是实验,是建设,是生产,是破坏,是奋斗,是探寻出路。
《教学做合一下之教科书》《陶行知全集》第2卷 第651页
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谈生活教育》《陶行知全集》第4卷 第428页
依照生活教育的五大目标说来:康健的生活即是康健的教育;劳动的生活即是劳动的教育;科学的生活即是科学的教育;艺术的生活即是艺术的教育;改造社会的生活即是改造社会的教育。生活教育是运用生活的力量来改造生活,它要运用有目的有计划的生活来改造无目的无计划的生活。
《晓庄三岁敬告同志书》《陶行知全集》第2卷 第559页
生活教育的目标,分析开来,在乡村小学里,应当包含五种:一、康健的体魄;二、农人的身手;三、科学的头脑;四、艺术的兴趣;五、改造社会的精神。我主张以国术(即武术)培养康健的体魄,以园艺来培养农人的身手,,以生物学来培养科学的头脑,以戏剧来培养艺术的兴趣,以团体自治来培养改造社会的精神。
《这一年》《陶行知全集》第2卷 第444页
“生活即教育”,教育极其广阔自由,如同一个鸟放在林子里面。
“教育即生活”,将教育和生活关在学校大门里,如同一个鸟关在笼子里的。
“生活即教育”,是叫教育从书本的到人生的,从狭隘的到广阔的,从字面的到手脑相长的,从耳目的到身心全顾的。
“教育即生活”,是拿教育做生活,好教育固然是好生活,八股的教育也就造成八股的生活。
《生活即教育——答操震球问》《陶行知全集》第2卷 第504~505页
生活教育者承认“生活即教育”。好生活就是好教育,坏生活就是坏教育;前进的生活就是前进的教育,倒退的生活就是倒退的教育。
《教育的新生》《陶行知全集》第3卷 第593~594页
生活教育教人发明生活工具,制造生活工具,运用生活工具。空谈生活教育是没有用的。真正的生活教育必以生活工具为出发点。没有工具则精神不能发挥,生活无由表现。观察一个国家或一个学校的教育是否合乎实际生活,只须看他有无生活工具;倘使有了,再进一步看他是否充分运用所有的生活工具。
《生活工具主义之教育》《陶行知全集》第1卷 第116页
生活教育的要求是:整个的生活要有整个的教育。每个活动都要有目标,有计划,有方法,有工具,有指导,有考核。智识与品行分不开,思想与行为分不开,课内与课外分不开,做人做事与读书分不开,即教育与训育分不开。
《晓庄三岁敬告同志书》《陶行知全集》第2卷 第560页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
《教学做合一之教科书》《陶行知全集》第2卷 第650页
生活教育的生命力特别强,它今天不是完成的东西,明天也不是完成的东西,它会永远随着历史和生活的发展而发展。仿我者死,创我者生!
《仿我者死创我者生》《陶行知全集》第11卷 第717页
我们主张“社会即学校”,是因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校里面的东西太少,不如反过来主张“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学生、先生也可以更多起来。坏的社会,我们也要认识,也要有所准备,才能生出抵抗力,否则一入社会,便现出手慌足乱的情状来。
《社会即学校》《陶行知全集》第2卷 第560页
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在社会的伟大学校里,人人可以做我们的先生,人人可以做我们的同学,人人可以做我们的学生。随手抓来都是活书,都是学问,都是本领。
《普及现代生活教育之路》《陶行知全集》第3卷 第247页
不运用社会的力量,便是无能的教育;不了解社会的需要。便是盲目的教育.倘使我们认定社会就是一个伟大无比的学校,就会自然而然的去运用社会的力量,以应济社会的需求。
《教育的新生》《陶行知全集》第3卷 第594页
学校必须给学生一种生活力,使他们可以单独或共同去征服自然,改造社会。
《中国师范教育建设论》《陶行知全集》第1卷 第94页
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事事在劳力上劳心,便可得事物之真理。人人在劳力上劳心,便可无废人,便可无阶级。
《在劳力上劳心》《陶行知全集》第1卷 第129页
单纯的劳力,只是蛮干,不能算做;单纯的劳心,只是空想,也不能算做;真正的做只是在劳力上劳心。
《答朱端琰之问》《陶行知全集》第2卷 第19页
我以为世界上最有贡献的人只有一种,就是头脑能指挥手指行动的人。
《手脑相长》《陶行知全集》第3卷 第519页
劳力而不劳心,则一切动作都是囿于故常,不能开创新的途径。劳心而不劳力,则一切思想难免玄之又玄,不能印证于经验。劳力与劳心分家,则一切进步发明都是不可能了。所以单单劳力,单单劳心,都不能算是真正之做。真正之做须是在劳力上劳心。在劳力上劳心是真的一元论。
《在劳力上劳心》《陶行知全集》第1卷 第128~129页
“做”是在“劳力上劳心”的“做”,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
《火的故事》《陶行知全集》第4卷 第531页
手脑联盟,则污秽的垃圾可以用来点灯烧饭,窒人的氮气可以用做养人的肥田粉,煤黑油里可以取出几千种的颜料,一粒种子可以长成几百粒谷,无饭大家饿的穷国可以变成有饭大家吃的富社会。
《教学做合一下之教科书》《陶行知全集》第2卷 第662页
阳明先生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我以为不对,应该是“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行是知之始》《陶行知全集》第2卷 第3页
今日之学校是行以求知的地方,有行动的勇气,才有真知之收获,才有创造之可能。
《古庙敲钟录》《陶行知全集》第3卷 第44页
上一条:做高三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 下一条:论我国古代女子的社会地位
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思想 相关阅读:
本文关键词:陶行知教育思想,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7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xingzhengshiwu/43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