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雕塑论文_潘天寿绘画艺术的革新意识浅析
本文关键词:美术书法雕塑与摄影论文,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当前位置: > 收费论文 > 文学、历史论文 > 美术书法雕塑与摄影论文 > 浏览论文
潘天寿绘画艺术的革新意识浅析
本站编辑:中华论文联盟 日期: 2013-01-08 11:50 点击数:
潘天寿1897年生于浙江。他自幼喜好书画,曾师从李叔同、经亨颐、等名师,后任教于海美专,结识吴昌硕。他的画风和艺术思想对民族绘画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导向作用。是继吴昌硕、黄宾虹、齐白石之后高扬传统艺术精神,并将国画艺术推向崭新高峰的艺术大师,被美术界称之为百代宗师。
在潘天寿的艺术启蒙时期,他按自己的性格特点选择粗放大写意的画法,如《秃头僧》、《济公与象图》等都是当时的优秀之作。大写意水墨线条流畅奔放,厚重遒劲、造型洒脱不羁,后来吴昌硕老人初次见到他的作品便很惊讶,,称之为:天惊地怪见落笔,这是对潘天寿艺术起步时期的充分肯定。
至1927年,30岁的潘天寿的艺术受到海派影响。他进入上海美专任教,并创办全国第一个中国画系。除了教学,他还精研史论,写作《中国绘画史》专著。他以史为镜,全面提高艺术素养,学吴昌硕、又学石涛、八大、石谿等,对传统绘画的笔墨图示做了深入的研究。他学传统是完成一入一出的过程,做到师其心不师其迹,努力创造自己的艺术特色。吴昌硕曾说:阿寿学我最像,跳开去离我最远,大器也。此时的作品《拟缶翁墨荷图》、《秋华湿露图》、《桂鱼图》等均可见学习吴昌硕的痕迹,文人画之书卷气溢于画面。但潘天寿却决心摆脱这种画法。他在1928年离沪赴杭时作的《绯袍图》上题云:予不懂画,故敢乱画,说是画好,说不是画亦好,不妄自批评……。这一段独白也表示了他决意摆脱吴昌硕的影响而走自己的探索之路。
从1928年至1937年,40岁的潘天寿正是艺术生涯的积极探索期。在杭州国立艺专教学之余,他潜心创作了《玉蜀黍图》、《墨笔画图》、等佳作,画中的布局用简笔勾勒,用少量刚劲的皴擦等处理都可以看出潘天寿力图摆脱传统思维,探索自己的笔墨语言和结构图式。他曾在自己的画幅上题过一首诗:习俗派争吴浙间,相讥纤细与粗顽,苦瓜佛去画人少,谁写拖泥带水山。从中反映出他的艺术主张,他认为石涛之后很少有人能创作出真正取法自然、气韵生动的山水画才是值得画人思考的事情。
关于中西绘画的相互影响,潘天寿反对所谓的全盘西化,认为那是十足的民族虚无主义。他认为无论何种艺术,有其特殊价值者,均可并存于人间,只须依各民族之性格,各人之情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选择而取之可耳;东方绘画之基础,在哲理;西方绘画之基础,在科学;根本属相反之方向,而各有其极则,若徒眩中西折中以为新奇,或西方之倾向东方,东方之倾向西方,以为荣幸,均足以损害两方之特点与艺术之本意。这就是潘天寿著名的中西绘画要拉开距离理论的前奏。
从1938年到1948年,他的艺术风格逐渐形成,有三个主要标志:一、是明确了强其骨的艺术追求,这不仅是一种审美趣味,也是从造型、用笔、用墨、着色、构图等诸多方面在画面上的表现反映出来;二、是从构图而言,画面上开始出现晚年常用的以勾线为主的单纯的矩形大石块,即后来大家称誉的“潘公石”;三、是这时候他的笔墨已建立起既不同于吴昌硕和八大山人,又不同于石涛、石谿的属于自己的结构,用笔苍劲以侧锋为多,凝重中见力度和刚度。
新中国成立后,潘天寿改大写意为工笔画,以白描线条为长,造型准确,作品有明确的政治思想内容。但在他的作品中并没有出现艺术为政治服务的简单化庸俗化处理,仍然画自己想画的东西,按传统审美眼光来取材。《送海群鸽》、《江南春雨》等都是这时的佳作。他还画出了一批按焦点透视这一西方绘画要求的作品,如《之江遥望》《美女峰》,客观上回应了某些人对中国画所谓不科学的指责。
从1956年至1966年初,是潘天寿先生的艺术全盛时期,也就是他一生较为平静的后十年。他从传统绘画走到现代绘画中,从传统内部寻找和发展现代绘画语言是十分成功的,对后人有重要的开拓和启示作用。在这后十年中,潘天寿在建构完善现代中国画教学体系的同时,从旧传统和新社会的要求之间,找到可贵的连接点,创作了一大批苍古高华、沉雄阔大而独树一帜的现代中国画巨作。作品的风格更强烈了,那种骨气雄风,那钢筋铁骨般的现代结构美,产生出巨大的力量感,同时仍洋溢着勃勃生机和亲切浓郁的生活气息,可以说他的绘画既是诗书画印交融的传统中国画的一个总结,又是对旧时代传统中国画的一种超越。
潘天寿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中坚持了注重意境、气韵、格调等中国民族绘画的价值标准。他的作品总给人气魄宏大,令人激奋的感觉。巨幅山水画如《无限风光》、《暮色苍茫》等,都是苍古厚重而静默幽深之至,又如花鸟画《雁荡山花》、《映日》和一系列鹰鹫作品又是那么清新刚健而朝气蓬勃,作品朴实中充溢着内在的精神美,体现了中华民族深沉的精神力量。
20世纪下半叶潘天寿成为画坛众所归向的领袖人物。他比同时代艺术家更有思想家的素质,他那“中西绘画要拉开距离”的观点,被美术界广泛接受和拥护,并成为一个时期的主流。
总之,潘天寿是成功的。他在前辈大师们之后,对传统文人画做出既合乎时代要求,又符合艺术本体要求的全新书画作品,登上了新的艺术高峰。从而实现了他的自我价值,给人类社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潘天寿的成功足以给后人以很大的鼓舞。中国画这种古老的艺术在新的艺术情境中,只要坚持推陈出新的方针,不断创新实践,完全可以从高度、力度上继续按自己的规律去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靖宪,李蒂.潘天寿书画集(上、下)[M].北京 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
[2] 潘天寿.中国传统绘画的风格 [M].上海 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
[3] 潘天寿. 潘天寿论艺[M].上海 上海书画出版社,2010
[关键字]:革新意识
上一篇:公共空间中的壁画创作浅析 下一篇:浅谈舞台灯光与色彩在设计中的应用
相关论文文章
本文关键词:美术书法雕塑与摄影论文,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22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zxrw/142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