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本科论文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考研

发布时间:2016-05-24 06:27

  本文关键词:应用语言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05010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一、专业解析

  (一)学科简介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是一个相对新兴的专业。除了语言学本体理论研究之外,更关注语言的应用研究。研究的范围非常广泛,主要研究语言在各个领域中实际应用的语言学分支。它着重解决现实当中的实际问题,一般不接触语言的历史状态,也不大介入一般理论上的争辩。可以说,它是鉴定各种理论的实验场。

  (二)培养目标

  1、具有坚实的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语言文字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

  2、了解本学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3、具有严谨、求实的学风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4、具有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能胜任语言规划、语言研究、高校教学等工作;

  5、熟练运用计算机和互联网络进行科研工作;

  6、能够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文化工作;

  7、能够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和计算机应用。

  (三)研究方向

  各招生单位研究方向和考试科目不同,在此以北京语言大学为例:

  01理论语言学

  02社会语言学与语言应用

  03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04语言测试

  05对外汉语教学

  06语言地理学

  07语言信息处理

  08计算语言学

  09语料库语言学

  10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

  (四)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15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

  ④817 语言学概论

  二、推荐院校

  以下院校是该专业实力较强单位:

  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暨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复旦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徐州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苏州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三、就业前景

  (一)国际文化交流的需要

  随着21世纪的学术发展和文化进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国际文化交流的需要,汉语在国际上的地位逐步的攀升。因此,培养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本知识和理论素养,较强的读说写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从事语言学专业研究和教学的新型学术人才和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新闻、出版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也变得尤为重要。

  (二)学科的极其重要性

  对任何一个民族而言,语言是文化的基础,是民族的象征,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直接反映人类思考的实际情形。语言的改革改变,对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使其他学科的研究与其他诸如社会学,人类学和心理学等学科密切联系。同时,语言对当今社会进步、文化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四、就业方向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的研究生,毕业后很多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或者就是进大学、中学做老师,或进报社、出版社之类,另外由于其属于中文类专业,对于考公务员的限制也不大。

  五、专家建议

  (一)提高教学实践能力

  本学科研究生,要在学习期间安排适量的教学实践,在导师或指导组教师的指导下适时适量地参与汉语教学的辅导、答疑、批改作业等工作。结合语言教学的有关课程参加以对汉语教学为主的教学实习;多多总结自己在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

  (二)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根据科学研究的需要,研究生在读期间可以通过必要的渠道访问专家学者或进行专题调查,学会独立或有组织地进行语言学专业工作的方法和技能。同时,平时要多多独立撰写论文,积极参加国内举行的与本学科有关的学术会议,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六、相近专业

  相同一级学科下的其他专业有:

  文艺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分语族)、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七、课程设置(以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为例)

  通识课程:

  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理工科课程

  学位要求课程:

  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比较语言学、对比语言学、计算语言学、数理统计、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现代汉语语法理论、文字学、语义学、词汇学、汉语史专题研究、现代汉语句法分析、汉语方言学、修辞学、第二外国语。

查看全部


  本文关键词:应用语言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8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zxrw/488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4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