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影像造型的叙事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数字媒体影像造型的叙事性研究
【摘要】:数字媒体影像在本质上是一种表意方式,造型作为影像叙事的载体,也就带有了叙事性的特征。论文从参与叙事的角度对庞杂的数字媒体影像造型进行研究和梳理,得出造型因循叙事这一结论。在内容上,数字媒体影像通过人物、场景、道具、动物和奇异生物以及其他不同造型的设计参与到影像的叙事中,推动情节的发展,并丰富影像的内涵;在方式上,数字媒体影像造型也带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叙事性特点;在参与叙事的应用方面,造型也可以通过烘托或者反衬的方式进行叙事上的辅助。影像造型可以传达的信息远大于造型本身,还包括暗含的故事情节和矛盾冲突,这些内容都能丰富影像所要表达的情感。另外,与新技术的融合,材质与材料的辅助,新媒介的整合是造型叙事性新尝试中的特性。 目前为止在数字媒体的学术领域内,还没有出现专门针对数字媒体领域影像造型与叙事的系统专门研究,该研究是有创新性和实验性的。造型与叙事的研究,对于数字媒体艺术的基础构建来说是一个必要的耕作,并能为将来数字媒体影像造型的实际应用做出理论指引。
【关键词】:数字媒体 影像造型 叙事性 造型因循叙事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J906
【目录】:
- 致谢5-6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10
- 1 引言10-13
- 1.1 研究背景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11
- 1.4 研究方法11-13
- 2 数字媒体影像造型参与叙事13-36
- 2.1 数字媒体影像造型概述13-14
- 2.1.1 数字媒体与影像的概念13
- 2.1.2 造型的概念与范围13-14
- 2.2 影像造型与叙事性14-16
- 2.2.1 影像造型与叙事性关联14-15
- 2.2.2 影像造型与叙事的表意统一性15-16
- 2.3 影像造型如何参与叙事16-36
- 2.3.1 人物造型参与叙事16-20
- 2.3.2 场景造型参与叙事20-24
- 2.3.3 道具造型参与叙事24-28
- 2.3.4 动物和奇异生物造型参与叙事28-31
- 2.3.5 其他造型参与叙事31-36
- 3 影像造型语言的叙事性表达36-58
- 3.1 影像造型的直接叙事性37-41
- 3.1.1 人物造型的直接叙事性37-38
- 3.1.2 场景造型的直接叙事性38-39
- 3.1.3 其他造型的直接叙事性39-41
- 3.2 影像造型的间接叙事性41-47
- 3.2.1 人物造型的间接叙事性41-43
- 3.2.2 场景造型的间接叙事性43-45
- 3.2.3 其他造型的间接叙事性45-47
- 3.3 影像造型叙事性的表象解析47-54
- 3.3.1 造型陈述叙事背景47-49
- 3.3.2 造型推动故事发展49-50
- 3.3.3 造型的隐喻与叙事关联50-52
- 3.3.4 梦幻性造型的叙事52-54
- 3.4 影像造型叙事性的应用54-55
- 3.5 影像造型叙事性的新尝试55-58
- 3.5.1 与新技术融合55
- 3.5.2 材料与材质的辅助55-56
- 3.5.3 跨媒介的融合56-58
- 4 结语58-60
- 参考文献60-61
- 作者简历61-63
- 学位论文数据集63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蓉;;“剪辑”建筑——环西湖建筑中的蒙太奇手法[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5期
2 张劲松;;拟真时代:鲍德里亚媒介理论的后现代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3 李明毫;;“情感真人秀”类型电视栏目的兴起及发展进路[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4 贺衡艳;;大学生偶像崇拜问题调查分析[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5 贺衡艳;;大学生偶像崇拜问题调查报告[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6 江璞;;试析影像对绘画的影响和启示[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程民治;论“科学美也是难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8 张娅;;悬疑片中的叙事方式探微——从希区柯克的几部电影谈起[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9 卢晓晖;舒群;;中国艺术之态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10 范玲;;从广告谈媒介文化对当代的影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陈昭霓;;视频媒体中的动态版式设计[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4)[C];2009年
2 董丽云;;悠游之丛林——海德格尔与艾柯阐释观比较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肖莉;;汪曾祺小说的文体特征[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上)[C];2002年
4 韦世林;;空符号(blank-sign)与空集合的关系初探[A];云南省思维科学学会、云南省逻辑学会2007年联合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7年
5 邵炳军;赖旭辉;;“雎鸠”意象考论——《诗·周南》意象群及其意象经营艺术研究之一[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6 高字民;;后图像时代虚拟体验的审美价值考察[A];价值哲学发展论[C];2008年
7 陈烨;吴巍;;陈设设计的符号学在室内风格传承中的作用[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9年
8 江鸿;;民族地区如何利用手机媒体进行有效的信息传播——以内蒙古地区为例[A];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2009年刊)[C];2010年
9 沈祖光;刘文;;符号学视角下城市色彩规划的再思考[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4.城市设计)[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及云辉;全景画美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佳;黑泽明作品的美学特质及其对当代中国电影的启示[D];南开大学;2010年
3 何东;论自觉误读[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4 杨席珍;资本主义扩张路径下的殖民传播[D];浙江大学;2010年
5 贺彩虹;笑的解码[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伟斌;后现代视觉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徐红梅;民族服饰文化传承中的图像记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邓桦;云南文山蓝靛瑶“度戒”仪式教育过程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杨娟;中国媒介生产融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月;新世纪媒介场中的文学生产[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卓;影像的生命——德勒兹电影事件美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袁佳穗;虚拟环境下的人际互动[D];湘潭大学;2010年
3 陈琦;大众文化叙事下的媒介公信力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涂冠萍;中国水墨动画的叙事性[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别淑花;剪纸艺术的形式特征及象征意蕴[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孟繁中;视觉文化时代的中国审美文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s,
本文编号:10330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1033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