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神韵 浓浓诗情—中国诗电影的美学特征及民族内蕴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5 23:07
本文关键词:悠悠神韵 浓浓诗情—中国诗电影的美学特征及民族内蕴研究
【摘要】:电影是一门舶来艺术,1905年传入中国,至今中国电影已有百年发展历史,它被称为第七艺术,在创作形式和表现方法上汲取了多种艺术形式的精髓,形成善于表现故事情节的戏剧电影风格和独具民族韵味的诗电影风格。在发展的过程中,这两种风格的电影呈现不同的发展方向,戏剧电影逐渐占据电影市场的主流,在国内外电影市场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中国电影的另一种风格诗电影作品偏于一隅,但也对中国电影的多元化发展和民族风格的传承发挥着自身的作用,形成了独具民族韵味的中国电影。中国诗意电影在在早期电影发展中就已经出现,但是一直并未受到充分的重视,诗意的电影理论和实践研究都没有达到一定的深度,对其美学风格的研究上也缺乏相应的文献作品。此篇论文梳理了诗电影史,并结合诗电影案例分析总结出中国诗意电影的发展状况,从四个角度概述中国诗意电影独具特色的美学风格,进而挖掘其民族内蕴,探究诗电影对中国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此篇论文由六个部分组成:第一章是绪论部分,此部分内容包括选题背景、研究现状,阐释了研究得主要内容和研究的意义,并根据文章的论点对相关论文进行细致的归纳总结,继而简单的指出本文的研究方法与创新立意;第二章是概念的界定,对中国诗电影进行概念界定,分析诗电影概念、诗电影之诗的内涵和诗电影的风格特点,基本界定诗电影的内涵和外延,并结合“诗电影”的个性特征,阐述其是一种区别于戏剧电影形态的独特的风格化的电影形态,阐释其抒情性的内涵;第三章从四个角度来总结中国诗电影的美学风格,主要从画面语言、虚与实、含蓄细腻、情景交融这几个美学范畴来分析中国诗电影的美学风格;第四章是本论文的核心部分,从五个角度挖掘了诗电影的美学内涵,分析出中国诗电影独具的民族风格和内蕴,并指出发展中国诗电影对传播和发扬本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第五章是研究结论与展望,这一章对全球的电影发展大环境进行概述,并对中国电影如何应对其发展进程中的种种问题进行分析。在当前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语境下,诗电影用中国美学的精髓使其更具本土特色和民族味道,并致力于挖掘诗歌美学精神,找寻现代表达方式。中国诗电影在某种程度上肩负着振兴民族电影的责任,它对于中国电影走上世界影坛,传播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诗电影 美学特征 民族内蕴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90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2
- 第一节 研究背景8-9
- 一、选题背景8
- 二、问题提出8-9
- 第二节 研究现状和意义9-11
- 一、研究现状9-10
- 二、可行性分析10
- 三、研究意义10-11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创新立意11-12
- 一、研究方法11
- 二、创新立意11-12
- 第二章 中国诗电影概述12-22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12-17
- 一、关于中国“诗电影”12-13
- 二、“诗电影”之“诗”13-15
- 三、诗电影的特征15-17
- 第二节 风格化的电影形态17-18
- 一、诗电影是一种风格17
- 二、诗电影的风格元素17-18
- 第三节 诗电影的历史流变18-22
- 一、萌芽期19
- 二、探索期19-20
- 三、成熟期20-22
- 第三章 中国诗电影的美学特征22-29
- 第一节 隐喻和象征暗藏始终22-24
- 一、隐喻使主题深刻22-23
- 二、象征使情节凝炼23-24
- 第二节 情绪和情节架构影片24-25
- 一、情绪结构贯穿其中24-25
- 二、叙事动力推动发展25
- 第三节 画面和韵律彰显节奏25-27
- 一、内外部节奏展韵律26
- 二、外弛内张妙趣横生26-27
- 第四节 情语和景语烘托意境27-29
- 一、情语景语意境浓27-28
- 二、情景交融意蕴长28-29
- 第四章 中国诗电影的民族内蕴29-38
- 第一节 诗的韵味、画的意境29-30
- 一、诗意浓浓东方诗情29
- 二、画面唯美天人合一29-30
- 第二节 含蓄蕴藉、怨而不怒30-31
- 一、含蓄内敛中国味道30-31
- 二、舒缓平和民族风格31
- 第三节 清新淡雅、简练和谐31-32
- 一、朴素简洁和谐天成31-32
- 二、清水芙蓉典雅气质32
- 第四节 虽不言情、情深意浓32-33
- 一、留白不白意境无穷32
- 二、象外之象回味悠长32-33
- 第五节 民族况味、绵延悠长33-38
- 一、诗意光影展现出独特的民族意蕴33-35
- 二、浓浓诗情流露出浓郁的东方神韵35-36
- 三、含蓄蕴藉中传递传统的意境深远36-38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38-40
- 第一节 研究结论38
- 第二节 研究展望38-40
- 结语40-41
- 参考文献41-44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44-45
- 致谢45
【参考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玉;产品设计的传统意境营造研究[D];江南大学;2007年
2 翟萌萌;中国散文化电影的美学品格[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392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1039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