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从小说到电影:李安改编电影论

发布时间:2017-10-16 14:29

  本文关键词:从小说到电影:李安改编电影论


  更多相关文章: 电影改编 矛盾 中庸


【摘要】:在大陆是“台胞”,在台湾是“外省人”,在美国是“华侨”,身份尴尬带来的矛盾困惑充斥着李安的一生,让他毕生都在矛盾之中寻求着解脱与平衡。在改编作品的主题定位上,无论何种风格的原著,到了李安这里,都会变成一个因矛盾而生的悲情故事,他的改编电影可谓一个庞大而丰富的矛盾世界。而在处理矛盾双方的问题上,李安总能做到不偏不倚,他不将任何一方作为“恶”,也不让任何一方凭借“善”的立场取胜,节制平衡的价值取向才是这个矛盾世界的永恒法则。在改编作品的叙事置换上,李安不但善于利用“透明性”叙事原则、“可追踪性”因果叙事线索、“三幕式"叙事结构等好莱坞经典叙事手法来讲述一个精彩绝伦的故事,也通过二元人物的双重表征、中国古典意象的反复渲染,为改编作品浸润了一层充满神秘色彩的东方情韵。李安是西方文明的热情爱好者,也是中国文化的坚定继承者,但是从中国传统文化那里继承而来的克制隐忍、委婉含蓄,才是他与生俱来的情感表达方式,让他在中西方文明的碰撞中始终保持着“克制含蓄”的叙事风格。在文学改编理论史上,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改编理论都无非是在“忠实说”、“创造说"、“调和说”这三者间循环游走。但是,不管是有失偏颇的“忠实说”和“创造说”,还是看似公允的“调和说”,都始终不曾将电影和文学同时看做独立的艺术门类,不曾真正关照电影与文学互动中双方的平等与自主。而李安的改编电影不仅尊重文学原著的精神内涵,也重视电影本身的思想独立性,不仅擅长运用各种电影技术,也巧妙借鉴了丰富的文学表现手法,从而跳出了“调和说”的局限。与此同时,在李安改编电影中,对立双方“非善非恶”,价值取向不偏不倚,中西手法兼收并蓄,叙事基调含蓄克制,电影与文学平等而独立,适度、整体、权变、和谐的中庸思想成为其处理电影与文学之间,中国与西方之间,价值取向、悲喜体裁、摄影技术、台词艺术、剪辑手段等各种文化因素之间矛盾关系的根本方法。可以说,崇尚中庸的改编理念才是李安改编电影最深刻的内核。
【关键词】:电影改编 矛盾 中庸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905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8
  • 绪论8-12
  • 第一章 探寻矛盾与平衡矛盾的主题内涵12-25
  • 第一节 探寻矛盾的李安12-14
  • 第二节 庞大而丰富的矛盾世界14-20
  • 第三节 节制平衡的价值取向20-23
  • 第四节 非善非恶双方对立下的人性悲剧23-25
  • 第二章 博采中西之长的含蓄叙事25-35
  • 第一节 好莱坞“经典叙事”手法的运用25-30
  • 第二节 象征意蕴中的神秘东方30-33
  • 第三节 含蓄克制的叙事基调33-35
  • 第三章 崇尚中庸的改编理念35-42
  • 第一节 中国当代电影改编理论的局限35-36
  • 第二节 李安电影改编策略的突破36-38
  • 第三节 李安改编电影的中庸之道38-42
  • 结语42-43
  • 附录 李安导演的主要电影作品43-46
  • 主要参考文献46-5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振潼;;《子夜》从小说到电影[J];电影艺术;1982年06期

2 李玉铭;韩志君;;鲁迅小说改编电影的几个问题[J];电影艺术;1982年07期

3 陈犀禾;曹琼;庄君;;跨文化文本和跨文化语境——李安电影研究动态[J];电影艺术;2007年03期

4 吴三军;汪方华;;通俗情节剧中的儒家文化精神——李安导演风格研究[J];电影文学;2008年06期

5 孙宜君;高涵;;从《白鹿原》改编看电影与文学的非良性互动[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6 高涵;;《一九四二》:电影与文学的良性互动[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13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叶毓;中西悲剧结局之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淼;从跨文化角度分析李安电影“家庭三部曲”[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431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10431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e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