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与电影的辩证——一种电影考古学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幻灯与电影的辩证——一种电影考古学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影戏 幻灯 电影考古学 《点石斋画报》 视觉现代性 虚奇美学
【摘要】:《中国电影发展史》认为,1896年上海徐园"又一村"之"西洋影戏"为电影最早传入中国的例证。但此说近年来不断被重新检讨。依据更多的材料可证实:徐园电影实为幻灯放映。幻灯作为近代最流行的视觉媒介,实乃电影之前史和同史。在当时的观者那里,包括幻灯和其他各种风行的光学娱乐玩具在内的视觉文化是电影出现的同质环境。电影作为一种全新的视觉技术带来了崭新的视觉体验,是前所未有的视觉感受与冲击。根据幻灯放映的历史可以看到,一种类电影的视觉经验在电影技术之前已经展开。幻灯与电影放映共同构成了中国视觉现代性的重要内容,两者在内容与形式上的同一性程度对于晚清中国观众比对同时代的西方观众更高,这源于一种"虚奇美学"在早期电影接受中的主导地位。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关键词】: 影戏 幻灯 电影考古学 《点石斋画报》 视觉现代性 虚奇美学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资助艺术学项目(10CC077)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SKZZX2013084)
【分类号】:J905
【正文快照】: 在对中国电影史的研究中,电影最早是何时以何种方式传入中国的,仍是尚未解决的问题。被奉为权威的程季华主编之《中国电影发展史》将之确定为1896年上海徐园“又一村”“西洋影戏”的放映。但此说近年来不断被重新检讨,学界有质疑者,也有辩护者。本文依据更多的材料,赞同徐园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侯凯;;电影传入中国的问题再考[J];电影艺术;2011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平;“用传奇法而以志怪”质疑——兼论《聊斋志异》叙事的基本特征[J];蒲松龄研究;2000年Z1期
2 王平;《聊斋志异》在清代的传播[J];蒲松龄研究;2003年04期
3 冯华;论道教对《聊斋志异》艺术创作的影响[J];蒲松龄研究;2004年02期
4 张子超;;双重孤独之后的幻影——谈《聊斋志异》中的狐鬼恋[J];蒲松龄研究;2006年04期
5 刘艳玲;;娇娜:栖居在精神家园里的一只美狐[J];蒲松龄研究;2009年02期
6 刘艳玲;;20世纪80年代以来《聊斋志异》与侠文化专题研究综述[J];蒲松龄研究;2010年01期
7 樊庆彦;;论《聊斋志异》的娱乐功能[J];蒲松龄研究;2011年01期
8 胡莲玉;论清代才子佳人小说《凤凰池》[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9 李韬;;第六代导演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10 陈秋亚;;“苦人儿”PK“幸运儿”——《孔乙己》与《范进中举》比较阅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娟;中国近现代教育小说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2 胡莲玉;型世言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3 任明华;中国小说选本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卢寿荣;李渔戏曲小说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5 廖增湖;沸腾的土地——莫言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安正q,
本文编号:10514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1051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