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中国电视纪录片形态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3 03:16
本文关键词:互联网时代中国电视纪录片形态变化研究
【摘要】:1958年5月1日新闻纪录片《到农村去》在北京电视台播出,至此,电视纪录片开始走上中国纪录片的舞台。作为中国纪录片创作的重要力量,电视纪录片是一种具有真实品质、人文含量的影像形态。它所反映的内容广泛,且形式多样。电视纪录片在中国5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形态,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电视纪录片的高潮,涌现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作为历史记录者的电视纪录片与时代紧密相联,时代的变迁对电视纪录片的内容、表现形态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新世纪以来,互联网蓬勃发展,其产生的影响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依托互联网技术诞生的新媒体凭借强大优势与传统媒体激烈碰撞,从而造成媒介生存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着各行各业的更新换代,面对当下如此剧烈变迁的媒介环境,电视纪录片也在改革创新的浪潮中变换着自己的外貌与形态。本文主要关注不同时期电视纪录片形态的变化。电视纪录片作为时代的伴生物和记录者,不同的时期都表现出不同的形态样式。通过研究中国电视纪录片的相关资料,结合具体作品分析阐述不同时期电视纪录片呈现的形态特征,重点突出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电视纪录片的形态变化表现,以期对电视纪录片创作提供有益借鉴和参照。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对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研究内容和方法进行陈述;第二部分是对传统中国电视纪录片形态梳理,这是论文的重要部分,分为两节,第一节是对“电视纪录片形态”概念界定;第二节是对互联网时代前的电视纪录片形态的梳理;第三部分是通过对互联网时代媒介生存环境的论述,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作品阐述互联网时代的电视纪录片形态产生的变化;第四部分是分析阐述互联网时代电视纪录片形态变化的原因以及引起的思考;第五部分是对互联网时代中国电视纪录片形态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和期待。
【关键词】:互联网 媒介生存环境 电视纪录片形态 变化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952
【目录】:
- 中文摘要2-3
- Abstract3-8
- 第一章 绪论8-20
- 一、研究背景8-10
- (一) 政策背景:国家政策的引导推动纪录片加快发展8-9
- (二) 社会背景:互联网时代带来纪录片生存环境变化9-10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10-11
- (一) 研究目的10
- (二) 研究意义10-11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11-18
- (一) 国外研究现状11-13
- (二) 国内研究现状13-18
- 四、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18-20
- (一) 研究内容18-19
- (二) 研究思路19
- (三) 研究方法19-20
- 第二章 中国电视纪录片已有形态梳理20-34
- 一、“电视纪录片形态”概念界定20-22
- (一) “形态”概念界定20-21
- (二) “电视纪录片形态”概念界定21-22
- 二、中国电视纪录片已有形态特征22-34
- (一) 初创时期的中国电视纪录片(1958-1967)22-26
- 1. 新闻纪录片形态成为主流23-24
- 2. 声画剥离,解说词分量较重24-25
- 3. 呈现形态单一、缺乏多样化25-26
- (二) 非常时期的中国电视纪录片(1968-1977)26-28
- 1. “画面+解说”盛行,解说词依然受到重视26-27
- 2. 电视纪录片形态模式化27-28
- (三) 思变时期的中国电视纪录片(1978-1987)28-30
- 1. “画面+解说”继续保持,解说词文学色彩浓厚28-29
- 2. 电视纪录片大型化、系列化29-30
- (四) 繁荣时期的中国电视纪录片(1988-1999)30-34
- 1. 摒弃“画面+解说”形态,纪实形态成为主导30-31
- 2. 强调现场同期声和长镜头跟拍31-34
- 第三章 互联网时代中国电视纪录片形态特征34-49
- 一、互联网时代媒介生存环境34-36
- (一) 竞争中生存34-35
- (二) 传受互动性35
- (三) 资源开放性35
- (四) 渠道多元化35-36
- (五) 参与平民化36
- 二、互联网时代中国电视纪录片形态变化表现36-49
- (一) 数字化的再现形态36-39
- 1. 关于“数字化”36-37
- 2. 数字化的再现形态在作品中的呈现37-39
- (二) 微型化的制作形态39-42
- 1. 关于“微型化”39-41
- 2. 微型化的制作形态在作品中的呈现41-42
- (三) 碎片化的传播形态42-45
- 1. 关于“碎片化”42-43
- 2. 碎片化的传播形态在作品中的呈现43-45
- (四) 多样化的叙事形态45-49
- 1. 叙事视角多重性46-47
- 2. 叙事方式故事化47-49
- 第四章 互联网时代中国电视纪录片形态变化原因及思考49-54
- 一、互联网时代中国电视纪录片形态变化原因49-51
- (一) 创作环境49-50
- (二) 创作理念50
- (三) 技术支持50-51
- 二、互联网时代中国电视纪录片形态变化思考51-54
- (一) 电视纪录片形态多样呈现,各具魅力51-52
- (二) 电视纪录片多样形态促进纪录内容的丰富52
- (三) 电视纪录片多样形态推动纪录风格的多元52-54
- 第五章 互联网时代中国电视纪录片形态发展前景展望54-60
- 一、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快推进纪录片数字化54-56
- 二、拥抱互联网思维,继续推进纪录片微型化56-57
- 三、树立“受众中心”意识,创新纪录片形态57-60
- 参考文献60-63
- 附录63-64
- 致谢64-65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65-6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何苏六;;2014年:中国纪录片的不寻常阶段[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5年03期
2 陈建功;李晓东;;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历史阶段划分[J];互联网天地;2014年03期
3 彭兰;;碎片化社会背景下的碎片化传播及其价值实现[J];今传媒;2011年10期
4 张同道;;中国电视纪录片50年[J];电视研究;2008年10期
5 陈勇志;王启东;;纪录片故事化的过程性及其意义的隐性建构[J];保山师专学报;2006年04期
6 张红军;90年代中国纪录片的三种主要形态及其发展态势[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本文编号:10813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1081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