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剧的青年亚文化解读
发布时间:2017-10-25 01:23
本文关键词:中国网络剧的青年亚文化解读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网络剧 青年亚文化 文化时尚 文化行为 文化心理
【摘要】: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媒介时代背景下,网络融合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等视听内容于—体成为新的媒介载体,取得了“第四媒体”的地位。借助数字技术,网络媒介可以用“虚拟现实”以拼合实在,将人们带入一个具有全新视听感受、拥有海量信息的“比特化”世界。而网络剧作为传统影视剧在网络上的一种延伸,伴随着宽带互联网技术的的迅猛发展,以比传统影视剧更加贴近现代年轻人的生活现实、行为习惯以及价值取向而成为这个世界中的一道靓丽风景线,提供随时、随心、随地的视听体验,不断拓展着青年人的生活空间和内心世界,不但深受青年人喜爱,也为青年亚文化的理论研究提供新的研究对象。网络剧作为数字媒介时代网络语境中的新兴视听艺术形式,具有传统影视剧所无法比拟的创新活力。就像它的概念自诞生起就不断演变一样,网络剧自身充满活力,与社会阶层中最具活性的青年人自然而然的走到一起。在网络剧的发展历程中,青年人的身影无处不在,青年人将自身所独具的文化底蕴内化进网络剧的血液中,使得网络剧拥有众多特色鲜明的青年亚文化特征。无论是青年人参与互联网时行为中的动态多元因子,还是作为青年人本能与态度的叛逆颠覆因素,抑或是青年人在社会属性上的边缘独立地位,都在网络剧中得到尽情体现,成为网络剧与青年人在亚文化视野下的一种完美契合。网络剧是一种新生事物,不可避免地会与传统影视剧产生碰撞。为求得生存与发展,网络剧巧妙利用个性化的青春意象以及网络世界的酷炫魅力或是制作、或是迎合当下最流行的时尚元素,在创作过程中瞄准自己的目标受众群体。同时,网络剧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发挥网络媒介的数字特性,在碎片化的影像展示以及游戏化的讲述风格的指引下,极力迎合青年人的视听偏好,吸引青年人的关注。从而为青年人提供一种替代性满足,缝合梦想与现实之间的不平衡,将社会上的热点与动态重新编码以符合网络剧的制播机制,以期望引起青年人的情感共鸣。所有这些元素集中在一起,网络剧俨然是青年人文化时尚的表达载体。作为青年人自我表达以及意见传输的平台,网络剧将青年人文化行为的时空呈现投射到屏幕的方寸天地中。通过特色鲜明的话语建构,网络剧找寻着青年人的群体认同,利用去中心化的话语冲击击碎传统影视剧在银屏上的霸权,从而为青年人的诉求发出自己的响亮声音。而数量庞大的网民更是利用网络的交互特性深度地参与到网络剧的制作与传播过程中,网络剧也利用审美召唤的机制吸引青年人的深度参与。在此基础上,网络剧的传播效果外延影响到现实生活中青年人的行为方式,尤其是消费习惯这一块,网络剧促进形象消费和网络消费的发展。在文化行为的时空呈现中,网络剧成为青年亚文化研究的绝佳载体。网络剧繁荣的背后是实力,深处则是文化博弈的魅力。网络剧将青年人自身内在心理层面与传统文化、主流文化以及外来之间的博弈融合在故事画面中。网络剧一方面通过肯定传统文化的作用,又重新解读传统文化来体现对传统文化的抉择;另一方面展示青年人在形式上对外来文化的接受,以及内容上对其的借鉴,表达外来文化与青年亚文化的交融合流。此外,网络剧的风格抵抗催生了革新先锋,成为处理差异的另外一种参考,它对空间的争夺也使得主流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不得不接纳青年亚文化。青年亚文化的特征与魅力在网络剧的文化心理社会博弈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网络剧虽然以势不可挡的势头迅速发展,但毕竟诞生时日尚短,自身还有许多缺陷与弊端。从青年亚文化的角度来看,主要是受众定位限制其他收视人群、网络水军影响作品声誉以及故事内容的“三俗化”倾向。这就要求我们创作过程中时刻警惕网络剧的弊端与缺陷,将网络剧的质量建设放在第一位,以为网络剧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关键词】:中国网络剧 青年亚文化 文化时尚 文化行为 文化心理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905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1
- 绪论11-20
- 一、青年亚文化理论概况11-14
- 二、网络剧与青年亚文化的关联14-15
- 三、中国网络剧的研究现状15-17
- 四、研究意义17-19
- 五、研究方法19-20
- 第一章 网络剧概述20-31
- 一、网络剧概念界定20-21
- 二、网络剧发展概况21-26
- (一) 网民独立制作时期(2000——2007)22-23
- (二) 社会行业介入时期(2008——至今)23-26
- 三、网络剧特征26-31
- (一) 动态性与多元性26-27
- (二) 叛逆性与颠覆性27-28
- (三) 边缘性与独立性28-31
- 第二章 青年文化时尚的外显表达31-44
- 一、创作倾向迎合青年人的时尚追求31-35
- (一) 个性化的表意象征32-33
- (二) 酷炫魅力的展示33-35
- 二、影像故事吸引青年人的视听注意35-39
- (一) 碎片化展示36-37
- (二) 游戏化风格37-39
- 三、现实传播引起青年人的情感共鸣39-44
- (一) 缝合梦想与现实之间的不平衡39-41
- (二) 重构社会热点与动态41-44
- 第三章 青年文化行为的时空呈现44-57
- 一、话语实践为青年人的诉求发声44-48
- (一) 特色鲜明的话语建构45-46
- (二) 去中心化的话语冲击46-48
- 二、互动参与提供青年人表演的舞台48-52
- (一) 人机交互48-50
- (二) 审美召唤50-52
- 三、传播外延影响青年人的消费方式52-57
- (一) 形象消费52-54
- (二) 网络消费54-57
- 第四章 青年文化心理的社会博弈57-70
- 一、交互碰撞—青年人对传统文化的抉择57-61
- (一) 肯定传统文化的作用58-59
- (二) 重新解读传统文化59-61
- 二、交融合流—青年人对外来文化的态度61-65
- (一) 形式上的接受62-63
- (二) 内容上的借鉴63-65
- 三、交锋抗争—青年人与主流文化的博弈65-70
- (一) 风格抵抗所导致的革新先锋66-67
- (二) 空间争夺所引发的文化接纳67-70
- 第五章 青年亚文化参照下网络剧的不足与建议70-77
- 一、网络剧的不足之处70-73
- (一) 受众定位排除其他收视人群70-71
- (二) 网络水军影响作品声誉71-72
- (三) 故事内容出现“三俗化”现象72-73
- 二、网络剧的发展建议73-77
- (一) 类型化道路73-74
- (二) 注重内容的优质建设74-75
- (三) 调和网络剧的文化悖论75-77
- 结语77-79
- 参考文献79-83
- 附录 部分热播网络剧一览83-85
- 致谢85-8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86-88
- 浙江师范大学学位论文诚信承诺书88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进;;反本质主义与叙事嬗变[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2 李志岭;;汉字的宗教、美学、符号属性与天人合一精神[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3 赵颖坤;;“均质”与“激情”下的规则制定——建国初期的立法及其社会背景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4 童敏;以对话为核心的个案工作教学新模式的探索[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5 吕新萍;从知识、方法多元性看社会工作研究多元化[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6 侯静;;浅析《贵妇画像》中女性的失语[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7 袁海燕;赵勇;;大屠杀电影及其影像“生产”的困惑——以南京大屠杀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8 王颖;姜鑫;;当代中国的汉语话语权问题[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9 朱晓U,
本文编号:10914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1091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