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照中国的新视角——《超级中国》与《运行中国》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
本文关键词:观照中国的新视角——《超级中国》与《运行中国》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
【摘要】:2015年年初,国外媒体制作的两部有关中国的纪录片《超级中国》和《运行中国》引发海内外观众的关注。总体而言,相较于以往国外媒体创作的有关中国的纪录片,这两部纪录片体现出一种观照中国的较为客观、正面的新视角,塑造出新时代背景下一个较为崭新的中国国家形象。在文本叙述的具体策略、手法上,两部作品都能有机融合多种叙述视角,综合运用多种图像类型丰富表现手段,努力追求精彩画面的拍摄,注重对画面进行修辞,从而获得了更好的视觉传播效果和说服力量。这两部纪录片为国内纪录片创作者进一步塑造、传播中国良好的对外形象、促进中外交流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作者单位】: 西安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陕西文化资源向电影产业的转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5J032
【分类号】:J952
【正文快照】: 2015年年初以来,两部国外媒体制作的以介绍中国发展为内容的纪录片引发海内外的多方关注。这两部纪录片分别是韩国广播公司(KBS)制作的《超级中国》(Super China)、美国探索频道(DiscoveryChannel)与五洲传播中心联合推出的《运行中国》(How China Works)。《超级中国》共七集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世杰;;美、德、俄、印民众眼中的中国国家形象问卷调查分析(下)[J];对外传播;2013年01期
2 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课题组;姜加林;于运全;黄廓;张楠;;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3[J];对外传播;2014年01期
3 窦小文;;德国重塑国家形象的经验与启示[J];对外传播;2008年12期
4 管文虎;;新中国领导人对国家形象问题的认识[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9年03期
5 贺心颖;;2011年《中国国家形象片》传播效果研究——以在京留学生对中国国家形象认知调查为例[J];文化与传播;2013年01期
6 张锰;;软实力理论与提升中国国家形象[J];大视野;2008年07期
7 刘明;;历史和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形象[J];对外大传播;2007年08期
8 张宏;刘欣路;;经贸因素与中国在阿拉伯世界的国家形象[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2年02期
9 白旭;许晓青;孙奕;;中国国家形象片报道的幕后故事[J];对外传播;2011年04期
10 张璐璐;;影视作品中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以中国古装宫廷剧切入[J];今传媒;2012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刘欣路;;中阿经贸中影响中国国家形象的因素[A];公共外交季刊2011冬季号(总第8期)[C];2011年
2 ;中国国家形象调查报告2012[A];公共外交季刊2012冬季号(总第12期)[C];2012年
3 倪建平;;关于中国国家形象与外交政策的理论思考[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中)[C];2004年
4 赵磊;;对中国形象的复杂认知和应对之策[A];公共外交季刊2011春季号(总第5期)[C];2011年
5 吴嘉蓉;;试论引发国际金融危机的原因及其影响——兼析中国国家形象的历史机遇[A];“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的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欢迎使用“察哈尔-华通明略”国家形象调查平台[A];公共外交季刊2013春季号(总第13期)[C];2013年
7 陆小黑;;中国武术:塑造当代中国国家形象的有效途径[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C];2011年
8 王婉婉;;国际视野下中国国家形象的“整合传播”之道[A];中国传媒大学第七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9 谷晓江;徐英;;中国国际现代化与中国国家形象定位[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雷;中国“龙”形象不是为西方存在[N];中国审计报;2006年
2 周虎城;传播中国国家形象需要记者转型[N];南方日报;2010年
3 吴旭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克朗凯特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兼职教授;为中国国家形象的现代性做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本报评论员 高初建;我们需要什么形象[N];中华工商时报;2012年
5 杨川梅;打造国家形象是个长期系统工程[N];中国经济导报;2011年
6 记者 荣娇娇;“中国国家形象片”纽约闪亮登场[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7 赵磊 卢雅君;中国形象以及国际印象[N];学习时报;2012年
8 驻京记者 杨春;逾三成海外民众认为中国人“幸福”[N];南方日报;2012年
9 县祥 柯健;汶川大地震:重塑中国国家形象的新契机[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任思蕴 实习生 谢秉强;国民心态的“韬光养晦”更为重要[N];文汇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袁赛男;哲学视域下的国家形象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2 王珏;权力与声誉[D];复旦大学;2006年
3 刘艳房;中国国家形象战略与国家利益实现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阳;“夫人外交”与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D];延边大学;2015年
2 陈留俊;海外中国文化年与中国国家形象的传播[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5年
3 张明霞;传播学视角下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D];辽宁大学;2008年
4 揭晓;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国家形象战略[D];暨南大学;2006年
5 郑礼志;定位与认同: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主义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郑贵兰;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国家形象的构建与传播[D];湘潭大学;2007年
7 张亚菲;塑造中国国家形象的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8 胡祖光;论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的现状和对策[D];山西大学;2013年
9 王艳琴;海外华文传媒与中国国家形象[D];暨南大学;2013年
10 马琼;东南亚华文传媒与中国国家形象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2108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1210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