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视域下的大陆小妞电影
本文关键词:女性主义视域下的大陆小妞电影
【摘要】:近几年来,银幕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小妞电影,这一现象引起了众多电影创作者及学者的注意。小妞电影,又称小鸡电影,源于英文单词“Chick flick”,指那些剧情比较轻松浪漫,以女性视角讲述,女性角色为核心,男性退居配角的爱情电影,故事年轻时尚,都市感十足。小妞电影20世纪90年代兴起于好莱坞,代表作有1993年上映的《西雅图夜未眠》、2006年上映的《穿普拉达的女魔头》、2008年上映的《欲望都市》等。2009年海归导演金依萌执导的《非常完美》将这一概念带入中国。《非常完美》之后,除了2010年由徐静蕾执导并主演的《杜拉拉升职记》之外,均以失败告终,大陆小妞电影步入困境。这个局面直到2011年上映的《失恋33天》才被打破,自此大陆小妞电影进入黄金时代,此后上映的《北京遇上西雅图》、《小时代》、《滚蛋吧,肿瘤君》等均取得不错的票房。本文主体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创作者的女性主义意识。创作者的女性主义意识直接影响到影片主题的表达,由于人生经历、生活状态、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创作者的女性主义意识迥然不同,大体表现为背离的女性主义、男性视角下的女性主义、伪女性主义等情况。第二部分,分析文本对女性主义的表达。通过文本中的女性形象、男性形象、艺术语言,论述女性主义在大陆小妞电影中的具体体现。追求自由爱情、精神独立、经济自主的女性通常是小妞电影的主角,这符合女性主义的观点,但受中国传统伦理的影响,小妞电影的主角通常又是回归家庭的,这与西方提倡的女性主义又是有所差异的。小妞电影中的男性形象,无论是高富帅、男闺蜜,还是渣男,都是由女性偏好所定义的,在中国几千年封建伦理文化中,“父权”是不可挑衅的权威,而在当下小妞电影中,父亲形象不再威严固执,相反是以慈父的面貌出现在银幕上。小妞电影作为一种艺术消费品,电影艺术语言充满了女性化的表达方式,以女性的审美喜好为出发点,在台词、场景、色彩、镜头等方面,都遵循着女性的审美需要。第三部分,是对小妞电影受众接受度的调查。小妞电影的主要目标受众是女性和青少年群体,女性所占比重最大。虽然小妞电影中女明星也能吸引少量的男性观众,但他们大多是被女性受众拉进影院的。对于小妞电影的发展,看好看衰皆有之,笔者认为小妞电影应切合中国实际,不能盲目跟风,寻求本土化发展策略,才能在新兴类型电影层出不穷的当今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而不被市场所淘汰。小妞电影在中国大陆虽然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但已目前出现不少成功的作品。这类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是当代中国年轻男女的一个缩影,体现着她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一定程度上说,这也是女性主义在电影领域的一次较为集中的呈现。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90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志红;胡nInI;;走向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生态女性主义对女性主义的生态解构与重构[J];当代文坛;2013年05期
2 崔筱溪;;澳大利亚女性主义评介[J];当代小说(下半月);2009年07期
3 邱仁宗;女性主义哲学述介[J];哲学动态;2000年01期
4 刘小平;;目标的窘困与意义的迷失——对女性主义及其文学的反思[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5 魏天真;自陷囹圄的女性主义[J];文艺争鸣;2003年05期
6 董美珍;女性主义视野中的科学[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7 郑大群;;女性主义美国学派——女性主义叙事学简论[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8 王宏维;;论女性主义认识论演进中的三个基本问题[J];哲学研究;2009年07期
9 桑德拉·哈丁;都岚岚;;女性主义、科学和反启蒙思想的批判[J];上海文化;2009年05期
10 李会子;;女性主义视觉下的舞蹈艺术[J];音乐生活;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邢冬梅;;女性主义、客观性与科学大战[A];庆祝科学技术与辩证法创刊20周年文集[C];2004年
2 畅引婷;;符号运用策略对女性主义传播效应的影响——以父权制概念的意义阐释为例[A];中国社会学会2007年会“社会建设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姜云飞;;“人”的概念:来自女性主义的新解[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4 曹剑波;;具有政治色彩的知识论:女性主义知识论[A];“西方政治哲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5 赖夏菲;;《猫眼》:女性主义和量子力学的完美共鸣[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王纯菲;;火凤冰栖——中国文学女性主义伦理批评[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7 秦坤;;从女性主义视域看郭沫若历史剧中的性别观[A];“走向世界的郭沫若与郭沫若研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年
8 师洋洋;;闪婚的存在合理性——几种新兴视角下的注脚[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李静仪;;从女性主义心理学的角度谈“男女平等”的现实差距[A];性与性别研究(第2辑)——性别的触角[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华南师范大学 王宏维;女性主义哲学对哲学学科发展的意义[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2 书评人 孟林;用两性对话方式探讨女性主义[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刘维维;女性主义发展道路上的中国坐标[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刘兵;女性主义万花筒中缤纷的生活[N];中国妇女报;2013年
5 丁宁;女性主义不是一种时髦标签[N];中国妇女报;2004年
6 ;女性之思 敲开经济学之门[N];中国妇女报;2004年
7 小冯;你了解女性主义吗?[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8 ;女性主义的跨文本写作与阅读[N];文学报;2005年
9 肖巍;女性主义对于科学世界的改变[N];学习时报;2005年
10 马元龙;女性主义的多样性[N];中华读书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岳丽;女性主义法学的自我反思与重构[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怡菲;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视域下的性别反思[D];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
3 邢桂敏;1900-1981年的中东女性主义与民族主义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4 朱晓映;[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桦桢;第二次浪潮之后[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6 胡传荣;国际关系的女性主义观照:权力、冲突与发展问题的社会性别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7 刘笑言;走向关怀[D];吉林大学;2013年
8 许庆红;性、政治与诗歌理念[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陈英;性别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10 姜子华;女性主义与现代文学的性别主体性叙事[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琛;新世纪以来女性主义图书在中国的出版及传播要素解读[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向娟;基于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女性空间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金冰冰;女性主义视域下的女性主持人角色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4 杨迪;《绛红雪白的花瓣》女性主义解读[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5 王健;从女性主义角度浅析劳伦斯笔下的女性形象[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6 仇志莲;论《红楼梦》的女性主义色彩[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7 涂佳丽;解构与重构:《裂缝》的女性主义乌托邦解读[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8 吴亚军;马克思主义视阈下的女性主义立场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4年
9 古敏;女性主义在当代中国[D];外交学院;2016年
10 张裔雯;女性主义技术观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2123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1212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