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录片的创作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01 11:20

  本文关键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录片的创作研究 出处:《河北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 端村音乐会 纪录片 创作 传承


【摘要】:随着新文化、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传统文化的生存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变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形势严峻。传统文化是千年历史的深厚积淀,是人类智慧的宝贵结晶,不应在社会高速信息化的进程中被淹没和遗忘。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依托于物质载体延续,因其口传心授的独特传承方式更具抢救价值。纪录片在新媒体时代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复兴具有重要意义,既可以利用非遗纪录片的记录特点保存非遗项目最鲜活的存在形式,又可以利用其传媒优势为非遗项目增加公众认识度、开拓传播范围。以端村音乐会纪录片的拍摄经验作为参考,以理论基础指导实践操作,以实践经验补充理论支持。探讨和研究非遗纪录片对于非遗项目的价值与意义,怎样创作一部好的非遗纪录片,如何利用纪录片创作推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第一部分,将通过分析非遗纪录片对非遗项目的价值与意义表现这一传播形式的引导性;第二章结合端村音乐会纪录片的创作经历分析非遗纪录片创作立意与创新点的重要意义;第三章是非遗纪录片创作过程中的关键因素的简谈。
[Abstract]:With the new cultur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w media,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the living environment has a great change, the inheritance and protec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the grim situation.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is the deep accumulation of thousands of years of history, is the precious crystallization of human wisdom, should not be submerged and forgotten in high speed in the process of social informatization.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s different from other art forms depending on the material carrier of continuation, because of the unique way of inheritance which is more valuable. Oral teaching that inspires true understanding within the rescue documentary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rescue and rehabilitation for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the new media era, the most vivid form of non heritage items can be used not only to save the record characteristics non documentary heritage, and also can use its advantages to increase public awareness of the media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on heritage items, spread range. To end village concert documentary film Photo experience as reference and theoretical basis to guide the practice, based on the practice experience of theoretical support. To explore and study the valu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documentary heritage of non heritage projects, how to create a good documentary heritage, how to use the documentary to promote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first par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non documentary heritage of non heritage project the valu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performance to guide the spreading form; the second chapter combined with the end of the village concert documentary experience analysis of important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documentary creation and innovation conception; the third chapter is the key factor in the process of non documentary about Jane.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9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键;从《人与熊》看纪录片创作理念的变化[J];电视研究;2000年10期

2 孙曾田;纪录片的价值与创作[J];电视研究;2000年12期

3 刘波;纪录片创作方法论[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0年01期

4 刘颐静;纪实与艺术表现──纪录片的两翼[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0年03期

5 王国平;人物纪录片表现什么[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0年06期

6 刘通国;纪录片创作的几点感悟[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0年08期

7 王庆文;电视纪录片创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0年S1期

8 张红军,朱梅;“真”的美化与“美”的真化——从美学角度看纪录片创作的“合法手段”[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9 王慰慈,方方;台湾纪录片创作访谈录[J];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10 刘宇鲲;对纪录片本质的再认识──兼议纪录片创作中若干认识误区[J];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小玉;;纪录片“真实”性的再解读[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2 赵剑;;试论纪录片的关系真实[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3 谭俐莎;;底层纪录与时代见证(摘要)——中国独立纪录片掠影[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4 邢虹文;;纪录片编导人才素质与培养方式的创新(摘要)——以纪录片的制作过程为视角[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5 孙红云;;中国第一人称纪录片的发展及其特征[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石屹;;白玉兰国际纪录片评奖活动的发展格局与趋势[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郭讲用;;从《体育人间》看中国电视体育纪录片[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8 吴国庆;;借鉴国际纪录片风尚 打造传播精品[A];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何苏六;;加快纪录片改革发展,凝练和提升文化气质[A];北京精神:构建精神家园 提升文化软实力——第五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何白;;基于“钻石体系”的我国纪录片产业竞争力研究[A];2013福建省传播学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海贝;纪录片:如何完成“纪录”的使命[N];中国文化报;2007年

2 黄海贝;纪录片:如何完成纪录使命[N];今日信息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李舫;人文纪录片:寻找失落的文化精神[N];人民日报;2006年

4 曾林;思维的品格:关于纪录片的思考[N];中华新闻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王臻青;纪录片为啥没有院线观众?[N];辽宁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英子;青海是纪录片创作的高地[N];青海日报;2010年

7 深圳商报记者 刘瑜;纪录片,赔本赚吆喝?[N];深圳商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陈原;电影纪录片,期待喝彩[N];人民日报;2011年

9 喻德术;国产纪录片现状艰难出路何方?[N];中国文化报;2011年

10 实习生 毛君 本报记者 张树伟;推动纪录片人才自觉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陆敏;纪录片艺术传播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2 赵曦;纪录片边界问题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3 余权;宣传性纪录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黄瑛;“狂喜的真实”:沃纳·赫尔佐格的纪录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5 盘旋;人类学视阈下的电视纪录片创作[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罗锋;“历史的细语”:新纪录运动中的底层影像研究(1991-2010)[D];复旦大学;2011年

7 李灵革;纪录片下的中国[D];浙江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杰;中国独立纪录片生存与发展初探[D];中南大学;2008年

2 罗娟;海外华人题材纪录片的文化价值[D];暨南大学;2008年

3 石琳;纪录片市场营销为王[D];复旦大学;2008年

4 师欢欢;我国大陆独立纪录片传播方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张苗苗;试论纪录片中商业利益和人文价值的统一对立[D];厦门大学;2009年

6 安丽平;中国独立纪录片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7 王增伟;新纪实主义纪录片[D];重庆大学;2009年

8 周菲菲;新虚构纪录片的美学特质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9 王润田;论大型历史考古纪录片《巴人之谜》与《远祖之谜》对“渝派纪录片”的建构作用[D];西南大学;2010年

10 唐莉;作为“民间记忆”的中国独立纪录片分析[D];安徽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643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13643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6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