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武汉:青年亚文化群体的地方认同
本文关键词:影像武汉:青年亚文化群体的地方认同 出处:《当代青年研究》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亚文化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芝加哥学派与伯明翰学派两个时期,进入了后亚文化时代。青年亚文化和主流文化逐渐告别了抵抗/收编的二元对立,青年亚文化研究已融入了新媒体、消费文化以及全球化等语境。引入"地方"的概念到亚文化研究中,通过对网络纪录片《城市之光2.0》的文本分析以及被拍摄对象的深度访谈,发现亚文化的风格不可避免地会吸收地方文化,融合地方文化的亚文化实践会催生出青年群体的地方认同,而这些地方亚文化与主流文化以及地方文化产业之间存在互构与辩证勾连的可能性。
[Abstract]: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Asian culture has gone through the two periods of the Chicago School and the Birmingham School , and entered the post - Asian culture era . The youth subculture and the mainstream culture gradually farewell to the binary opposition of the resistance / collection . The study of youth subculture has been integrated into the context of the new media , consumption culture and globalization . In the study of subculture , it is found that the Asian culture style inevitably absorbs the local culture , and the sub - culture practice of merging local culture can lead to the local identity of the youth group , and the existence of mutual structure and dialectical linking between these local subcultures and the mainstream culture and the local cultural industry .
【作者单位】: 武汉市社会科学院文化与历史研究所;
【分类号】:G127;J952
【正文快照】: 青年亚文化最早源于城市民族志的研究传统,在英美小说中可以找到雏形。然而,直到20世纪20年代芝加哥学派的青少年犯罪和越轨行为的调查,才真正树立了亚文化“科学”的研究路径。伯明翰学派借用“风格”的概念,阐述了亚文化群体对主流文化的“仪式抵抗”以及主流文化和消费文化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金艳;;Q版:集体默契的亚文化[J];青年研究;2006年09期
2 苏哲;;亚文化:风格的意义[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3 石兴邦;;石器时代欧亚文化的关系[J];考古通讯;1957年05期
4 朱希祥;文艺接受中的“亚文化”因素[J];文艺评论;1989年02期
5 姜弘;;从狂热到狂欢 中国狂欢的亚文化流变[J];新世纪周刊;2007年12期
6 马联昌;西班牙社会的亚文化群及其边缘语[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7 王荣科;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亚文化之成因[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8 王和玉,郭磊;青年流行语的探讨[J];广东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3年Z1期
9 黄晓武;;马克思主义与早期的文化研究[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04年00期
10 姜楠;;文化研究与亚文化[J];求索;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潘杭湖;;公职群体亚文化的形成机制与规制[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2 刘诗嘉;;犯罪的亚文化视野[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周山东;;大学生网络行为的亚文化特征分析——基于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视角[A];2013年全国哲学伦理学博士后论坛论文集[C];2013年
4 郭子贤;;黑社会(性质)组织亚文化形成研究[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5 王先文;;“城中村”的亚文化性探讨[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1年会论文集[C];2001年
6 孙红刚;李晓文;;青少年打斗行为形成与平息机制及其亚文化特点比较[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王洁;徐锡五;;司法亚文化的负向功能[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8 蔡骐;;大众传播时代的青少年亚文化[A];新闻学论集(第23辑)[C];2009年
9 王洁;;司法亚文化的犯罪学思考——兼析佘祥林案件[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10 童戈;;我看同性恋、防艾与文化[A];全国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防治工作经验交流暨《朋友》项目十周年庆典与贝利—马丁奖颁奖大会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马中红 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从亚文化到后亚文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亚文化,在商业围城中起舞[N];东方早报;2011年
3 陈霖 马中红;亚文化:无法忽视的另一种力量[N];南方周末;2011年
4 朱迅W,
本文编号:14026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1402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