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河南电视节目预告_《山西师范大学》2014年博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10-16 12:13

  本文关键词:戏曲电视节目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山西师范大学》 2014年

戏曲电视节目研究

王玉坤  

【摘要】:戏曲作为中国传统大众艺术的代表之一,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形成了以“戏台”为中心的传播方式,以及建立在此种传播方式上的成熟而精湛的表演形式。随着科技的发展、文化生态环境的改变,新媒介出现,多元化传播格局逐渐形成。电影、电视、互联网、移动终端等传播媒介,对戏曲固有的以“戏台”为中心的传播方式产生了冲击。“后戏台”传播时代的来临,使传统戏曲文化面临重大挑战。本文以戏曲电视节目为主体,探讨戏曲与电视融合的必然性,梳理戏曲电视节目的发展历程,总结戏曲电视节目的类型与形态特征,以受众调查分析为基础,剖析戏曲电视节目的现状与争议,探究戏曲电视节目的传承意义。 戏曲在当今社会的生存状况成为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戏曲传播的方式经历了从戏台到电子媒介的电影、电视、互联网、移动终端的变迁。在现代都市中,“家庭”观看正取代“剧场”成为人们新的选择,电视媒介则在多屏化的格局中居于主导地位,为戏曲传播提供了最高的普及率和最多的潜在受众。戏曲在剧场演出遭遇瓶颈之后必然会选择新媒介寻求突破,而电视正处在当前消费文化和娱乐文化泛滥的时期,作为传统文化载体的戏曲艺术加盟有助于提升电视节目的文化品位。 戏曲电视经历了节目化、栏目化、频道化的三个发展阶段。不同阶段戏曲电视节目的类型、特征与播出方式差异显著,透露其背后迥然相异的电视营销手段和文化背景。三阶段的发展历程在时间上相互重叠,栏目化建立在丰富的节目类型上,频道化也要求更多的栏目契合频道的定位,承载频道的播出内容。三者垂直分布、互为补充,形成了戏曲电视的节目组织样态。 以节目功能为划分标准,戏曲电视节目可分为欣赏类戏曲电视节目、竞赛类戏曲电视节目、专题类戏曲电视节目、晚会类戏曲电视节目四个类型。梳理节目理念的更迭更有助于把握当下节目类型突出的传播特征。 欣赏类戏曲电视节目根据电视手段的介入程度不同,分为“原生态”的直播、录播类节目和虚实相生的戏曲电视剧。二者差别在于舞台演出与非舞台演出,但两种形态时有交叉,界线并不明晰。戏曲电视剧尽管有实景拍摄、故事性强等特点,但核心仍是完整的戏曲演出,所以将其纳入欣赏类戏曲电视节目。此类节目创作的核心问题是在戏曲艺术的写意性与电视表现手法的写实性之间寻求平衡。 竞赛类戏曲电视节目从较为封闭的行业内部比赛转变为参与性更强的全民选秀模式,出现了“专业秀”“平民秀”“明星秀”选秀热潮;本土化的节目移植,开放化的媒体姿态,整体化的营销策略为其它类型的戏曲电视节目创新提供具有参考借鉴价值的范本。同时应遏制“泛娱乐化”的倾向,不断提升节目的文化品位。 专题类戏曲电视节目经历了从文献纪录到文化诉求的嬗变,当下的创作呈现出多维度的题材探索,“故事化”的叙事策略,“相对真实”的创作理念,精致的影像、深邃的历史文化涵义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在文化诉求的背景下,节目应更加关注戏曲艺术真实的生存语境,避免创作“失焦”,将戏曲淹没于精美画面和历史文化的滥觞之中。 晚会类戏曲节目是电子媒介时代、城市化进程中民间狂欢延伸到电视空间之中的拟真集会。在电视媒介形成的公共空间中,人们拟真性参与荧屏中的全民狂欢仪式,在观看中完成个体与集体的认同。狂欢背后承载着主流媒体的官方宣教功能,形成了以国家、民族为核心的叙事体系。 在节目类型的基础上归纳了戏曲电视节目专业性、地域性和多元性形态特征。戏曲艺术的专业性形成了节目专业性的形态特征;特定区域的人文生态环境中受众根据自身的经验、知识、兴趣选择节目的偏好形成了节目的地域性;戏曲艺术的综合性、受众需求分化和复杂的制播环节则形成了戏曲电视节目的多元性。 本文力求关照与解读当下戏曲电视节目生存状况和争议话题。电视对戏曲本体的影响究竟是创新还是消解;戏曲电视传播冲击还是促进了戏曲剧场演出;隔着电视屏幕的演员与观众亲近还是疏远了;戏曲电视节目评奖是热闹还是萧条。通过对现状与争议的探索与研究,明确戏曲电视节目发展的方向和对策。 在分众化传播语境下,戏曲电视节目对细化的受众市场深入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文中受众分析以受众“使用—满足”模式为基础,设计调查问卷对戏曲电视受众进行入户调查,收集并处理数据,依据数据形成受众分析调查报告。受众调查及分析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受众观看戏曲的渠道状况调查,受众戏曲电视节目收视状况调查,受众剧场观戏状况调查,并形成分析报告。戏曲电视节目的受众群体呈现诸多特点:城乡戏曲传播均以电视媒介为主导,农村的戏曲演出市场更活跃;戏曲电视节目受众老年化特征突出,高学历受众则远离电视;现实受众偏爱欣赏类、专题类节目,戏曲晚会受潜在受众青睐;戏曲剧场演出票价为关键因素,且针对不同受众实行差异化营销等。 戏曲电视节目应以戏曲艺术本体为中心,尊重其艺术特征,明确自身的节目定位。通过受众分析和研究,运用反馈机制调整节目编排。使节目、栏目、频道三个层次有序互补,突出戏曲电视节目专业性、地域性和多元性的节目特点,形成整体化的营销策略和品牌效应。把握分众化传播语境下的受众细分市场,丰富节目层次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需求。以戏曲电视节目为中心,传承戏曲文化,培养年轻观众,修复戏曲文化生态环境。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222
【目录】:

  • 摘要3-6
  • Abstract6-15
  • 绪论15-19
  • 1 戏曲电视节目概述19-35
  • 1.1 “后戏台”时代——戏曲传播方式的变迁19-25
  • 1.1.1 戏曲电影传播19-23
  • 1.1.2 戏曲电视传播23
  • 1.1.3 戏曲互联网传播23-24
  • 1.1.4 戏曲移动终端传播24-25
  • 1.2 从剧场走进家庭——戏曲与电视“初识”25-30
  • 1.2.1 电视媒介的传播特性26-27
  • 1.2.2 剧场与家庭的传受差异27-30
  • 1.3 分化与融合的多屏化传播格局——电视媒介在戏曲传播中的地位30-35
  • 1.3.1 新媒介冲击下戏曲剧场演出、戏曲电影传播的边缘地位30-32
  • 1.3.2 多屏环伺下戏曲电视传播的主导地位32-35
  • 2 戏曲电视节目的发展历程35-47
  • 2.1 戏曲电视节目化35-39
  • 2.2 戏曲电视栏目化39-42
  • 2.3 戏曲电视频道化42-47
  • 3 戏曲电视节目类型47-75
  • 3.1 从写意到写实——欣赏类戏曲电视节目47-55
  • 3.1.1 “原生态”的直播、录播类戏曲电视节目47-49
  • 3.1.2 虚实相生的戏曲电视剧49-55
  • 3.2 从行业大赛到全民选秀——竞赛类戏曲电视节目55-62
  • 3.2.1 本土化的节目移植56-58
  • 3.2.2 开放化的媒体姿态58-60
  • 3.2.3 整体化的营销策略60-62
  • 3.3 从文献纪录到文化诉求——专题类戏曲电视节目62-68
  • 3.3.1 多维度的题材探索63-65
  • 3.3.2 “故事化”的叙事策略65-66
  • 3.3.3 “相对真实”的创作理念66-68
  • 3.4 从民间狂欢到拟真集会——晚会类戏曲电视节目68-75
  • 3.4.1 全民参与的狂欢仪式68-71
  • 3.4.2 主流媒体的官方宣教71-75
  • 4 戏曲电视节目形态特征75-83
  • 4.1 专业性75-77
  • 4.2 地域性77-80
  • 4.3 多元性80-83
  • 5 戏曲电视节目现状与争议83-97
  • 5.1 创新还是消解——电视化对戏曲本体的影响83-86
  • 5.2 促进还是冲击——电视传播语境下的戏曲剧场演出86-89
  • 5.3 亲近还是疏远——演员与观众的双向交流89-90
  • 5.4 热闹还是萧条——戏曲电视节目评奖90-97
  • 6 戏曲电视节目受众分析97-127
  • 6.1 收视率调查的应用局限与市场困境97-102
  • 6.2 受众分析的现实依据与理论基础102-104
  • 6.3 戏曲传播渠道状况分析104-107
  • 6.3.1 电视在戏曲传播中的媒介地位分析104-105
  • 6.3.2 城乡戏曲传播渠道差异的交叉分析105-107
  • 6.4 戏曲电视节目受众收视状况分析107-115
  • 6.4.1 受众群体特征与戏曲电视节目收视倾向交叉分析107-110
  • 6.4.2 影响受众选择戏曲电视节目的若干因素分析110-112
  • 6.4.3 戏曲电视节目受众收视习惯112-114
  • 6.4.4 戏曲电视节目受众满意度114
  • 6.4.5 戏曲频道付费模式的受众接收度114-115
  • 6.5 戏曲剧场演出受众观看状况分析115-120
  • 6.5.1 受众群体特征与剧场看戏倾向交叉分析116-119
  • 6.5.2 影响受众选择剧场看戏的若干因素分析119-120
  • 6.5.3 戏曲剧场演出的票价因素分析120
  • 6.6 戏曲电视节目受众分析调查报告120-127
  • 6.6.1 城乡戏曲传播均以电视媒介为主导,农村戏曲演出市场更活跃120-121
  • 6.6.2 戏曲电视节目受众老年化特征突出,高学历受众则远离电视121-122
  • 6.6.3 现实受众偏爱欣赏类、专题类节目,戏曲晚会受潜在受众青睐122-123
  • 6.6.4 戏曲剧场演出票价为关键因素,针对不同受众实行差异化营销123-127
  • 7 戏曲电视节目的传承意义127-137
  • 7.1 留存珍贵的戏曲影像资料127-131
  • 7.2 培养年轻的戏曲观众131-137
  • 结语137-139
  • 致谢139-141
  • 参考文献141-147
  • 附录 A147-149
  • 附录 B149-157
  • 附录 C157-183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奖情况183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冯娇娇;戏曲题材电视纪录片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5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强军;;专业化电视频道分析[J];电视研究;2004年12期

    2 沙浪;;观众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J];中国电影;1956年S3期

    3 徐剑雄;徐家林;;都市里的疯狂:近代上海京剧捧角现象[J];贵州社会科学;2007年03期

    4 徐立军;王京;;2012年全国电视观众抽样调查分析报告[J];电视研究;2013年02期

    5 傅谨;;李瑞环和“京剧音配像”的文化贡献[J];博览群书;2007年09期

    6 吴彦华;;大数据时代的电视媒体覆盖与传播——2013美兰德媒体传播通路与受众研究创新调研成果在京发布[J];当代电视;2013年12期

    7 邱月烨;;拯救戏曲的新路[J];21世纪商业评论;2014年03期

    8 ;媒体市场新变化 跨屏成必备手段 昌荣发布《2013上半年中国收视总结及下半年趋势分析》[J];声屏世界·广告人;2013年09期

    9 邹越;;民国都市业余演剧活动的缩影——对《申报》中票友、票社史料的钩沉与解读[J];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05期

    10 周华斌;巫傩面具与戏曲脸谱──兼论中国戏曲脸谱之发生[J];民族艺术;1994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春雨;当代戏曲演出营销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军明;;《凤阳士人》情爱模式的叙事伦理学诠释[J];蒲松龄研究;2011年04期

    2 崔蕴华;从《聊斋俚曲》中“银纽丝”小曲看明清民歌艺术的发展[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3 余江宁;论宋代京城的娱乐生活与城市消费[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4 张隋全;;才子佳人戏曲中“琴”意象琐议——以《西厢记》、《玉簪记》、《琴心记》为例[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5 王斌;;浅探明代民间戏剧搬演的落潮与复炽[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6 董迎霞;;中国舞台时空观兼与西方戏剧比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7 张扬;;试论元杂剧中预叙手法的运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8 龚婷;;僭越与颠覆——狂欢化理论视野中的《超级女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9 陈霓;;关汉卿爱情风月剧的形态建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10 李秀岩;郭振宇;;通俗音乐文化审美气质的变异与本真回归[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超;;基于区域视角的河北省文化产业定位研究[A];2011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赵长雁;;社区·女性·媒介:族群身份获得的特殊影响因素及其反思——以景洪一个白族社区为个案[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3 纪广;;中国古代舞蹈教育述略[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4 杨璐;;家园·国族·大同——2008年几台大型电视综艺晚会整合功能探析[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费小平;;“语际书写”/“跨语际实践”:不可忽略的文化翻译研究视角[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10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6 顾颖;;论汉画像乐舞图的悲剧精神[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梁伟峰;;被“浪子”反抗的“浪子之王”——论鲁迅与亭子间文化[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8 谢纳;;“空间转向”与当代文艺理论建构[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9 杨岚;;转型期的社会文化审美与文化生态平衡[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上)[C];2011年

    10 倪胜利;;民族教育政策应关注民族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A];“民族教育政策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岳立松;晚清狭邪书写与京沪性别文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黄胜江;乾隆时期文人剧作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董素青;消费电视[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方忠;中韩文化创意产业经济效应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程郁儒;民族文化传媒化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6 颜水生;论中国散文理论的现代性转变[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成;晚清诗学的演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天娇;企业使用媒体创造顾客价值机理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杨亭;土家族审美文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熊宇飞;意识的世界与主体的生成[D];暨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京;中国戏剧戏曲表演中对于动情点的诠释及其处理[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石实;隐秘的参与[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正东;中国摔跤文化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李静;提高电视节目文化品位的思考[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陈小香;明代的知识女性[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伍永晋;明清《西厢记》续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婧;保定老调的继承与发展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乔丽华;论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亚文化及其价值意义[D];河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其荣;周稚廉戏剧作品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秀义;《琵琶记》艺术再探[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徐州;;试论电视戏曲专题片传播理念的嬗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燕俊;从舞台到银幕——“十七年”戏曲艺术片对三大矛盾的处理[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3 龚和德;柳暗花明又一村——略谈戏曲与电视的联姻[J];当代电视;1988年07期

    4 王庆福;;口述历史:一种纪录片类型[J];电视研究;2005年07期

    5 曾一果;张春雨;;当代历史纪录片的“新历史叙事”[J];电视研究;2008年12期

    6 何苏六;;中国电视纪录片话语权与话语方式的演进[J];电视研究;2009年04期

    7 叶奕翔;;影视作品的叙述者——兼及视角问题[J];电影文学;2008年19期

    8 李彩霞;;论纪录片《昆曲六百年》中真实再现的创作技法[J];电影文学;2008年21期

    9 张同道;1998年中国电视纪录片略论[J];电影艺术;1999年03期

    10 李镭;;2008年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9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毛阅;中国纪录片产业链现状分析与策略建构[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德亮;;赣南红色资源利用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党史文苑;2007年02期

    2 刘斌;;大型电视活动:资源整合与品牌操作——解读《媒体活动实战报告》[J];广告大观;2005年12期

    3 刘俊;;软实力 国家的心脏和灵魂[J];华人世界;2006年10期

    4 傅守祥;;当代审美文化的意义想像与审美生存[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5 许敏;晚清上海的戏园与娱乐生活[J];史林;1998年03期

    6 王艳明,张燕;大秦腔还能吼多久[J];瞭望新闻周刊;2003年02期

    7 喻国明;张洪忠;;中国广播电视公信力评测报告[J];民主与科学;2006年04期

    8 张艳;花军;;论地方戏曲融入高校教育的重要性[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9 张伟;;戏曲、曲艺音乐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模式探讨——以河南省高校为例[J];四川戏剧;2008年04期

    10 龚和德;京剧与上海[J];上海戏剧;2004年12期

    中国知网广告投放

    河南电视节目预告_《山西师范大学》2014年博士论文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戏曲电视节目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16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1416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c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