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宏大话语的颠覆与挑战——论20世纪80年代以降美国早期电影研究的转向
本文关键词:对宏大话语的颠覆与挑战——论20世纪80年代以降美国早期电影研究的转向 出处:《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美国早期电影研究 研究范式的转变 电影史 电影理论
【摘要】: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人文学界出现了研究范式的语言学、文化学转向。受其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降,美国电影学界围绕早期电影的研究也发生了研究范式的转型。语境化的研究背景、跨学科的研究视角,搭构了更开放的研究框架,推崇更细腻的言说方式,不仅让这一时期的电影研究在电影史述与理论思考两个层面不断挑战传统的宏大话语,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也为后续的电影研究提供了新的范式,开拓了新的思路与空间,可谓影响深远。但是研究转向所暴露出的淡化电影本体、电影研究泛文化化、以现代性为阐释核心等问题,也应引起学界的批判与反思。
[Abstract]:Since 1950s, the western humanism appeared in the academia research paradigm of linguistics, cultural turn. Under its influence, in 1980s, the American film research academia around the early films has also undergone a transformation of research paradigm.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of context, an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perspective, take the structure of more open framework respected, more delicate way of speaking, not only make the film of this period in the history of film thinking and theory two aspects continue to challenge the traditional grand discourse, and achieved fruitful results, but also provide a new paradigm for the study of film follow-up, explore the ideas and new space, it has a far-reaching impact. But the study to expose desalination film body film of Pan culture, explain the core problems based on modernity, also should cause reflection and criticism in academic circles.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J905
【正文快照】: 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学术界出现了一股打破单线的宏大叙事而突出差异、动态与微观存在的研究转向。这场由诠释学、语言学、结构/解构主义、文化研究等理论不断推动的研究转向影响了几乎所有的人文学科,电影研究自然也包括在内,而尤以对未受规范(叙事)束缚而呈现多种发展形态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皮埃尔·索尔兰,刘云舟;电影研究与社会科学[J];东南学术;2000年03期
2 聂伟;;新生代电影研究之六:张扬论[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3 史蒂芬·吕斯特;萨尔玛·莫娜尼;侯娇婴;;分隔渐隐——对生态电影研究的定义和定位[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4 帕·彼得罗 ,肖模;通俗文化和女子气:电视在电影研究中的“地位”[J];世界电影;1990年03期
5 曾耀农;电影研究与接受美学[J];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6 曾耀农;电影研究与接受美学[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7 张会军;翱翔的自由 对几部新导演处女作的电影研究[J];电影艺术;2004年06期
8 ;上海交通大学推出《美国电影研究文丛》[J];世界电影;2004年06期
9 陈犀禾,刘宇清;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电影研究——中国电影研究趋势的几点思考[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10 王海洲;视点及其文化意义:当代中国城市电影研究[J];电影艺术;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绍谊;;多样性与学科“危机”:转型中的电影研究[A];中国与世界影视文化多样性的现实与前景——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第4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虞吉;;重拟的知识体系:从“像”到“像化叙述”[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3 韩敏;;少女的爱欲与成长——20世纪90年代以来少女成长电影研究[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4 肖诗予;;李安电影研究[A];2013福建省传播学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陈晓云;;作为电影研究社会维度之一的明星研究[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王利丽;;电视剧中的北京城市空间[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周安华;;电影研究的比较艺术学视界[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贺圣达;;电影在东南亚:发展、问题和前景[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大众文化在亚洲:全球化、区域化和本土化”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9 周宪;;视觉文化语境中的电影[A];全球化与中国影视的命运——首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1年
10 丁亚平;;电影史的视界:方法与范式——兼谈人物志电影研究[A];和而不同——全球化视野中的影视新格局——第三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汪方华;迪娜:圣·安德鲁斯大学电影研究中心的灵魂[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2 记者 陈香;北大着手培养电影研究学术人才[N];中华读书报;2008年
3 张英进;跨学科:电影研究的特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本报首席记者 邵岭;城市为什么需要电影节[N];文汇报;2014年
5 王昶;英语世界的中国电影研究[N];中华读书报;2000年
6 高娟;中国电影研究的突破点[N];光明日报;2003年
7 宋维才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2011中国电影研究:稳步推进既有格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8 ;2013年《斯大林格勒》创史上最高[N];中国电影报;2014年
9 本报记者 钱力;电影节,,不光有红地毯[N];中国文化报;2014年
10 徐德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银幕》与英国电影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芳;中国主旋律影视剧表达主流意识形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2 陈岩;试论电影空间叙事的构成[D];南京艺术学院;2015年
3 熊斌勇;中国电影产业规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6年
4 张佳佳;邵氏电影:“文化中国”的想象与类型话语的建构[D];浙江大学;2017年
5 段运冬;电影,作为隐喻的艺术[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6 李静;新时期体制演变中的电影进口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刘_";基于认知符号架构下电影深层体系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侯微;战争电影与国家认同[D];复旦大学;2009年
9 康尔;电影表述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4年
10 孟岩;泰中动作电影比较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晓波;流行文化视角下的哥特式电影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2 王军;中国越战电影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5年
3 唐曼曦;深情暗涌—香港同性恋电影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4 杨超;金基德悲剧电影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单桂芬;许秦豪电影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窦娟;1980年代以来台湾成长题材电影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宋小妍;李玉电影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8 王妍丹;视觉文化下的景观电影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9 陈岩;美国战争电影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周燕;跨越边界—王颖电影研究[D];北京电影学院;2005年
本文编号:14290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1429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