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主题微电影的社会文化价值阐释
发布时间:2018-01-26 22:25
本文关键词: 青春主题微电影 社会文化语境 青春形象 社会文化价值 出处:《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新新媒介》这本书开篇就提出了当代媒介的“三分法”,即就是:旧媒介、新媒介以及新新媒介。新新媒介指互联网上的第二代媒介,滥觞于20世纪末,兴盛于21世纪,而我们当下所说的“微时代”正是新新媒介时代的一部分,以“微时代”为代表的新新媒介的特点包括消费者即就是生产者;并且这些生产者大多也是非专业人士;新新媒介带给大众的是一种人人都可以成为出版人、制作者的环境,并且在这样的环境下一般情况是不需要收费的,每个人都能选择适合自己兴趣爱好的内容区表达和传播。这样的新技术以及新文化体验已经带领大众悄然无声的进入了Web.3.0时代,人们的生活也随之发生着巨大的改变。 “微时代”的带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新变化正是以微小说、微博、微信、微电影为代表的新的网络体验,它们正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的蔓延和扩散着,更重要的是,它们已经深深的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方式、生活节奏以及生活重心,以致使老百姓达到无法离开的程度。自2010年微电影正式被命名起,便掀起了网络视频的高潮,对于普通的草根大众们,微电影的兴起赋予他们实现电影梦想的机会。微电影的制作过程不需要价值连城的设备、不需要过多的物力和财力,甚至是只要你愿意做,就有创作的机会,实现成为导演的梦想。微电影作为微视听的新的文化消费形式,也逐渐的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受众喜欢,更是成为了普通大众尤其是青年人的主要娱乐方式。 纵观目前微电影的发展现状,从传播学的角度看,微电影已经开创了一种网络影视叙事的新模式,微电影从制作者、传播主体、传播方式到传播渠道每一点都颠覆了传统电影的模式。纵观目前国内学者对于微电影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微电影的传播机制、广告植入、品牌营销、微电影制作等方面,关注微电影主题叙事以及其社会文化价值方面的研究微乎其微。笔者在此论文中正是以主题的研究方式来研究微电影,本论文是关于青春主题微电影的社会文化价值阐释。 在本篇文章中,首先对于微电影的理解做了综述,其次解释了笔者对于青春主题微电影的界定方式,主要是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来说。具体来看,青春主题微电影有以下特征:第一,青春主题微电影是以年轻人作为主要的表现对象,内容展现的是年轻人的生活状态;第二,青春主题微电影传达的是青春精神。第三,青春主题微电影的创作团队普遍年轻化;第四,青春主题微电影的受众群是以年轻的青年人为主。 其次,文章分析了青春主题微电影产生下的社会文化语境。具体从以下几点来说,第一,新媒体语境与碎片化媒介环境下产生了青春主题微电影;第二,青春主题微电影中表现的青年亚文化特点;第三,大众消费文化下的青春主题微电影;第四,青春主题微电影下的草根文化的视觉盛宴。 论文的第三章具体通过文本的分析阐释了青春主题微电影中的青春形象。包括对于校园青年、“漂一族”、都市青年的形象分析。成长是青春无法绕过的表述,是经历青春过程后的必然归宿。青春和成长作为人生长河中最璀璨的生命连接和记忆,因此在论文的第四章中,探析了青春主题微电影的叙事母题,即成长主题。文章中笔者从两个方面来阐释成长,一个是情感上的成熟,另一个是意识上的觉醒。 论文的最后一章阐释了青春主题微电影的意义及社会文化价值。具体通过对于青春主题微电影在社会文化认同视角下的表达以及在文化消费视角下的体现两个方面来说明它存在的意义。在结语中,主要分析了青春主题微电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这种形式不仅是文化产业的需求,同时也是受众的需求,青春主题微电影利用自身的优势记忆着青春的岁月,传递着青春的正能量。 总之,本研究的文本素材主要是V电影网络平台提供的内容,笔者关注的是青春主题的微电影中20部左右的影片,对其进行文本形象的解读和分析,力求从文化价值和社会发展中阐释微电影的青春主题,试图填补微电影关于青春主题方面的研究缺失和空白,引起更多微电影创作者和研究者对青春主题微电影的关注和思考,发掘出更为深广的社会文化意蕴和价值。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905;G20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张波;;论微电影在当下中国的生产及消费态势[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2 王宁;情感消费与情感产业──消费社会学研究系列之一[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3 陈日红;;微电影与文化研究[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本文编号:14667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1466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