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从《同桌的你》看国产怀旧青春片创作

发布时间:2018-02-01 13:36

  本文关键词: 《同桌的你》 青春片 怀旧 中国电影 创作策略 出处:《电影文学》2017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国产青春片已经进入了创作发展的黄金时期,以赵薇的导演处女作《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为代表的国产青春片,从2013年至今连续三年占据国内院线市场的各个档期,甚至成为如今中国电影市场的一个文化现象。"怀旧"是近三年国产青春片的关键词,这些电影无一例外地以情怀为营销策略。如今的国产怀旧青春片早已不仅仅是兴起一时的文化现象,在三年的时间里已经形成了有迹可循的创作策略,成为急速发展的中国电影的重要类型片组成。
[Abstract]:Domestic youth film has entered the golden period of creative development, with Zhao Wei's director's debut film "to the youth we will eventually lose"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domestic youth film. From 2013 to now, it has occupied every stage of the domestic cinema market for three consecutive years, and has even become a cultural phenomenon in the Chinese film market today. "nostalgia" is the key word of domestic youth films in the last three years. These films have no exception to emotion as a marketing strategy. Today's nostalgic youth films are not only the rise of a temporary cultural phenomenon, in three years has formed a track to follow the creation strategy. Becom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film an important type of film composition.
【作者单位】: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分类号】:J905
【正文快照】: 2013年,演员出身的赵薇推出了自己的导演处女作《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影评人和普通观众几乎一边倒地对这部电影大加赞赏,一时间造成了极大的轰动。《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用7.26亿人民币的超高票房证明了大众对于青春片的强烈审美需求,可谓开启了国产青春片的新时代。由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孙晖;;从《匆匆那年》看校园怀旧青春片的类型策略[J];当代电影;2015年02期

2 秦中书;余鸿康;;新世纪以来中国青春电影创作价值观的现状与反思[J];中华文化论坛;2014年11期

3 黄式宪;;青春的当代性书写:诗意的升华抑或耽于物欲的碎片化——关于去岁“青春片热”的冷思考[J];民族艺术研究;2014年03期

4 刘帆;;小议都市青春电影中的标准语境[J];电影文学;2007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石晓芳;影像青春—九十年代以降大陆青春电影发展初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湘;;电影《左耳》:关于残酷青春的误读[J];电影文学;2017年09期

2 王乃芳;;从《同桌的你》看国产怀旧青春片创作[J];电影文学;2017年05期

3 魏珊;;《陪安东尼度过漫长岁月》的青春怀旧叙事[J];电影文学;2017年03期

4 夏娇;;对《小时代》系列影片的合理误读[J];电影文学;2016年14期

5 闫笋;;电影《匆匆那年》的“后青春”叙事策略[J];电影文学;2016年10期

6 唐澜;;谈青春题材电影的母题书写[J];电影文学;2016年09期

7 高筱筱;;浅谈近几年国产青春电影热映原因[J];智富时代;2016年04期

8 齐瑞星;;校园青春电影《左耳》的成长主题解读[J];电影评介;2016年05期

9 马婷婷;;青春电影创作与观众的审美默契[J];电影文学;2016年03期

10 杨紫玮;;导演李霄峰首部剧情长片的青春书写[J];电影文学;2016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同玲;中国大陆两代青春电影的文化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16年

2 高阳;2010年以来大陆青春题材电影受众心理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6年

3 尚月森;新十年青春电影青春话语分层现象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4 陈洁;新时期以来我国青春电影的话语演变[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5 刘歆妍;国产青春片(2013-2015)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6 李璐璐;2010年后大陆新青春题材电影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7 陈洁毅;中国电影产业文化背景下的女性形象变迁[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5年

8 郝东桥;新世纪国产青春电影中的青年形象研究[D];湖北师范学院;2015年

9 吴佩婵;论新世纪以来台湾青春电影中的身份建构[D];暨南大学;2015年

10 赵菲菲;新世纪以来中国大陆青春片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肖熹;李洋;;《小时代》:倒错性幼稚病与奶嘴电影[J];电影艺术;2013年05期

2 王宜文;孙婧;;探讨与互动——“日本青春电影国际研讨会”综述[J];当代电影;2012年06期

3 谢建华;;青春映像:中国青春电影的文化母题与创作趋向[J];当代电影;2010年04期

4 王海洲;视点及其文化意义:当代中国城市电影研究[J];电影艺术;2005年02期

5 王建华;关于语境的定义和性质[J];浙江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珠;迎接挑战 中国电影要靠智慧[J];电影艺术;2000年02期

2 王志敏;21世纪中国电影展望[J];电影评介;2001年01期

3 郑培为;90年代中国电影新导演及其作品[J];当代电影;2001年01期

4 周星;2000年中国电影现象解读分析(上)[J];电影创作;2001年01期

5 ;入世后中国电影会发生什么变化 电影业内人士答问[J];电影艺术;2001年06期

6 李东;从市场看中国电影[J];电影艺术;2004年04期

7 周斌;;珍惜优良传统,大胆拓展创新——纪念中国电影诞生一百周年[J];电影新作;2005年06期

8 赵斌;沉思历史 展望未来 第八届上海电影节“中国电影百年论坛”学术纪要[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9 吴迪;审查与监督:十七年中国电影[J];电影艺术;2005年06期

10 倪骏 ,张超;三种心态,三种形象——中国电影中的美国人形象[J];世界知识;2005年2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石川;;家的重建:中国电影的一种叙事策略研究[A];中国与世界影视文化多样性的现实与前景——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第4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张振华;;改革开放使中国电影焕发异彩[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3 屈建平;;超越初级 与强手匹敌——漫谈中国电影进入美国市场的机遇和挑战[A];中国与世界影视文化多样性的现实与前景——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第4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陈旭光;;“全球化”/“民族化”的二律背反与中国电影的选择策略[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背景下艺术的传统与创新”艺术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5 马丁·吉泽尔曼;;探析中国电影在德国成功的因素——中国明星在国外形象的个案研究[A];冲突·和谐:全球化与亚洲影视——第二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2年

6 王宁;;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电影的文化批判[A];冲突·和谐:全球化与亚洲影视——第二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2年

7 周星;;全球化空间中的中国电影生存发展和独立品格[A];冲突·和谐:全球化与亚洲影视——第二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2年

8 黄式宪;;从全球化视野看中国电影的现代性崛起[A];和而不同——全球化视野中的影视新格局——第三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9 苗伟;王桂芝;;从“东方主义”角度分析西方对中国电影的选择性接受[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10 贾冀川;;“五四”精神与八十年代中国电影[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尹鸿;乍暖还寒:中国电影渴望升级[N];文汇报;2006年

2 韩三平;继续锻造中国电影产业化链条[N];中国电影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王小宁;60亿后,中国电影何去何从?[N];人民政协报;2010年

4 实习记者 贺宏丽;大学生是中国电影的未来[N];山西经济日报;2010年

5 本报社长代总编 王迎庆;在党的旗帜下繁荣发展中国电影[N];中国电影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李舫;“文化折扣”阻碍中国电影远行[N];人民日报;2012年

7 袁媛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好莱坞大片来袭,,中国电影如何“走出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8 赵葆华;坚守中国电影民族文化身份[N];文艺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李博;用数字存留中国电影的沧海桑田[N];中国艺术报;2012年

10 本报记者 张婷;《一次别离》:一次中国电影自省的机会[N];中国艺术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飞;论佛教文化对中国电影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1年

2 蒋俊;论中国电影精神之独立[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欣;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电影对女性形象的叙述与展示[D];复旦大学;2005年

4 马潇;世纪之交中国电影趋势[D];苏州大学;2007年

5 王艳云;早期中国电影中的上海影像研究[D];上海大学;2008年

6 石川;政治.影像.诗意——1949—1966年的中国电影[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1年

7 李超;现代进程中的空间呈现[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高小健;重论1930年代的中国电影[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9 唐佳琳;新兴电影运动:30年代中国电影的现代性追求[D];中国传媒大学;2009年

10 孟君;90年代中国电影中的作者表述[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虹;新时期中国电影里的“疯子形象”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徐庆兰;身体文化视域下中国电影中的性别不公现象研究(1978-2015)[D];西南大学;2015年

3 王金辉;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中的农民工形象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4 顾家诚;欧洲三大电影节中国获奖电影叙事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5 张路;我国明星跨界转型导演现象研究(2010-2015)[D];兰州大学;2016年

6 王报芬;当前中国电影档期营销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6年

7 陆叶青;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电影海外传播[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6年

8 罗曼;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神怪片现象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9 宋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中的疯癫形象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年

10 苏双双;钢琴音乐在中国电影中的应用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4819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14819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1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