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作者论视域下的娄烨电影解读

发布时间:2018-02-06 05:01

  本文关键词: “作者论” “第六代” 娄烨 出处:《复旦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本文以“作者论”为切入口,分五个章节对“第六代”导演娄烨的电影作品进行分析,并试图找到其中的深层结构。 第一章介绍了研究的缘起,并对“作者论”和“第六代”进行了文献回顾与梳理。第二章介绍了电影作者娄烨,包括娄烨其人和他对电影史的学习和继承。第三章对娄烨从影以来的八部影片进行了细读,包括《周末情人》(1994)、《危情少女》(1995)、《苏州河》(2000)、《紫蝴蝶》(2003)、《颐和园》(2006)、《春风沉醉的晚上》(2009)、《花》(2011)、《浮城谜事》(2012)等。第四章对娄烨影片的四个母题——重复出现的主题进行了探索和分析,包括废墟、城市、街道(河道)和爱情与欲望。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提炼出娄烨影片的“深层结构”。 娄烨的影片有一个明显的转向,自称“不撒谎”的摄影机从一个高调、突兀的显在变成了隐在,逐渐走向缜密、流畅的经典叙事。除了一直坚持的手持摄影的纪实风格,影片已经从追求高度风格化的镜头选择、使用大段的独白走向叙事高于风格的处理。娄烨的影片游走在浪漫世界和现实世界中,从个人的视角出发在银幕上写作个人与时代的交合碰撞。 和其他第六代导演一样,娄烨的影片诞生在意识形态大厦坍塌的废墟之上,试图在废墟和横飞的碎片中寻找意义,对抽象意义的追寻在具象的废墟和城市中人与人的周旋及亲密关系中获得了释放。在对熟悉的城市的细节的描绘中,他毫不掩饰自己对城市深沉的爱恋,然而他又看到了在各种偶然性的碰撞中生存的城市人的孤独与绝望。个体在爱欲中寻找救赎,然而他们无法避免地看见了或经历了寻找永不告别的重逢的无望,随着激情退却,曾经无与伦比的爱的荫蔽变成了失乐园。无力的救赎容易给观影者留下挥之不去审美焦虑,然而观者必须感激的是,他的作品仿佛是贴近灵魂的耳语,还原了生活的粗砺质感,道出了受伤的心灵的絮语,释放了个体在大时代里的挫折感,实现了悲剧的价值。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ilm works of Lou Ye, a director of the 6th Generation, and tries to find out the deep structure of it. The first chapter introduces the origin of the study, and reviews and combs the literature on the author and the 6th Generation. The second chapter introduces Lou Ye, the author of the film. Including Lou Ye's people and his study and inheritance of film history. The third chapter makes a detailed study of Lou Ye's eight films since he started film, including "weekend Lover" (1994), "dangerous Girl" (1995). "Suzhou River" (2000), "Purple Butterfly" (2003), "the Summer Palace" (2006), "Spring Wind intoxicated Night" (2009), "Flower (Flower)" (2011). Chapter 4th explores and analyzes the recurring themes of Lou Ye's four motifs, including ruins and cities. Street (river) and love and desire. Based on the above analysis, Lou Ye's film "Deep structure" is refined. Lou Ye's film has a clear turn, claiming that "do not lie," the camera from a high profile, sudden in the obvious has become hidden in, gradually moving to meticulous. Fluent classic narration. Apart from the documentary style of hand-held photography, the film has been chosen from the pursuit of a highly stylized lens. Lou Ye's films travel in the romantic world and the real world, writing the personal collision between the times and the individua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ndividual. Like other 6th generation directors, Lou Ye's film was born on the ruins of the collapse of the ideological edifice, trying to find meaning in the ruins and flying debris. The pursuit of abstract meaning is released in the concrete ruins and in the intimate relations between people and people in the city. In the description of the details of the familiar city, he makes no secret of his deep love for the city. However, he saw the loneliness and despair of the city people who lived in the collision of all kinds of chance. The individuals sought salvation in the love desire, but they could not avoid seeing or experiencing the hopelessness of finding the reunion that never said goodbye. As passion wanes, the shadow of once unparalleled love becomes paradise lost. Feeble redemption tends to leave the viewer with lingering aesthetic anxiety, but the viewer must be grateful. His works seem to be whispers close to the soul, restore the rough texture of life, speak the words of the injured soul, release the frustration of the individual in the big times, and realize the tragic value.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90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鹏艳;;论《天下无贼》的电影叙事与小说叙事[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齐瑾;;美国电影中超级平民英雄诞生的基础[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3 范晓梅;;汽车,作为城市诗歌意象之一[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4 张丽;;本雅明“光晕”的特征及其美学内涵[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5 李晶;;女性情感及女性命运的影像呈现——解读电影《孤恋花》[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7期

6 王平;;张爱玲小说现代技巧的运用——以《金锁记》为例[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7 王秀芝;;电影性别机制的语言编码[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苏涛;;性别、权力与文化想象——论“邵氏”武侠片中的女性[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9 张晶;;当代文学艺术中的审美现代性因素[J];北方论丛;2010年02期

10 陆涛;;从“韵味”到“震惊”——再论本雅明的艺术现代性理论[J];北方论丛;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黎风;沈仁平;;图像文化时代的电影诗学重设[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2 贺晓宏;;民族资产阶级图像的重构——《大染坊》意识形态分析[A];中国传媒大学第二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姜影;;欧仁·德拉克洛瓦与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差异中的类似性[A];2006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吴三军;;寻找失落的镜头感——论电视剧视听语言的失落与回归[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5 周宪;;视觉文化语境中的电影[A];全球化与中国影视的命运——首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1年

6 左芳;;新世纪中国影视文化与社会文化价值体系建构危机[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厉震林;;电影明星的话剧舞台秀及其表演文化分析[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赵富斌;赵莉;史龙龙;王甫;;中国武术影视产业发展路径研究[A];中国体育产业与体育用品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廖述务;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傅建安;20世纪中国文学都市“巫女”形象论[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董震;寻找属人的希望[D];吉林大学;2011年

4 孙晶;跨越文字与影像的疆界[D];吉林大学;2011年

5 杨子;家园的踪迹:全球化上海的剧场与艺术空间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林存秀;城市之声[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孙振涛;3D动画电影研究:本体理论与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点点;跨媒介时代的文化产业[D];北京大学;2011年

9 许勇为;马尔库塞的现代性批判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颜炼军;象征的漂移[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岩;跋涉在路上—女性视域下的李少红影视剧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桂晓;舒克申小说创作与其电影创作的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汪永奇;广告影像批评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4 阳功庆;论特雷·伊格尔顿的文化批评观[D];湘潭大学;2010年

5 佘颖玲;审美反抗与审美救赎[D];湘潭大学;2010年

6 殷劭;好莱坞电影中的精神病人形象[D];湘潭大学;2010年

7 邹龙;1978-2008:论述王朔30年创作主体意识与叙事特征[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吕娜;都市婚恋题材电视剧叙事策略与文化内涵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胡牧;从承继到创新,从启蒙到娱乐[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10 庞红蕊;节庆祭祀与替罪羊之死[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14936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14936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91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