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纪录片:目标、方法与传播效度
本文关键词: 纪录片创作 延安电影团 纪录电影 官方话语 意识形态话语 肖冰 话说长江 话说运河 效度 袁牧之 出处:《对外传播》2016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一、纪录片作为官方话语的功能目标从1938年,延安电影团(全称为"八路军总政治部电影团")在延安成立开始,中国共产党就重视纪录电影在政治宣传上的用途。在仅有一台35mm摄影机和一台16mm摄影机的延安电影团,袁牧之、徐肖冰和吴印咸等组成的6人摄制组拍摄了第一部纪录电影《延安与八路军》。1942年的《生产与战斗结合起来》(《南泥湾》)拍摄了毛泽东题写"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镜头。延安电影团建设初期设备简陋,由于胶片的匮乏,正片当底片
[Abstract]:First, since 1938, the Yanan Film Troupe (fully known as the "eighth Route Army General political Department Film Troupe") has been established in Yan'an as the functional objective of the documentary film as an official discourse.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a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use of documentary films in political propaganda. In the Yanan Film Troupe, which has only one 35mm camera and one 16mm camera, Yuan Muzhi, The first documentary film, "Yan'an and the eighth Route Army," was filmed by a group of six people, including Xu Xiaobing and Wu Yinxian. In 1942, "combining production with Combat" ("Nanniwan") was filmed with the inscription "do it yourself," written by Mao Zedong. Yenan film troupe was initially built with poor equipment. Due to the lack of film, positive films were used as negatives.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文学院传播学系;
【基金】: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基于纪录片的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构建与传播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号15BXW026
【分类号】:J9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周清平;周星;;主流意识形态电影艺术风格化写作的困境与突围[J];电影艺术;2013年05期
2 夏倩芳;;党管媒体与改善新闻管理体制——一种政策和官方话语分析[J];新闻与传播评论;2004年0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忠波;;作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纪录片:目标、方法与传播效度[J];对外传播;2016年05期
2 陈欢;张昆;;1978—2013:中国新闻体制的规制与发展[J];编辑之友;2015年06期
3 强月新;刘莲莲;;我国媒介规制的结构、问题及制度性根源[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5年03期
4 乔同舟;;“媒体与移民身份认同”研究:从西方经验到中国语境——以农民工为重点的文献考察[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5 李杉;阮毅;;传媒体制“两分开”的制度安排逻辑[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6 叶海;;西部地区社会冲突事件报道问题及应对策略——以贵州、云南、甘肃三起冲突事件为例[J];甘肃社会科学;2012年05期
7 卜宇;;新闻场与政治场的互动与博弈——以区域性主流媒体为例[J];学海;2012年05期
8 刘伯高;;新媒体条件下党管媒体的环境适应性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9 佟渝疆;;对报业管理中几个关系的处理[J];新闻界;2012年02期
10 江翠平;;社会转型期出版物属性新探[J];出版与印刷;2010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贾磊磊;黄建新;;政治电影是最大的商业电影——贾磊磊与黄建新对话主旋律电影[J];人民论坛;2011年S1期
2 张法;王莉莉;;“主流电影”:歧义下的中国电影学走向[J];文艺争鸣;2009年05期
3 饶曙光;;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中国主流电影建构[J];文艺研究;2009年01期
4 贾磊磊;;重构中国主流电影的经典模式与价值体系[J];当代电影;2008年01期
5 赵卫防;;中国主流电影的文化认同及发展策略——“全球化视野下主流电影的文化认同及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J];当代电影;2008年01期
6 康晓光;未来10年中国政治发展策略探讨[J];战略与管理;2003年01期
7 徐湘林;以政治稳定为基础的中国渐进政治改革[J];战略与管理;2000年05期
8 康晓光;经济增长、社会公正、民主法治与合法性基础──1978年以来的变化与今后的选择[J];战略与管理;1999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键;从《人与熊》看纪录片创作理念的变化[J];电视研究;2000年10期
2 孙曾田;纪录片的价值与创作[J];电视研究;2000年12期
3 刘波;纪录片创作方法论[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0年01期
4 刘颐静;纪实与艺术表现──纪录片的两翼[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0年03期
5 王国平;人物纪录片表现什么[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0年06期
6 刘通国;纪录片创作的几点感悟[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0年08期
7 王庆文;电视纪录片创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0年S1期
8 张红军,朱梅;“真”的美化与“美”的真化——从美学角度看纪录片创作的“合法手段”[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9 王慰慈,方方;台湾纪录片创作访谈录[J];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10 刘宇鲲;对纪录片本质的再认识──兼议纪录片创作中若干认识误区[J];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小玉;;纪录片“真实”性的再解读[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2 赵剑;;试论纪录片的关系真实[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3 谭俐莎;;底层纪录与时代见证(摘要)——中国独立纪录片掠影[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4 邢虹文;;纪录片编导人才素质与培养方式的创新(摘要)——以纪录片的制作过程为视角[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5 孙红云;;中国第一人称纪录片的发展及其特征[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石屹;;白玉兰国际纪录片评奖活动的发展格局与趋势[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吴国庆;;借鉴国际纪录片风尚 打造传播精品[A];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何苏六;;加快纪录片改革发展,凝练和提升文化气质[A];北京精神:构建精神家园 提升文化软实力——第五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9 何白;;基于“钻石体系”的我国纪录片产业竞争力研究[A];2013福建省传播学年会论文集[C];2013年
10 徐展勤;;关于纪录片影视产业市场状况的研究[A];论北京文化产业发展——2009北京文化论坛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海贝;纪录片:如何完成“纪录”的使命[N];中国文化报;2007年
2 黄海贝;纪录片:如何完成纪录使命[N];今日信息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李舫;人文纪录片:寻找失落的文化精神[N];人民日报;2006年
4 曾林;思维的品格:关于纪录片的思考[N];中华新闻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王臻青;纪录片为啥没有院线观众?[N];辽宁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英子;青海是纪录片创作的高地[N];青海日报;2010年
7 深圳商报记者 刘瑜;纪录片,赔本赚吆喝?[N];深圳商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陈原;电影纪录片,期待喝彩[N];人民日报;2011年
9 喻德术;国产纪录片现状艰难出路何方?[N];中国文化报;2011年
10 实习生 毛君 本报记者 张树伟;推动纪录片人才自觉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陆敏;纪录片艺术传播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2 赵曦;纪录片边界问题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3 余权;宣传性纪录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黄瑛;“狂喜的真实”:沃纳·赫尔佐格的纪录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5 盘旋;人类学视阈下的电视纪录片创作[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罗锋;“历史的细语”:新纪录运动中的底层影像研究(1991-2010)[D];复旦大学;2011年
7 李灵革;纪录片下的中国[D];浙江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杰;中国独立纪录片生存与发展初探[D];中南大学;2008年
2 罗娟;海外华人题材纪录片的文化价值[D];暨南大学;2008年
3 石琳;纪录片市场营销为王[D];复旦大学;2008年
4 师欢欢;我国大陆独立纪录片传播方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张苗苗;试论纪录片中商业利益和人文价值的统一对立[D];厦门大学;2009年
6 安丽平;中国独立纪录片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7 王增伟;新纪实主义纪录片[D];重庆大学;2009年
8 周菲菲;新虚构纪录片的美学特质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9 王润田;论大型历史考古纪录片《巴人之谜》与《远祖之谜》对“渝派纪录片”的建构作用[D];西南大学;2010年
10 唐莉;作为“民间记忆”的中国独立纪录片分析[D];安徽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5069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1506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