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勺子》:拉条子如何为自己赢得主观镜头
本文关键词: 叙事伦理 新媒体时代 话语分析 影像化 中国社会转型期 荒诞性 现实主义风格 陈建斌 影像媒介 中国当代社会 出处:《电影艺术》2016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从叙事伦理、影像方式和新媒体时代的艺术悖论三个方面对《一个勺子》进行话语分析。主人公拉条子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的身份位置,几乎完全通过看与被看的视点镜头塑造的,当他从监视器与后视镜的被看位置,转变为影片最后一个镜头、也是全片唯一一个主观镜头的主体身份时,成为勺子的他永不可获得主体身份位置的荒诞性也表露无遗。
[Abstract]:This paper makes a discourse analysis of "a spoon" from three aspects of narrative ethics, image style and artistic paradox in the new media era. The protagonist's position in the transition period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society is discussed. It was created almost entirely by viewing and seeing the view lens, when he changed from the position of the monitor and the rearview mirror to the last shot of the film, which is also the only subjective subject of the whole film. The absurdity of a spoon in which he could never obtain a subject position was also revealed.
【分类号】:J9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戴锦华;本文的策略:电影叙事研究[J];电影艺术;1994年01期
2 雅·奥蒙 ,肖模;视点[J];世界电影;199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波;;逆转与惊奇的叙事策略[J];当代电影;2012年02期
2 边勋;;论小说与电影叙事艺术的要素差异[J];电影文学;2008年12期
3 袁晚晴;;论环形叙事中的时间[J];电影评介;2012年16期
4 唐灿灿;;从遮蔽到解蔽——解析马基德·马基迪电影的叙事方法[J];电影评介;2014年17期
5 王跃;;自由的表达——试析基耶斯洛夫斯基影片中摄影机角度与视点特点[J];美与时代(上);2013年05期
6 魏婷婷;;论中国商业电影的品格“良莠”[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4年08期
7 尹婷婷;方明;;解析影片《假如爱有天意》中的色彩运用与叙事[J];新闻世界;2009年07期
8 彭耀春;90年代中国电影理论的关键词[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9 孙桢;;论《吾栖之肤》之叙事结构[J];青年文学家;2012年16期
10 刘双;;一场凄美壮观的旷世浩劫——评灾难影片《2012》[J];青年作家(中外文艺版);2010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于丽娜;叙述位置与叙述立场[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2 孟君;90年代中国电影中的作者表述[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炜;中国大众文化叙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任明;电影、城市与公共性[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孙鹏;电影理论中的结构主义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6 俞洁;“十七年”中国反特电影的类型研究(1949-1966)[D];浙江大学;2012年
7 陈一愚;中国早期电影观众史(1896-1949)[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8 刘昕亭;作为政治批评的缝合式批评—齐泽克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9 殷昭玖;电视剧认同机制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栩;电影叙事视角探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1年
2 徐亮;美国悬疑电影的叙事策略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高媛;当代美国惊悚电影类型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媛媛;当代中国武侠电影的跨文化传播[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骏;形式与文化:基耶斯洛夫斯基电影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刘雅锋;新世纪武侠电影论略[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甄晓文;海岩电视剧叙事话语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8 刘宁;中国纪录片的发展与变迁[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9 田园;新世纪中国武侠电影的创作走向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10 王跃;基耶斯洛夫斯基影片中的视听语言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詹姆斯·费伦;唐伟胜;;“伦理转向”与修辞叙事伦理[J];叙事(中国版);2010年00期
2 史锦秀;刘娇;;叙事伦理再批判:坚守社会道德[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11期
3 伍茂国;;伦理转向语境中的叙事伦理[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4 谢有顺;;为破败的生活作证——陈希我小说的叙事伦理[J];小说评论;2006年01期
5 谢有顺;;对人心世界的警觉——《尴尬风流》及其叙事伦理[J];小说评论;2006年03期
6 张劲松;;电影《色·戒》中的叙事伦理分析[J];电影评介;2008年24期
7 梁艳芳;;守护人心温暖的品质——蒋韵《心爱的树》的叙事伦理意义[J];名作欣赏;2008年24期
8 杨红旗;;叙事伦理与文艺学的知识生成[J];文艺理论研究;2009年06期
9 张冬;李小倩;;《城与市》的叙事伦理[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唐伟胜;;叙事伦理:故事、话语与阅读[J];叙事(中国版);2010年00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傅强;以情感为主线的叙事伦理[N];文艺报;2011年
2 吴玉杰;新世纪中短篇小说的叙事伦理[N];光明日报;2008年
3 耿立;深入精神的内部[N];文艺报;2006年
4 刘起林;“戏说历史”的叙事偏差[N];人民日报;2009年
5 张光芒;人品不好=运气不好?[N];中国艺术报;2012年
6 王本朝 肖太云;物质时代的情感救赎[N];文学报;2013年
7 张友文;祛除暴力美学 守住伦理底线[N];文艺报;2014年
8 张清华;如何构筑民族记忆[N];文艺报;2011年
9 龚举善;消费时代报告文学的叙事伦理[N];文艺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谢有顺;中国小说叙事伦理的现代转向[D];复旦大学;2010年
2 曹金合;叙事形式的伦理意味[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3 梁艳芳;创伤记忆:自述、代述与混合叙述[D];上海大学;2009年
4 杨庆东;自由意志的追寻[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萍;《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小说与电影及其叙事伦理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5年
2 焦晓燕;叙事伦理批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刘欣;叙事伦理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4 段梦琪;《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叙事伦理[D];江西师范大学;2014年
5 刘滢;当代文学中的两种女性叙事伦理形态[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6 陈静;刘小枫叙事伦理学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春玉;东西小说的叙事伦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侯芳;方方小说的叙事伦理与道德重建[D];西南大学;2007年
9 曹刚;李锐“吕梁山系列”小说的叙事伦理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10 罗晨;《金色的耶路撒冷》之叙事伦理[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408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1540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