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中的冷战——以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星港两地电影互动为研究对象
本文选题:长城 切入点:凤凰 出处:《当代电影》2016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长期以来,我们对香港文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本土性方面的定位和研究,相较于这种研究,对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内地南来和马来亚(主要是指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北上的知识分子(包括导演、编剧、制片和演员)的整体研究相对偏弱,同时,对香港与马来亚电影界互相交流合作,如马来亚影人北上、香港电影中的马来亚风情等方面的研究也不够。本文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以左派的长城、凤凰影业和右派的电懋、邵氏为比较对象,对两派的幕后老板、导演出身、演员阵容和经典作品等方面进行一种整体观的研究,同时对一些经典作品进行文本解读,从而探讨冷战格局下,左、右派阵营在特定历史时段的创作姿态和时代贡献。另一部分,着眼于香港、马来亚两地影业方面的合作交流,以再现南洋的港制电影为探讨对象,对两地交流的历史进行梳理,对经典作品进行文本阐释,以补充第一部分中新马两地电影互动中的冷战因素影响。本文试图从一种亚洲内在文学联系的角度,对中国内地、香港和新马三地电影互动进行一种整体研究,同时对冷战场域下新港两地电影互动的历史进行钩沉和整合,为我们理解华语电影提供一个新的方式和向度。
[Abstract]:For a long time, our research on Hong Kong literature has mainly focused on localization and research, compared with this kind of study. In 20th century, the overall study of intellectuals (including directors, writers, producers and actors) from the mainland and Malaya (mainly Singapore and Malaysia) from the mainland in the 1950s and 1960s was relatively weak,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research on the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Hong Kong and Malaya film circles, such as Malaya film people going northward and Malayan customs in Hong Kong films, is not enough.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he Great Wall on the left, Phoenix Pictures and Electric Mao on the right. Shao is the comparative object. He studies the owner behind the scenes, the director's background, the cast and the classic works of the two schools in a holistic view. At the same time, he interprets some classical works in the text, so as to explore the situation of the Cold War, left, and so on. The right-wing camp's creative posture and contribution to the times in a specific historical period. The other part focuses on the cooperative exchanges between the Hong Kong and Malayan film industries, taking the reappearance of the Hong Kong films of the Nanyang as the object of discussion, and combing the history of the exchanges between the two places. In order to supplement the influence of Cold War factors in the film interaction between Singapore and Malaysia in the first part, this paper attempts to study the Chinese mainl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n Asian internal literary link. The film interaction between Hong Kong and Singapore and Malaysia is studied as a whole. Meanwhile, the history of film interaction between Hong Kong and Singapore under the Cold War is studied and integrated, which provides a new way and direction for us to understand Chinese movies.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分类号】:J9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咏;网络时代的电影与电影中的网络[J];电影艺术;2001年02期
2 鲍·瓦特逊,徐建生,李鸿祥;品位无可争辩:图利电影与电影理论的局限[J];世界电影;2001年02期
3 龙熙芳;电影诞生历险记[J];桌面出版与设计;2001年03期
4 王达成;数字电影[J];影像技术;2002年01期
5 陆孝修;非洲电影概况[J];当代电影;2003年04期
6 白木 ,子荫;电影史话:第一次活动照相[J];影视技术;2003年06期
7 崔斌箴;整体电影史观的兴起与评价[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8 陈栩翔;为什么我们需要数字电影[J];现代电视技术;2003年11期
9 崔斌箴;整体电影史观的兴起与评价[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10 陈栩翔;为什么我们需要数字电影[J];现代显示;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贺圣达;;电影在东南亚:发展、问题和前景[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大众文化在亚洲:全球化、区域化和本土化”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2 周宪;;视觉文化语境中的电影[A];全球化与中国影视的命运——首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1年
3 丁亚平;;电影史的视界:方法与范式——兼谈人物志电影研究[A];和而不同——全球化视野中的影视新格局——第三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4 祁林;;景观电影之“景观”魅力探源[A];和而不同——全球化视野中的影视新格局——第三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5 海日寒;;新时期蒙古族电影的文化与艺术问题[A];论草原文化(第六辑)[C];2009年
6 王准;;数字时代的电影特效创作[A];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影视科技论文集[C];2003年
7 施梅轻;陈冠平;李淑英;;农村16毫米电影中间片国产化研究[A];2011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影视技术文集[C];2011年
8 孙绍谊;;新媒体与早期电影[A];和而不同——全球化视野中的影视新格局——第三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9 任庭义;;论电影与青年文化消费[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9年
10 王婷;;论数字时代电影版权侵犯的内生救济——〈阿凡达〉带给电影产业的“潘多拉”[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册)[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军;聪明和不聪明的电影[N];中国电影报;2014年
2 本报驻瑞典记者 刘仲华;瑞典 让电影发扬光大民族文化[N];人民日报;2003年
3 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 童刚;继承百年电影传统 谱写新的电影篇章[N];中国电影报;2006年
4 何勇海;数字电影:高票价的颠覆者[N];民营经济报;2006年
5 王宜文;意大利:一棵枝繁叶茂的“电影树”[N];中华读书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张晋锋;建立和谐电影生态 推动电影大发展大繁荣[N];中国电影报;2007年
7 江嫣;恶搞电影的“功”与“罪”[N];中国教育报;2007年
8 徐爱龙;电影:流光中远去的风景[N];甘肃日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胡嵘;奥运官方电影出征全球[N];中国电影报;2008年
10 本报驻伊斯兰堡记者 周戎;印巴电影相互解禁 南亚电影争奇斗艳[N];光明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芳;中国主旋律影视剧表达主流意识形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2 段运冬;电影,作为隐喻的艺术[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3 李静;新时期体制演变中的电影进口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刘_";基于认知符号架构下电影深层体系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侯微;战争电影与国家认同[D];复旦大学;2009年
6 康尔;电影表述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4年
7 孟岩;泰中动作电影比较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7年
8 王者凌;中国电影现实主义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杨抒;电影中的电影:元电影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10 邱宝林;新世纪中国青年导演电影话语建构图景与传播逻辑[D];上海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佳育;电影的商业性对电影美术造型的影响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2 李鼐;关于数字电影传播特征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静雯;心理分析视域下的电影观照[D];河北大学;2009年
4 谢丽佳;图片电影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5 许燕燕;电影生产力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6 胡晓东;生态电影的人文思考[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2年
7 周杨;藏族题材电影传播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8 王鹏;娄烨电影与郁达夫小说文本间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9 奥丹;营销性微电影的传播困境及发展对策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10 杨光艳;电影《浪潮》的符号学解读[D];兰州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5818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1581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