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静蕾电影的叙事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28 13:55
本文选题:徐静蕾 切入点:女性主题 出处:《吉林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摘要】:徐静蕾曾经和章子怡,赵薇,周迅并称中国演艺界“四小花旦”,如今提起她,更多人会称她为“导演徐静蕾”。在中国文艺界,从“演而优则导”成功过渡的女演员并不多,最后成为优秀女导演的,更是凤毛麟角,而徐静蕾就是其中之一。她作为中国第六代的新锐女导演,在不到10年内已经自导自演了五部影片,可以粗略的分为前期:《我和爸爸》、《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梦想照进现实》;后期:《杜拉拉升职记》、《亲密敌人》。当然,无论是从生理年龄上还是艺术生命来看,徐静蕾的电影艺术还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风格演化。 徐静蕾是一个创作个性比较强的导演,尤其是在电影叙事方面表现出了比较鲜明的艺术特征。包括叙事母题、叙事特征、叙事风格的前后期转型等都给我们留下了一定的研究空间。本文力图通过影片的细读,,对其电影叙事进行系统的研究,从而对徐静蕾的电影作品进行一个整体性的评价和总结。 徐静蕾的五部电影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关注女性的成长。但是,在不是很长的艺术创作过程中,在为数不多的作品中,徐静蕾的电影风格存在着一个明显的转变,就是从传统叙事的艺术电影转变为商业时装大片,这种顺应时代潮流的艺术转化,也使她的电影获得了可观的票房。 本文绪论中介绍了选题意义以及徐静蕾的电影世界概况。作为一名年轻的女演员,到成为一部电影的独立出品人并身兼数职,这在国内极为罕见。而徐静蕾导演的电影,都带着“徐静蕾式”鲜明的个人特质。尤其是她的电影中一以贯之的女性成长母题。 第一章分析徐静蕾电影中的叙事母题。尽管故事发生在不同的年代和不同的人物之间,但是她在电影中想要表达的一个共同内容,就是站在女性的视角上关注女性的成长。徐静蕾的五部电影,像一个女人“涉世”的成长体系,从父爱回归的亲情,到飞蛾扑火的爱情,再到自我寻觅后的自我肯定,女性主义的意识是逐步觉醒的。 第二章从叙述视角、色彩、构图、音乐等角度对她电影的叙事特征进行研究。在徐静蕾电影前后期明显不同的叙事风格与叙事节奏的变化上,体现了她对电影的艺术属性和商业属性共存的电影观,有了更深入也更为实际的认识。具有前期有如小资女性心灵独白的电影,到后期顺应市场的商业电影的整体转变过程。 第三章分析了徐静蕾电影叙事风格的转型——从艺术浓重的“作者电影”到消费时代的“职场电影”。在这种艺术道路上的转换中,徐静蕾走得似乎丝毫不费力气,并且成功的进入了“亿元导演俱乐部”。导致徐静蕾电影艺术风格特别是叙事风格转型的原因,一方面是后现代消费文化的广泛影响对电影产业化、市场化的推动,另一方面,也是徐静蕾电影观、艺术价值观的变化。尽管业内人士对她的电影转型后文化内蕴的浅表化趋势,以及植入性广告过多等现象颇有微词,但这一转变仍不失为一次好莱坞模式在中国市场的成功试验。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9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会军 ,马玉峰;所有的进步都是在承担责任的过程中得到的 影片《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导演创作谈[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2 吕甍,宋国艳;无尽思量 关于影片《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女性视角声音创作的认同与反思[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3 戴锦华;不可见的女性:当代中国电影中的女性与女性的电影[J];当代电影;1994年06期
4 袁智忠;;影像独白:徐静蕾电影解读[J];当代文坛;2006年04期
5 陈佑松;;颠覆的叙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电影与小说比较[J];当代文坛;2006年04期
6 骆鹏;;缺损的“他者”:徐静蕾电影中的女性[J];电影文学;2009年02期
7 董玉芝;;试论中国当代女导演作品中女性意识的觉醒[J];电影评介;2007年14期
8 许波;从语言艺术到视听艺术 论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的电影改编[J];电影艺术;2004年02期
9 刘海玲;;中国女性电影的女性主义批评近观[J];电影艺术;2007年01期
10 孟晓辉;;电影中女性主义的现实矛盾——以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为例[J];开封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本文编号:16766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1676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