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中国电影趋向“现代”、内涵“文学”的初始探索——论中国早期言情片与好莱坞之影响及其电影史价值和意义

发布时间:2018-04-13 07:54

  本文选题:中国早期言情片 + 好莱坞 ; 参考:《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5期


【摘要】:中国早期电影因为长时期游离于"五四"新文学和新文化运动而被严厉批评,所以,追求现代意识和文学深度,也就成为中国早期电影努力探索的方向。受好莱坞影响而兴起的早期言情片,正是中国电影在这一方面最初开始的艺术探索,具有重要的电影史价值和意义。在此借鉴和探索过程中,早期言情片透过哀情、爱情、艳情描写社会人生,注重人物的性格描写和情感表现,促使中国电影趋向"现代"、内涵"文学",逐渐与"五四"新文学和新文化运动发生关联;而言情片强调"影戏之要素为美也",使导演、表演和摄影注重影像画面的审美创造,又加强了早期电影趋向"现代"、内涵"文学"的艺术表现力。
[Abstract]:The early Chinese films were severely criticized for their long period of separation from the New Literature and the New Culture Movement of the May 4th Movement. Therefore, the pursuit of modern consciousness and the depth of literature has become the direction of the early Chinese films to explore.Under the influence of Hollywood, the early romance films are the first artistic exploration in this respect, which has important value and significance in the history of film.In the process of reference and exploration, the early romance films describe social life through sadness, love and affection,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character description and emotional expression of the characters.The trend of Chinese films towards "modernity" and connotation of "literature" is gradu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May 4th" new literature and new cultural movement, while emotive films emphasize that "the elements of film and play are also beautiful", so that directors, performances and photography pay attention to the aesthetic creation of images.It also strengthens the artistic expression of the trend of the early film towards "modern" and the connotation of "literature".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J9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再新;与好莱坞抗衡的欧洲电影[J];电影艺术;2000年02期

2 何月;好莱坞电影美国文化中的“空降兵”[J];市场观察;2000年12期

3 ;好莱坞电影续集 大骗单[J];电影文学;2001年10期

4 肖筱;好莱坞的灾难片[J];时代消防;2002年02期

5 陈洪兰;好莱坞电影的“性”表演[J];世界文化;2002年02期

6 鲍玉珩;好莱坞市场经营术[J];电影艺术;2002年03期

7 何建平;论好莱坞商业机制形成的文化/社会基础(下)[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8 徐晓东;拉普特飞岛与尘世凡间——法国观念电影与好莱坞娱乐片的比较[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9 罗伯特·C.艾伦;李小刚;;全家人单独在一起:好莱坞与“家庭电影”[J];世界电影;2006年02期

10 蓝爱国;;重磅出击:好莱坞的大片情结[J];艺术广角;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徐海娜;;好莱坞电影:美国的形象大使和文化大使[A];公共外交季刊2011冬季号(总第8期)[C];2011年

2 吴卫华;;符号暴力:好莱坞的中国形象流行桥段[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重楼;宝莱坞“消化”好莱坞的意义[N];中国文化报;2011年

2 张炜;好莱坞何以充当“媚惑大众的武器”[N];团结报;2011年

3 彭侃;好莱坞电影是如何“走出去”的[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4 本报记者 慢舟;好莱坞“金刚”勇闯中国[N];中国贸易报;2012年

5 摩根资产管理执行董事 莫兆奇;好莱坞的暗淡夏季[N];上海证券报;2012年

6 记者 李婷;狮门影业,好莱坞下一个大玩家?[N];文汇报;2012年

7 陈众议;且说好莱坞这部大片[N];中华读书报;2013年

8 北京商报记者 卢扬;中国电影资本如何在好莱坞实现商业价值[N];北京商报;2013年

9 ;好莱坞电影特效师解密电影背后的事[N];电脑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张汉澍;进口电影“营改增”交锋幕后:中影博弈好莱坞[N];21世纪经济报道;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渝风;他者的形象:质疑好莱坞电影中的华人形象(1980—1999)[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2年

2 叶宇;1930年代好莱坞对中国电影的影响[D];北京大学;2008年

3 翁君怡;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华形象”[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楠;在全球化背景下分析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元素[D];齐齐哈尔大学;2012年

2 武洪昌;论当今好莱坞电影的中国元素[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3 高超;论好莱坞动画中的“中国元素”挪用[D];湘潭大学;2015年

4 韩迎迎;“新好莱坞”时期美国电影业整合研究:1980-2000[D];兰州大学;2016年

5 李圣丹;21世纪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形象:新瓶装旧酒[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6 朱晨;论好莱坞歌舞片创作中的继承与创新[D];浙江大学;2009年

7 李榕;全球化时代好莱坞对中国元素的运用[D];上海戏剧学院;2009年

8 刘怀生;好莱坞电影中的华人男性形象解读[D];山东大学;2009年

9 张什;新世纪以来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元素[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10 Ariel Margalith;中国如何改变好莱坞——网络社会中的内容生产新标准[D];复旦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435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17435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2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