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纪录片《归根》解析
本文选题:纪录片 + 新纪录电影 ; 参考:《辽宁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摘要】:纪录片是把真人真事作为表现的主体,即以真实生活为创作模本,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创作,以展现真实为目的,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艺术形式。纪录片的核心为真实。而新纪录电影,则是在表现真实内容的基础上,丰富了表达方式和手段。使纪录片不拘泥于老旧的固定方式,而是一种杂糅的形式呈现,目的在于更好的表现主题。 纪录片《归根》,按照新纪录电影的拍摄理论,以纪录老红军魂归故里,其子女为其举行下葬仪式为主要内容,以老红军戎马一生为主线,运用讲述和纪实手法,,辅以配音与历史资料,将老红军的生平事迹与迁葬仪式生动的展现出来。
[Abstract]:Documentary is a kind of art form which regards the real thing as the main body of expression, that is, takes the real life as the creation model, and carries on the artistic creation to it, in order to show the truth as the goal, and uses the truth to arouse the people to ponder the artistic form. The core of the documentary is truth. The new documentary film, on the basis of the performance of the real content, enriched the ways and means of expression. The documentary does not stick to the old fixed way, but a mixed form of presentation, with the purpose of better performance of the theme. According to the shooting theory of the new documentary film, the documentary film records the return of the old Red Army's soul to its hometown, its children holding a burial ceremony for it, and the main line of the old Red Army's military life, using narration and documentary techniques. With dubbing and historical materials, the life story and funeral ceremony of the old Red Army were vividly displayed.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9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爱武;;也谈电视纪录片创作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J];当代电视;2006年07期
2 时宇石;电视纪录片的人文精神[J];新闻知识;2005年09期
3 刘习良;;电视纪录片辨析[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6年03期
4 徐爱玲;;对电视纪录片创作的几点思考[J];新闻窗;2011年03期
5 张译元;;电视纪录片的创作要素[J];记者摇篮;2002年08期
6 赵海冰;;浅谈电视纪录片的真实之美[J];当代电视;2006年11期
7 张振华;;内外兼修 走出迷茫[J];电视研究;2006年08期
8 付恒立;;纪录片创作:真实生活的本源表达——纪录片《袁厉害和她的孩子们》创作随想[J];中国电视(纪录);2009年11期
9 邵瀚林;;电视纪录片的“圣三位一体”[J];戏剧之家;2000年04期
10 李斌;;谈电视纪录片的审美特征[J];时代文学(双月版);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石屹;;中国电视纪录片50年发展[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2 石屹;;全景式观察中国电视纪录片节目[A];中国与世界影视文化多样性的现实与前景——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第4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田柳;;展现奇人风采 抒写科学人生——电视纪录片《徐霞客》观后[A];徐霞客研究(第21辑)[C];2010年
4 赵红燕;;大型电视纪录片《徐霞客》首播仪式在京举行[A];徐霞客研究(第21辑)[C];2010年
5 朱民阳;;在《徐霞客》首映仪式上的致辞[A];徐霞客研究(第21辑)[C];2010年
6 张宏仁;;在电视纪录片《徐霞客》摄制组关机仪式上的讲话[A];徐霞客研究(第20辑)[C];2010年
7 杨旦修;;论当代中国文化形态嬗变下电视纪录片的栏目化生存[A];中国与世界影视文化多样性的现实与前景——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第4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8 董小玉;;纪录片“真实”性的再解读[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9 赵剑;;试论纪录片的关系真实[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10 徐展勤;;关于纪录片影视产业市场状况的研究[A];论北京文化产业发展——2009北京文化论坛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驻马店电视台 宋瑞敏;浅谈电视纪录片的选题策划[N];驻马店日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王莹;企业家、财经名记对话30年商业变迁[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王国平;陈汉元:“一撇一捺”写人生[N];光明日报;2008年
4 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副总裁、第一财经总监、《激荡1978-2008》总监制 高韵斐;从“30年激荡”中汲取信心的力量[N];文汇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赵伟 实习生 陈贵锋;电视纪录片《中山路》第二部启播[N];中山日报;2009年
6 党晓波;浅论电视纪录片细节的运用技巧[N];喀什日报(汉);2009年
7 记者 徐宜军 范迎春;感动中国人物形象荧屏“重生”[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8 记者 李向红;大型电视纪录片《陕北启示录》开机[N];陕西日报;2010年
9 记者 李川;中国电视纪录片颁奖盛典在津举行[N];天津日报;2011年
10 曹建国 南振海 整理;壮心不已续写老兵新传[N];解放军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婷;影像的历史书写[D];复旦大学;2012年
2 盘旋;人类学视阈下的电视纪录片创作[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罗锋;“历史的细语”:新纪录运动中的底层影像研究(1991-2010)[D];复旦大学;2011年
4 张明;藏地人类学纪录片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12年
5 毛毅静;影像记忆与教育变迁:1910-2010年代的中国教育生活[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唐宁;中国电视文献纪录片价值构建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7 王华;民族影像与现代化加冕礼[D];复旦大学;2010年
8 黄瑛;“狂喜的真实”:沃纳·赫尔佐格的纪录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9 余权;宣传性纪录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张明;藏地人类学纪录片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菁;审美维度下的中国体育电视纪录片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2 郑天放;时代变迁与中国电视纪录片叙事视角的转换[D];暨南大学;2010年
3 唐永勇;倔强的黄桷兰[D];西南大学;2011年
4 朱文婷;电视纪录片解说词参与构建“规训时空”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钱分平;跨文化视角下的中国电视纪录片创作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6 贺晶;湖南经视《故事湖南》栏目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房宁;历史的复现,文明的延续[D];西北大学;2011年
8 孟祥燕;大众文化语境下纪录片叙事风格的转型[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忠丽;市场化环境下纪录片生存状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杨娟;西部山地纪录片中的美学特性初探[D];西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8276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1827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