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叙事的强化——评电视剧《白鹿原》的改编
本文选题:《白鹿原》 + 伦理叙事 ; 参考:《四川戏剧》2017年11期
【摘要】:小说《白鹿原》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充满对历史和文化的深刻思考,近年来也被改编为影视作品。导演王全安改编的同名电影影响较大,但在公映后却毁誉参半。2017年播放的电视剧《白鹿原》是对原著比较成功的一次改编,电视剧巨大的信息容量、丰富的表现形式以及自由的时空切换等特点都很适合《白鹿原》这样的长篇作品。总体来看,电视剧《白鹿原》改编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编剧对原著的深入理解、演员对角色的精彩演绎等,其中,伦理叙事的强化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与小说相比,电视剧对伦理叙事的强化使改编更加符合影视作品的传播特点,同时也深化了作品的思想内涵。
[Abstract]:The novel White Deer Plain is an important work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It is full of profound thinking about history and culture and has been adapted into film and television works in recent years. The film of the same name adapted by director Wang Quan-an has a great influence, but after its release, it has a mixed reputation. The TV series "White Deer Yuan" broadcast in 2017 is a relatively successful adaptation of the original work, and the TV series has a huge information capacity. Rich forms of expression and free space-time switching features are very suitable for the White Deer Plains such long works. In general, there are many reasons for the success of the adaptation of the TV series "White Deer", such as the writer's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original work and the actor's wonderful interpretation of the role, among which, the strengthening of ethical narration is also a very important reason. Compared with novels, the reinforcement of ethical narration in TV plays makes the adaptation more in lin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ssemination of film and television works, and also deepens the ideological connotation of the works.
【作者单位】: 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成都大学学前教育学院;
【分类号】:I207.425;J9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霆;故乡历史的两种言说——《白鹿原》与《故乡天下黄花》的比较解读[J];当代文坛;2002年01期
2 吴建伟;《白鹿原》与社会审美心理[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3 贾志宏;《白鹿原》中的“神灵”与“鬼怪”[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4 皇甫世奎;从两性文化看《白鹿原》中的女性形象[J];唐都学刊;2004年05期
5 李清霞;审慎的态度 冷静的批评——2004年《白鹿原》研究综述[J];小说评论;2005年04期
6 姜敏;;白鹿原上的精灵——论《白鹿原》中女性形象的悲剧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2期
7 史林盈;;《白鹿原》女性意识的演变[J];文学教育(上);2007年10期
8 杨梅;;民族文化的精魂——读《白鹿原》有感[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9 吕真真;;《白鹿原》在哪里?[J];读书;2008年05期
10 陈忠实;;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白鹿原》写作手记(连载九)[J];小说评论;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阎纲;;《白鹿原》乡党夜话[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8.6)[C];2008年
2 王杰;;略论当代中国文学的美学风格、——兼论《白鹿原》的美学阐释[A];东方丛刊(1999年第3辑 总第二十九辑)[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石一宁;说不尽的《白鹿原》[N];文艺报;2004年
2 任晶晶邋曾祥书;《白鹿原》纪念座谈会在京召开[N];文艺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吴娜;文学的力量就是如此[N];光明日报;2012年
4 演讲人 陈忠实;《白鹿原》与我[N];人民政协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刘国英 高山;《白鹿原》:文学的力量[N];陕西日报;2012年
6 慕容天涯;《白鹿原》:一片时代搭台,情欲唱戏的土地[N];文学报;2012年
7 陈令孤;《白鹿原》:看不见白鹿的白鹿原[N];文学报;2012年
8 任崇喜;从《白鹿原》穿“古装”说艺术形式[N];开封日报;2011年
9 文学评论家 申霞艳;《白鹿原》:从小说到电影的途中[N];北京日报;2012年
10 宝鸡文理学院文学研究所 马平川;“《白鹿原》现象”的当下意义[N];光明日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百伶;论《白鹿原》中的空间书写[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2 张高领;重建“乡土”叙述及其限度[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3 赵红;关中乡土文化视野下的《白鹿原》[D];青岛大学;2016年
4 王莹丽;陈忠实《白鹿原》的身体叙事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7年
5 姚芮玲;从比较视野看《白鹿原》对文化与人性悖谬情境的发掘[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王春阳;《白鹿原》对现代革命历史的叙述、重建与超越[D];西南大学;2010年
7 苏丹;《白鹿原》地域性语言及其成因[D];中南大学;2010年
8 金鸿雁;论《白鹿原》中民俗文化的特征及其价值[D];延边大学;2007年
9 董炜;《白鹿原》人物悲剧命运研究[D];延边大学;2007年
10 张婷;论《白鹿原》的地域文化内涵[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8405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1840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