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少数民族人文纪录片研究
本文选题:少数民族 + 人文纪录片 ; 参考:《广西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摘要】:人文纪录片是纪录片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之一。在不同的时期,人文纪录片的表现形式,题材选择,节目视角、声画关系等方面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广西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在广西,除了汉族外,还有居住着11个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历史传统、社会状况、生活方式以及与这些因素息息相关的的文化审美观念的不同,体现出了丰富的民族性和文化的多样性,广西少数民族人文类纪录片就是在这样一种多民族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本文以广西少数民族人文纪录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广西少数民族人文纪录片发展的回顾与总结,并且分析在不同时期出现的优秀纪录片作品,对广西少数民族人文纪录片的风格特点进行总结,对于少数民族人文纪录片对于少数民族文化传承方面的作用提出思考。 通过透视广西少数民族人文纪录片的发展,笔者认为广西少数民族人文纪录片要取得更大的发展,在于走一条观念、选题、风格多元化的道路,同时重视纪录片的民族文化传承与传播功能,形成广西少数民族人文纪录片的特色。
[Abstract]:Humanistic documentar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parts of documentary. In different periods, the form of expression, the choice of theme, the visual angle of program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und and painting all show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Guangxi is a minority area, in Guangxi, in addition to the Han nationality, there are 11 ethnic minorities. In the long process of development, due to the differences in historical traditions, social conditions, lifestyles and cultural aesthetic concepts that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se factors, they have embodied rich national character and cultural diversity. Guangxi minority humanities documentary is developed under such a multi-national cultural background. This article takes the Guangxi minority humanities documentar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rough the review and the summary to the Guangxi minority nationality humanities documentary development, and analyzes the outstanding documentary work which appears in different period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styl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Guangxi ethnic minority humanistic documentary, and puts forward some thoughts on the role of minority humanistic documentary in minority culture inheritance. Through the perspective of the development of Guangxi ethnic minority humanistic documentary, the author thinks that if Guangxi minority humanities documentary wants to achieve greater development, it lies in following a path of concept, selecting topics and diversified styles. At the same time,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national cultural heritage and dissemination function of documentary, form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uangxi ethnic minority humanities documentary.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9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博;;纪录片与剧情片声音的比较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2 汪俊;;当代纪录片市场化取向的思考[J];福建艺术;2008年04期
3 隋安民;;纪录片创作中的五个常见问题[J];声屏世界;2009年01期
4 飘零の雪痕;;多元化展示人类生存状态——世界山地纪录片节震撼人心[J];文化月刊;2009年Z1期
5 张小兵;;“情景再现”手法对纪录片的作用[J];剧影月报;2011年01期
6 梁振红;;口味醇厚的思想盛宴——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国际论坛特别关注[J];中国电视(纪录);2010年12期
7 韩亚利;彩平;;明确发展方向 促进产业繁荣——《关于加快纪录片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政策解读[J];中国电视(纪录);2010年12期
8 张海玲;“全纪录”的几点体会[J];视听界;2002年02期
9 ;《纪录的魔方——纪录片叙事艺术研究》简介[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胡凌虹;;陈真:我依然是一个不成熟的纪录片工作者[J];上海采风;2007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小玉;;纪录片“真实”性的再解读[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2 赵剑;;试论纪录片的关系真实[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3 谭俐莎;;底层纪录与时代见证(摘要)——中国独立纪录片掠影[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4 邢虹文;;纪录片编导人才素质与培养方式的创新(摘要)——以纪录片的制作过程为视角[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5 徐展勤;;关于纪录片影视产业市场状况的研究[A];论北京文化产业发展——2009北京文化论坛文集[C];2009年
6 何苏六;;加快纪录片改革发展,凝练和提升文化气质[A];北京精神:构建精神家园 提升文化软实力——第五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孙红云;;中国第一人称纪录片的发展及其特征[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石屹;;白玉兰国际纪录片评奖活动的发展格局与趋势[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钱淑芳;;草原纪录片自然审美意象的文化解读[A];论草原文化(第七辑)[C];2010年
10 郭艳梅;;试析新十年中国大学生DV纪录片创作[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臻青;纪录片为啥没有院线观众?[N];辽宁日报;2010年
2 记者 李莎莎 实习记者 郝婷;2010中国(青海)世界山地纪录片节 高峰论坛昨日隆重举行[N];格尔木日报;2010年
3 记者 兰新天;二○一○中国(青海)世界山地纪录片节隆重开幕[N];青海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英子;青海是纪录片创作的高地[N];青海日报;2010年
5 深圳商报记者 刘瑜;纪录片,赔本赚吆喝?[N];深圳商报;2010年
6 驻广东记者 杨华斌 通讯员 徐宁;广电总局将大力扶持国产纪录片[N];中国文化报;2010年
7 主持人 本报记者 柳森;纪录片需要怎样的立身之道[N];解放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李蕾;献礼题材成纪录片创作风向标[N];光明日报;2011年
9 喻德术;国产纪录片现状艰难出路何方?[N];中国文化报;2011年
10 原中国新闻社副社长 资深纪录片编导 陈光忠;对纪录片的忧思与感动[N];中国艺术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毛毅静;影像记忆与教育变迁:1910-2010年代的中国教育生活[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唐宁;中国电视文献纪录片价值构建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3 李安定;人文纪录片中信仰仪式的美学变迁[D];西北大学;2013年
4 张明;藏地人类学纪录片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12年
5 罗锋;“历史的细语”:新纪录运动中的底层影像研究(1991-2010)[D];复旦大学;2011年
6 盘旋;人类学视阈下的电视纪录片创作[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黄瑛;“狂喜的真实”:沃纳·赫尔佐格的纪录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8 陈婷;影像的历史书写[D];复旦大学;2012年
9 余权;宣传性纪录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王华;民族影像与现代化加冕礼[D];复旦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娟;西部山地纪录片中的美学特性初探[D];西北大学;2010年
2 唐莉;作为“民间记忆”的中国独立纪录片分析[D];安徽大学;2010年
3 方秀莲;新媒体环境下的纪录片创作[D];扬州大学;2010年
4 孟祥燕;大众文化语境下纪录片叙事风格的转型[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郑谷;纪录奥运盛世 弘扬奥运精神[D];河北大学;2010年
6 王忠丽;市场化环境下纪录片生存状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房宁;历史的复现,文明的延续[D];西北大学;2011年
8 苏淑洁;类型学视角下数字纪录片的选题与叙事策略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楠;纪录片声音要素新论[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玲玲;20世纪90年代上海纪录片中呈现的伦理变迁[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538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1853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