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乡》影片多种镜头语言建构分析
本文选题:镜头语言 + 长镜头 ; 参考:《河北科技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摘要】:时至今日,电影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从剧本构思到视听语言的转换,再到制作成片,已经形成了较完备的生产模式,而一代代电影学者,通过不断地分析、研究,也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理论支撑,为电影人建立了观赏、学习、制作电影的知识体系。镜头,在电影呈现中承载着重要的功能,是视听语言的重要方面,它的建构模式,决定了影片的叙事风格和信息传递方式,形式多样的镜头语言建构模式,可以带给观影者截然不同的观影体验。而镜头中又包含了运动方式、影调、构图、调度、景别等多种元素。本文分析了影片《异乡》中多种镜头语言建构的方式,,论述了电影艺术中长镜头、晃动镜头、电影镜头曝光与表演在电影作品中的运用方法与表现效果。进而剖析了《异乡》一片在淡化情节冲突,突出表现镜头情绪的基调上,镜头语言的选择与应用效果,并与经典影片中同类镜头的使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在现代影片创作过程中,长镜头为观众提供了自主选择关注对象的可能,展现了镜头多义性,晃动镜头则可以通过规律性的运动,增加画面的不稳定感,通过视觉感官体会人物复杂的内心感受,曝光控制可以实现画面的特殊意味的表现,电影镜头语言可以丰富演员的表演内涵等观点。
[Abstract]:Today, after more than one hundred years of development, film has formed a relatively complete production model from script conception to audiovisual language conversion to film production, and generation after generation of film scholars, through continuous analysis, research, Also summed up a complete set of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filmmakers to establish the viewing, learning, production of film knowledge system. Lens, which bears an important function in the film presentation, i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audio-visual language. Its construction mode determines the narrative style and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ode of the film, and various forms of lens language construction mode. It can bring a completely different experience to the viewer. The lens also contains motion, shadow, composition, scheduling, scene and other elemen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ways of constructing various lens languages in the film "exotic land", and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method and performance effect of long lens, shaking lens, film lens exposure and performance in film art. Then it analyzes the choice and application effect of lens language in desalination of plot conflict and prominent expression of lens emotion, and compares it with the use effect of the same kind of lens in classic film. It is proposed that in the process of modern film creation, the long lens provides the audience with the possibility to choose their own object of concern, and shows the lens ambiguity, while the shaking lens can increase the sense of instability of the picture through regular motion. Through the visual sense to understand the complex inner feelings of the characters, exposure control can achiev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pecial meaning of the picture, film lens language can enrich the actor's performance connotation and other viewpoints.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9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广才,马娜;语言的文化本质,文化的语言内容——关于凯斯·哈维的《同性恋者的身份与文化转换》[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2 慕容秋;青年话剧演员表演水平亟待提高[J];中国戏剧;1986年07期
3 康洪兴;小剧场演出的多样化——话剧《女人》观后[J];中国戏剧;1988年08期
4 刘帼君;室内剧的表演特性——谈《渴望》的表演[J];中国电视;1991年03期
5 童庆炳 ,邹红;焦菊隐的“心象”——从于是之的表演艺术来看[J];文艺争鸣;1993年03期
6 厉震林;;原始体验与当代体现——论中国前卫话剧的表演概念[J];艺海;2000年04期
7 雷明;演员表演与剧本提示[J];电影艺术;2002年02期
8 王斐;艺术语言的感悟与建构[J];东方艺术;2003年03期
9 王丽彦;近台魔术表演浅谈[J];戏剧文学;2004年05期
10 李高华;夜来一笑寒灯下 始是金丹换骨时——浅论戏剧舞台审美意象形成的心理契机与心理过程[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钱学格;;百尺竿头更进一步[A];我的角色与我们的剧团——第六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1997年
2 岳秀清;;演员修养与表演技术[A];银幕形象塑造——第十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2005年
3 程之;;假戏真做——表演艺术杂谈[A];演员谈电影表演——首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颁奖大会论文集[C];1988年
4 朱时茂;;电影表演艺术断想[A];演员谈电影表演——首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颁奖大会论文集[C];1988年
5 奚美娟;王育生;;小剧场戏剧的表演[A];中国戏剧梅花奖20周年文集[C];2004年
6 刘诗兵;霍建起;;和霍建起谈表演[A];电影表演创新集——第九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2003年
7 余男;;不平淡的表演,来自平淡的生活——谈《惊蛰》的表演[A];银幕形象塑造——第十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2005年
8 李志舆;;电影表演观念初探[A];演员谈电影表演——首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颁奖大会论文集[C];1988年
9 和宝堂;;再为京剧号脉[A];京剧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暨京剧学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10 吕晓禾;;我对梁三喜的人物塑造[A];演员谈电影表演——首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颁奖大会论文集[C];198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川亮;戏曲奇才——王进[N];忻州日报;2007年
2 市驿城区豫剧团 张艳丽;吃透剧本才能表演好人物[N];驻马店日报;2008年
3 曹鹏程;传递冲绳之美[N];人民日报;2007年
4 李妍;李琳:红花绿叶总相宜[N];中国电影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高山;变脸大师彭登怀:想在南充建一座中华绝技艺术城[N];南充日报;2009年
6 孙浩;四连冠 化蛹成蝶的艰辛历程[N];辽宁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张婷;当舞蹈遭遇电视[N];中国文化报;2009年
8 张彬;《我的团长我的团》,有人非议有人捧[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9 郭光宇;还是“简装版”戏好[N];中国文化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王臻青;电影特技无法取代演员表演[N];辽宁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唐礼勇;中国人言语行为的社会学分析[D];浙江大学;2006年
2 王爱华;明达语言维度观及其哲学关照[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捷龙;《异乡》影片多种镜头语言建构分析[D];河北科技大学;2013年
2 邹圣鹰;女性自我追寻的荆棘之旅—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的拉康式解读[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3 王博;论保罗·奥斯特《幻影书》之不确定性分析[D];南昌大学;2012年
4 黄嘉莹;论“木”在视觉感官设计中运用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3年
5 刘贤明;语篇文化研究的新视角:从语言学角度[D];吉林大学;2003年
6 李炯;浅析布什总统伊战的舆论操纵策略[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7 朱静;言语行为视角下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国政治语篇的交际意图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8 宋小芳;话剧和仪式的关系试探[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黄椺;演员在不同导演作品中的差异化表现[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周沫;现代性身份的语言建构[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733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1873317.html